县域博物馆展览陈列的现状、问题及其提升策略
——以浙江安吉县为例

2023-08-31 00:55陈名黄韦恺
商展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安吉展厅触摸屏

陈名 黄韦恺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

1 安吉县各文博机构的展陈现状

1.1 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

安吉生态博物馆是一所关注安吉乡镇和村落文化,并以安吉历史沿革为主题的历史性博物馆。在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中的三个常设展厅,分别展示了安吉县所出土的文物标本及传统的民风民俗,以此介绍安吉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

三个常设展厅主要都以叙事型的展陈逻辑进行展览。在安吉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中,展陈了历代安吉地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介绍安吉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变化。安吉是个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在安吉生态文化陈列展厅,展厅通过文物标本与3D模型并结合安吉的生态文化解析安吉人与自然、社会、茶、竹四个方面的文化,倡导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在安吉铜镜文化陈列展厅,展厅以安吉县地域战国时期到宋代的时间为主线,通过在安吉出土的近百面铜镜这一风骨犹存、纤巧婉转的精细文物,帮助观众认识铜镜这一宝贵遗产及讲述从古至今安吉历史的发展变化。

1.2 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

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是一所通过六个以“回字形”回廊相互连接的展厅,以“国际视野,中国特色,浙江元素”为策展理念,分别讲述了世界及浙江本地从古至今的自然发展和变化历程。

生态馆以“绿水青山为召唤”的主题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恐龙馆通过大量文物标本及其复制品向观众介绍了世界亿万年前各个时期恐龙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和构造;海洋馆以“深蓝”为主题,通过众多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向观众介绍了从浅海到深海的生物的品种及生活习性;贝林馆主要是以美国的慈善家肯尼斯·尤金·贝林(Kenneth·E·Behring)先生捐赠的藏品为主,展示了非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生态系统的相同点和区别,以及野生动物在外生存的方式和躲避天敌的策略。

六个展厅构成了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相对完整又丰富多彩的展览体系,每个场馆内均有丰富的通过定制、外界购买或私人捐赠的文物标本、文物标本复制品。对于展品的整理也富有逻辑性,对于展出文物也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通过触摸屏、4D影院等这类现代热门的数字媒体技术丰富展陈形式,为展示注入活力。

1.3 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

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是一所以考古学为主线逻辑并借安吉龙山古城遗址中所得文物来介绍考古学这一学科。该博物馆由博物馆展厅和考古保护中心两部分组成。博物馆坐落于具有千年历史的龙山古城的核心区域。博物馆建筑采用与周围自然和谐的元素,消解于大自然中,与大自然融于一体,以此表达对遗址中的文物及精神的敬仰之情。

展厅内通过在龙山107号墓葬(八亩墩)挖掘的大量文物作为展陈的基础,分别从考古、城、墓、器四个方面阐述“考古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世界”的主题。在对城、墓、器三个方面讲解中,让观众可以从考古学的视野去研究文物,去探索古代世界的奥秘。该馆展出文物标本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传播目的明确,信息有层次,展陈内容逻辑严谨、脉络清晰。未来,观众可以在工作人员所设置的区域内看到遗址的全貌,通过现场的体验和对现场文物更加细致的观察和解读,增强观众的互动感,并以此激发观众的热情,实现与中国历史的连接。

2 目前展陈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播知识点常态化

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应分层次地面向社会的所有年龄段、知识水平的观众,这在县域博物馆中尤为重要。然而在对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等博物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县域博物馆展陈文本的信息有些常态化。博物馆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面对群众的文化水平、思想深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撰写展陈提纲和文本时应考虑各个年龄、知识储备、能力的人群的需求。

安吉县各博物馆参观的群体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学校师生,以及退休老人等,其参观博物馆更多是以游玩为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少量学术工作者。因此,这就意味着博物馆展陈文本的内容不应只是从博物馆自身的视角进行单一的学术型表述,而是应包含知识创造者、重构者和解读者的多重视角、不同目的、不同的解读和表述体系。

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其中涉及到学生已经了解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由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很难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点.学生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将其中的知识点混淆,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单独的微课,帮助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应用其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等内容,并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系统的分辨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差别,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

2.2 展板文本稍乏趣味性

以游玩为目的的人群决定了观众不可能像往常一般保持坐在课桌前心无旁骛地学习知识的状态,再加上现场人声嘈杂、拥挤不堪,没有足够的条件让观众站在一块偌大的文字展板面前停滞不前。富含趣味性的展陈文字能让观众在不自知中学到知识。博物馆展陈文本要“讲述一个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应该有足够的趣味性。

但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大多数所考察的博物馆都有个共同的问题:展板文本中过多术语堆砌。以安吉铜镜文化陈列展厅为例:该展陈内对铜镜的介绍大部分都是研究出来的历史史实,文字生硬。然而参观博物馆的人群大多数都对所展览的知识领域不够了解,一味对现今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简单复制、没有逻辑地进行知识灌输,只会让观众感到压力和疲劳,很难让观众提起参观兴趣,结果是可能逛了不到几分钟就疲惫不堪,形成所谓的“博物馆疲劳症”,导致观众最终只能是走马观花。

2.3 局限于“看”的视角

截至目前,安吉县大部分博物馆仍局限于“看”的视角参观博物馆,然而展览只能用眼睛欣赏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体的五大感官会中不断收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接受的信息,运用的感官越多,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就越深入。多感官体验是我们体验世界时进行深入思考的好方法。多感知体验可以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帮助其认识体验,并且搭建与展品沟通的桥梁。

在历史上有不少通过多感官进行探索的艺术形式,如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Marina Abramović)的著名《韵律》(《Rhythm》)系列艺术作品就是通过多感官的形式实现的。在1973年爱丁堡艺术节上拿20把不同样式的短刀飞快地在自己手指间飞舞的《韵律10》(《Rhythm 10》),可见感官体验在艺术历史上已经开始被运用。以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展览的形式为例,展陈仅通过视觉形式实现。在参展过程中,如果能通过触觉、听觉等方式丰富展陈形式,就能够在加深观众的记忆的同时提高观众参观展览的热情。

2.4 展厅灯光照度变化大

博物馆展厅灯光照度的合理规划可以加强观众和展品间的交流,从而大大提高观众的参观效率。博物馆建设中注重营造与公众直接对话的展陈空间,有利于实现展品与公众间的交流、互动,让更多的公众接受博物馆并从中受益。但笔者在对安吉县各大博物馆的考察过程中发现:馆内部分地方光线不太充足,导致观众不能很清楚地看到文物展品的细节,也带来了观众在行进时的安全问题;部分地方灯光照度太强,照度的不合理设置会对文物收藏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同时,空间与空间之间照度变化太大,光线骤然昏暗或明亮都会给观众带来刺眼的不良感受,不仅会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还可能对观众的眼睛造成损伤。博物馆是个偌大的空间,博物馆展厅展会受到辐射光、空气中的活动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于光的要求较高。博物馆灯光照度设计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展品的特征,合理设置曝光时间,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展品。同时,也要保证参观者参观的舒适度,进而减少不良影响。

2.5 触摸屏运用形式单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触摸屏等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合理地使用数字媒体技术是博物馆重要的课题之一。数字媒体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使参观者与展品间的联系更密切、 便捷、 高效和多样化。数字媒体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观众只能站在展品面前看着枯燥的文字学习知识,缺乏趣味性,让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到博物馆的展陈中,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

但在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的调研过程中发现:馆内触摸屏的运用形式比较单一,基本都只是作为展示文字的工具;大部分触摸屏无法进行互动,只是展示信息和图片。同时,部分触摸屏使用的指示没有明确地标出,导致观众在使用过程中会感到困惑。多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运用,其在内容方面具有丰富性,在操作方面有互动性,拓展了展览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并且能让观众参与其中,提供了一个让观众平等学习、开放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2.6 观众独立思考时间少

在现今安吉县内博物馆大部分展厅的展览模式都是呈线状逻辑进行陈述,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导致观众在展览中没有空闲的余地去进行思维上的休息及思考。就像在弹一首无休止的音乐,不仅不会让观众感觉充实,只会让观众感到压力和疲惫。在音乐艺术形式的表达中经常通过休止这种手段,以达到增强音乐作品艺术表现力的目的。通过在展览中的刻意休止,能够让观众的思维得到短暂的休息。在这短暂的思考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绪,还可以明确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以此让观众在博物馆这个具体时间空间框架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观众的参展效率。

3 未来提升策略

3.1 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规划

县域博物馆与大城市的博物馆在群体上更加大众化,普通观众占据了观众群体的大部分。因此,有必要对展览信息进行分类。对展陈信息进行分类不仅有助于博物馆在展陈过程中完成自身的逻辑整理,同时也有助于观众对信息的整理、积累和对展陈信息进行分析。为此,博物馆中应当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规划。显性信息通常与观众直接见面,主要满足普通观众的需要;隐性信息则主要满足专业观众或再次来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的需要。

博物馆在进行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规划时,首先要对展览学术大纲进行深入解析;其次要明确展陈的主题,还要深入阐述主题中的分主题、单元、部分等,使整理信息时更有逻辑性、更具层级性。在选择信息和规划信息的过程中也要遵守文本编写的逻辑,而且有深厚的学术支撑、来源可靠有权威性。在展示部分可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对文献信息进行多媒体化数字处理,使之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存贮、检索和传播。再引用多媒体触摸屏对完整的信息进行分层次浏览,以此随着时代响应建设数字型博物馆。

3.2 提高展陈文本趣味性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县域观众更乐意以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参与到展陈中。因此展陈文本需要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吸引观众,让观众不自觉地融为展览的一部分。为此,在编写展陈文本时可借用文学的写作逻辑和手法,不局限于科学术语及种种教条。

县域博物馆在藏品方面有天然的劣势,因此在各馆的展陈内容上难免会有些单调和重复。为了避免观众感到枯燥无味,可采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陌生化”原理,通过变换叙事视角、改变思维方向、运用新奇语言的方法在参展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在阅读上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如此才能达到博物馆展陈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科学性和真实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三位一体。

3.3 感知型博物馆——以触觉为例

早在十六七世纪,博物馆是可以触摸的方式进行参观的。但随着时代变迁,以看作为博物馆的参观方式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或许是大部分文物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风霜,随意触摸极易使它们损毁,又或许是人们更愿意相信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多感知博物馆》一书中认为:专门处理视觉输入信息的大脑区域在人体进行被动触摸或主动触摸任务时也会被激活。通过本体的触觉感受观众会将自己代入进去,对所触摸的事物产生交流,通过共情的作用身临其境。

视觉以外的展览方式即便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博物馆中也甚少出现。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县域博物馆可以弯道超车式地在展陈中增加触觉乃至其他感官的体验,呼应博物馆展陈方式的发展趋势。例如,在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便可在展览过程中提供文物的复制品或二维三维的模型供观众触摸,也可以专门设置一块场地给观众进行亲身实践的考古体验,让观众在参展过程中可以触摸的形式与展品产生交流,从而实现自我与历史的对话,得到充实感和满足感。

3.4 用灯光提升展览氛围

灯光作为展品与公众沟通的媒介,其照度的强弱引导受众的参观行为方向,能够使受众分辨展品的主次区别,所以博物馆内的灯光设计不仅起到简单的亮化作用,还有引导参观者、烘托博物馆展陈氛围的作用。同时,空间的照度越均匀、过渡越丝滑,给游客的观感就越舒适,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在安吉县的各博物馆中,对灯光的重视程度是不足的。应考虑使用灯光照度的整体效果,避免因其不合理使用导致观众看不清文物展品,才能进一步通过灯光将展品的美学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营造出符合展览主题的氛围基调。

灯光照度的运用同时要以保护展品为前提,每一件展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物损坏不仅意味着物质资源的损失。合理地设置照度的强弱、时间才能在不失去丰富视觉效果的同时保护文物展品,以达到博物馆以“物”为中心的主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3.5 触摸屏的合理使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将虚拟情境与真实展品紧密结合,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参观体验和更深刻的参观记忆。触摸屏呈现的信息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字信息,也可以根据展示信息的需求使用画面或以语音呈现的文字的感官体验。于画面而言,可在地质类博物馆使用触摸屏展示合成技术的地质演变过程的三维动画;在自然艺术馆使用触摸屏通过放大缩小的手段展示自然物的纹理细节。触摸屏信息的多元化可以增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趣味性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展陈的效果和质量。触摸屏展示的内容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层次区分,进行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规划。再者要优化触摸屏的使用流程、设置明确的图标帮助观众更好地使用触摸屏。数字媒体技术说到底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能为了展示技术而展示技术,必须依托需要展示的展品的信息,在展示过程中完善展品信息、增加展品细节,才能让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更有参与感,让观众不知不觉中“消解”于展陈之中,成为展陈的一部分,满足观众身为“人”所需的精神需求。

3.6 增加展览与观众对话的可能性

现今博物馆在展陈过程中基本都是向观众输入信息,而没有给观众输出想法的地方。因此可在展览中设置个辩论墙,专门提供一个区域给观众交流想法。在现代社会,任何关于审美的争议都是健康的现象,它显示了人们情感思维的活力,激发了人们对艺术的兴趣与思维,有助于明确争论所处时代的美学信条。对话的目的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交换别人的观点。在争论墙驻足停留也给予了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观众可以在争论墙上提出自己对此次展览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也可以去辩驳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争论墙可以让观众表达自己压抑的情感需求、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转换心态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游览。工作人员也可根据墙上的信息对博物馆的展陈进行改进,在“观众—博物馆—观众”的形式中不断优化自身,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4 结语

面对抽样考察的安吉县各博物馆,本文从博物馆的展陈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可以看出这些县级博物馆虽然在展览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思考深度和较为先进的展览方式,但在展览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粗陋的地方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未来,如何依照县域观众的特点,将展览进行进一步落地工作,将会是县域博物馆展陈工作进行有效提升的一大突破口。

猜你喜欢
安吉展厅触摸屏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皮肤“长”出触摸屏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