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侠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各企业、事业单位都愈加重视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由于近年来新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变化。为此,事业单位应针对会计核算工作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改进,以满足新会计制度实施的要求。对事业单位中的资金使用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不断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促使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
二、实施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财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
实施新会计制度有利于确保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管理的更加规范化。通过对各项支出费用的有效归纳和整理,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使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新阶段,可以让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项目各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更加严格的把控。此外,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新会计制度中的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地反映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为事业单位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使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源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配置,从而达到资金增值的目的。同时,实施新会计制度还可以促进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中的有效运行。通过对各项费用进行把控使用,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管理的更加规范。
(二)有利于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
目前,事业单位中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在对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时,不能清晰反映出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因此,在新会计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需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与解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效率。在新会计体系不断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对财务工作提出的新標准和新要求,培养更多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的财务核算人员。通过紧跟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督促财务相关人员学习知识与技能,使得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运行[1]。
(三)可以清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
参考之前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在对会计核算体系中的盈余部分进行总结归纳时,会将剩余资产、未入账的一些资源以及备用资金等都计算到盈余部分中,还会将事业单位的一些资产、负债也归进资产核算之中。而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盈余以及负债等具体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反映。另外,根据权力与责任发生制原则,在本期或本季度获得的收入和负债就应该当做本期的盈余与负债,而不考虑款项是否实际到付的问题。在调度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资产时,可以根据新会计制度中的内容与要求,清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动情况。
三、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报表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新会计制度在各行业的全面实施使目前的会计报表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也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在之前的会计制度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只需要将某一段时间内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反映给上级或财政拨款部门,并不会通过网络形式将一些财政相关信息公布给群众。在新会计制度不断推行的过程中,会计报表也逐渐从内部公开转变为可以向大众公开的报表,这个变化就导致事业单位在今后制作会计报表时需要更加严谨,并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监督,避免因为报表数据出现偏差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舆论问题。由于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中的一些会计科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使得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会计报表模板不再符合现实需求,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核算人员要对会计报表进行一定的调整。由于在新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会计报表的内容逐渐丰富,对报表的制作要求也更加严格、规范,使得会计报表工作变得日益复杂,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也日渐提升。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存在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有着非常丰富的组成部分,在新会计制度体系下,对不同资产的使用周期也有着不同的计算标准,在进行资产核算时也会使用不同的折旧率,相关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会将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拆分,然后对各类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工作。在对事业单位各类资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一些分类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比如,一些基本没有价值或是比较容易消耗的物品也会计算到固定资产的折旧物品中,这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造成了很多困扰。由于在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出现严重不符,不能精准地核算固定资产中的折旧问题。比如,经过会计事务所清查完毕后,达不到年限却已经报废的家居类物品不允许报废,在报财政审批时不批复相关手续,导致最终账实不符,这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也不能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为公众提供更好、更有价值的社会职能。由于在核算工作中,如果不能对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实物进行统一管理及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核对,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入账不能够进行及时登记,事业单位就不能够准确反映出其内部的实际固定资产情况,这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各项成本费用及利润的最终决算。此外,固定资产中的计提折旧也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计算,对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大小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将给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过程中造成很大的难度[2]。
(三)会计核算内容存在较大变化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推行,也调整了一些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这些调整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这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事业单位为了能够继续遵循新会计制度所制定的标准,需要不断优化会计核算内容,通过对会计核算内容的精准把控,提高其在新会计制度变化下的应对能力。在新的会计科目中,删除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以及“长期债权投资”等科目,将长期和短期投资等科目增加到了资产类科目中,将长期和短期借款以及长期应付款的科目增加到了负债类科目中。由于这些科目调整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事业单位不得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重新的规划和细分,这使得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四)基建账目与会计账目相互合并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全面执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也随之变得更加严格和规范。由于需要对多个会计核算主体进行合并,在这个过程中基建账目也要与会计账目合并,就需要有相关会计人员统一进行核算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会计核算压力。在现实核算工作中,相关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修正原来的时间标准,对于基建并账的要求每个月都要完成落实,并且由于新会计制度制定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相关会计核算人员需要在核算过程中更加重视转账核算工作,这就大大增加了核算工作人员的核算难度。
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认识会计报表的重要性
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要向全社会公开,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会计报表的严格审核,避免会计报表出现数据失误的情况。在对内部会计报表进行管理时,事业单位需要遵循向社会公开的原则对会计报表进行严格的管控和处理,将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让报表数据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让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对今后的资金管理工作更加简单明了,也使得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投资情况以及负债等情况有一个清晰且直观的了解。会计报表内容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相关会计核算人员需要对会计工作报表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使会计报表本身的使用效果能够进一步增强,也可以给予事业单位相关决策人员以更加准确的数据参考。另外,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会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更加关注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并加强对报表的应用与研究,并在此过程中规范报表编制的程序及提升编制质量,从而使得会计核算管理能力能获得进一步提升。通过利用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会计报表编制更加科学和完善,从而确保会计核算数据中的真实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3]。
(二)强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
在新会计制度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相关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强化固定资产中的计提折旧工作,使得事业单位中的资产衔接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将固定资产相关工作按照新會计制度中制定的标准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防出现固定资产缩水等安全隐患问题。例如,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计提折旧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标准对固定资产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遵循客观性原则,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做到合理有序,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根据动态化原则,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要不断从原有的制度过渡到新的制度。此外,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分,对资产折旧问题和分类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之后的资产折旧工作能符合新会计制度中的标准。在计提折旧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监管核查工作,避免因为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信息失去其真实性。
(三)优化会计核算的工作方法
由于新会计制度在全行业中的实施,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此,事业单位应该不断改进内部会计核算方法,通过更加科学高效的核算方法,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也可以借助其他企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核算方式,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标准和核算要求,制订出一套适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速度和准确率,事业单位需要将核算工作的各项内容和流程进行一定的梳理。也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利用机构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信息化体系。通过利用无纸化办公来进一步实现会计核算工作速度的提升,借助信息化系统进一步降低会计核算失误的概率。并且还可以共享会计报表中的工作信息,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中各部门合作交流的效果。此外,事业单位应立足与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减少行政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干预,重视核算工作中的财务资金管理,做好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核算工作,最大可能地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四)优化基建并账会计核算工作
根据新会计制度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基建并账工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完成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第一,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优化基建并账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一些会计核算工作和一些最基本的管理工作都落实到位。比如,在进行基建并账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一定的电算化实用技术降低人员的劳动量,并降低人为操作的误差,最大限度地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第二,会计工作人员在对基建并账的各项目进行核对时,需要不断提高账务中各个项目的核对准确率,并保证账目之间能够进行合理的连接。对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提高基建并账过程中的工作效能。第三,做好基建并账工作的监管,通过严格的检查对并账连接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4]。
(五)对内控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应对内控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财务人员需要统揽全局,必须事先了解工作中的所有支出与收入,避免出现等到需要报销之后财务人员才知道有此项支出的情况。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沟通与合作效率,在对单位内控管理机制进行调整时,需要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职责,降低资金管理的风险,使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更加高效。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要将财务工作与单位人员的绩效联系起来,让单位人员感觉到财务工作与自身息息相关,而不仅仅是单位会计人员的责任。另外,在单位内部应采用权责发生制,明确单位人员在工作中的各项权力与职责。同时,在对内控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时,要引进更加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应对会计报表内容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通过严格规范的系统操作,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易操作。在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给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并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结语
总之,新会计制度在各行业全面施行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面临着会计报表变得更加复杂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问题以及会计核算内容变化等诸多问题。对此,事业单位需要一一进行解决。通过强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优化会计核算的工作方法和基建并账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等措施,以满足新会计制度中的标准和要求。
引用
[1]盛莉.基于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策略研究[J].财经界,2022,615(8):110-112.
[2]赵海楠.加强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纳税,2021,15(35):65-67.
[3]夏丽香.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商讯,2021,262(36):68-70.
[4]夏志红.试论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纳税,2021,15(29):149-150.
作者单位:枣庄市公安局山亭分局交通警察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