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聪聪
一、前言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改革政策的更新,国企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包含很多影响要素,应更多地关注其核心要素,更好地帮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执行力度,完善国有企业的考评机制,在现有的制度下,更加科学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应用,能有效地帮助国有企业规避一些潜在隐患和经营风险,在提高经营能力和实现经营目标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压力,需要在提高内控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科学性上找到更多的优化路径和方法。
二、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概述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帮助企业调整发展路线,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格局,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很多国有企业涉及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大到交通基建、房地产农业项目开发等,小到食品旅游以及咨询交流等服务。各个部门之间要想做到权责划分明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能以及各自的权利,在不断优化管理结构、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共同推进企业向着良性的方向系统地整体发展。但是,国企有其发展的弊端和劣势,在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中由于协调稳定性不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有限,缺乏高效的沟通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联系,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以及资源浪费的现象,造成国有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标准化的成本控制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决策者在积极地创新并采取有效的办法,尤其是针对全面预算管理,但从根本上以及理论上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认识依然有待提升。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度,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效率的提升。
在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体系下,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以及制定相对完善的预算协调机制和预算协调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配置,在整体目标和局部目标的协同下,共同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总体实现,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避免了国有企业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时,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并在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内控管理基础上,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更好地优化路径以及分析问题。
三、全面预算管理核心要素内容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总体运营模式下,结合企业的年度预算以及规划,再结合企业阶段性经营发展情况并且立足于企业未来,逐渐细化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措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在于不断调整经营活动范围,通过科学性的考核以及计划性的执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作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总体定位和目标。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界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七个方面:
(一)计划中市场论与市场中计划论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计划中市场论与市场中计划论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二者有区别,也有相通之处。计划中市场论,要求在科学合理的计划之内完成全面的预算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市场中潜在的风险以及已知的风险。市场中计划论,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结合市场变化来调整计划和策略方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
(二)过去分析和未来预测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
对于过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现状,更好地避免潜在的危机和内在的风险。对于未来的预测,主要是根植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实践发展目标,更好地对未来做好规划以及预算,做好成本控制,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是合理地规划未来
不断整合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对接以及优化提升,可以更加细致化地规范企业的相关活动。在改善企业管理措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企业未来的规划能力以及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力,对企业的未来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的预算和评估作用。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和控制
通过不断地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沟通效率,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更好地实行监督控制。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相互激励机制,促进资源的利用率稳步提升。利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契合点,完成相互之间的监督控制,更好地在合理的管控范围内规范企业内部的核心管理内容,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以及管理的时效性。
(五)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是以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为初始点,尤其是在预算管理的制定上,以及企业目标的科学预算上。只有做到了精准和无误,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依据和相应的准则。
(六)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落脚点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以考核为最终的落脚点和终结点,不仅要结合预算执行过程中开展绩效的过程,同时,要参考绩效得到的反馈以及考评结果,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参考依据和关键点。
(七)制度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是在相关的制度和法律规定范围内实施和开展的,有相应的法律条款作为依据,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更好的引导和保障。
四、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国企预算编制自国企制定预算编制模板开始执行,部门需按照一定的流程编制相关预算表,如营业收入制作预算表、费用预算表等。各个部门将制定好的预算表进行整理和编制,并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有专业人员进行预算的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结合出现的问題以及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有分歧和意见较大的地方应该结合相关部门再次进行整改以及分析和讨论。在审核意见没有通过和反馈意见不明确的前提下,预算编制部门进行清单的核算。目前,预算编制没有较为细致的流程图和流程规范,很多部门没有按照标准的预算编制表开展工作。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没有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现象,总体上缺乏一定的战略规划,预算调整也比较随意。预算机制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调整的随意性较大,调整效果不好,造成财务工作人员任务繁重的现象。出现了很多因财务数据繁杂而无法解决的陈旧问题和经营数据,最终导致预算的执行效率较低,很多预算工作难以开展,给工作人员带来了繁重的任务,影响了整个预算目标的实现,也是整个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中面临的主要困境[1]。
(二)预算考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企预算考评立足于预算执行状况,结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设定预算考评的指标,执行总体的预算考评工作。国企的预算考评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主要是参考财务績效指标,其中包括预算成本,费用占比以及业务经营绩效占比,还包括企业总体的收益等。目前,很多预算考评指标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规范的现象,评估预算执行效果并针对执行效率较差的环节进行重点备注。目前,很多改进措施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并没有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对应的考评机制,不能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没有结合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在整体考评机制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很多地方存在设计不合理,激励效果差,缺乏科学的财务指标等。由于综合评估和考量能力较弱,没有将相关的人员纳入考核的范围。综合评估以及相关考量时,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指导,真正的考量效果和评估效果较差,对于部门管理效能和员工工作状态的整体提升,没有太大的作用。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没有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甚至很多机制和政策的制定与实际工作相脱节,考核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整个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没有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因此,没有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达到改善预算执行效果的目的。
五、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路径
(一)优化国企预算编制程序
不断优化预算编制程序,是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的根本措施。制定规范的编制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先进的数据进行测算,在合理的预算编制下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遵循一定的规律,兼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循环过程,更好地帮助国企解决预算编制问题。将流程化预算编制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在明确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更好地结合资源配置以及收集的预算标准相关信息,以及整个工作过程的信息整理和汇总分析,根据市场行情,做出相应的科学判断。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吸纳生产以及财务部门的资料建议,更好地进行相关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形成一定的资料清单,制定预算计划,并在相应的时间内优化管理流程,更好地从战略目标的角度上提高执行力,不断采用科学的方法优化预算编制程序,达到更好的效果[2]。
(二)加强国企预算执行控制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不断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在分析成本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重大事项和成本预算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科学数据的分析。通过不断地追踪以及重点监督,尤其是对于审批程序以及权限管理的监督,能更好地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根本原因,以及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超出预算的资金,更好地在偏差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按照提前制定的规范以及制度标准,从多层次、多维度控制相关的过程,根据标准流程执行跟踪流程,更好地将预算执行形成一个客观的标准和相应的原则,坚决杜绝个人的行为主义和主观主义,一定要以具体的原则和流程为标准进行规范执行。结合前期的经验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反思,以一定的时间周期和一定的循环周期为标准,不断进行监督和反思。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更好地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科学控制和科学规范,保证各项事业在符合标准和流程的前提下,更加规范地执行[3]。
(三)完善国企预算考评体系
完善的预算考评体系是保障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提高监督力度和考评力度。通过分阶段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以及综合性评估,让整个评估体系在科学的监管范围内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于各个监管的指标,进行更加系统化和合理化的评估。不断结合岗位的差异以及岗位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和标准的规范,在确保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结合相应的考评体系,一一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监督,更好地落实考评体系[4]。国有企业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关键指标以及专职专岗的预算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机制的监督管理作用,真正达到定岗定标的标准。逐渐转化更加灵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给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带来新的生机和方向。提高国有企业面对困境时的优化路径能力,更好地完成评价和激励之间的衔接,更好地遵循定量与定性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结合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估指标并达到预期目的。在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下,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真正解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逐项进行落实[5]。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和优化路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更好地结合目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更改一些不科学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无论是在执行力度上,还是在评价考核上不断优化预算流程,提高预算编制,更好地按照企业的战略方向进行目标的设定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做到优化考评和激励制度相辅相成,在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用
[1]蒋晓锋.我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241(9):36-37.
[2]付大兴.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商论.2019,795(20):165-166.
[3]李艳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以s公司为例[J].中国商论.2019,791(16):132-133.
[4]耿丽君.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评《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8):974.
[5]李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392(3):124-125.
作者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