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Karen,曾在一家英国教育机构驻中国办事处工作,也曾想过要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然而,我遭遇了行业爆雷!在艰难的环境下,我努力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我惊讶地发现,多年不知不觉间积攒的工作能力,足以让我自信地面对任何职业变动。
我上一份工作属于海外游学行业,“国际义工旅行”这个方向与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吻合。然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游学市场停滞,公司紧急宣布裁员并关停。彼时,我已进入互联网营销领域9年。“居家办公”“歇业”让互联网工作者陷入了工资减半的困境,再加上业内35岁年龄危机的临近,让我十分焦虑。我原以为一辈子都会扑在这份事业上,如今却不得不寻求转型机会。
怎么办呢?我动了“逃离北上广”回老家的念头。家乡慢节奏的工作状态和低成本的生活开销固然是好事,但收入锐减、人际圈重建等问题也很棘手。我决定“全面撒网,集中捕捞”,先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在招聘软件上筛选了所有匹配的岗位,接下来的一周,每天面试两三家,几乎和每家公司老板都进行了面谈。
其间,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自认为不怎么“专业”的我,在三线城市居然是“稀缺人才”。对方提出的互联网运营相关问题,我都能回答;活动策划、软文撰写和视频运营能力,我也具备;另外,与高工资相对应的团队管理和绩效制度构建,也难不倒我。
两周之后,我以仅次于公司副总的薪资,入职了一家成人教育机构,正式担任公司的网络负责人,负责全公司的网络流量引入和互联网品牌口碑建设工作,第二个月就顺利转正。自此,我算是顺利度过了疫情之后行业爆雷的危机,在全新的环境里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也迎来了一个个新的挑战。
首先,是工作方法的挑战。
入职之后,我发现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高效工作策略在这里很难执行。新公司没有明确的绩效指标,团队成员只管闷头做事,出了问题源头在哪里没人分析,有了成果是哪一环节起了作用也无人得知。没有数据分析,久而久之所有人都没了做事的积极性,工作任务很难分配。
于是,我开始按运营板块、媒体平台、各平台运营的前中后期不同的效果漏斗,给每个人制订绩效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老板告诉我,我这套机制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之前的管理者不懂具体运营,具体运营的员工又做不到全盘统筹,这种能对月度、季度运营效果做“预判”的绩效管理方式他们第一次见。我没有告诉他们,多年前我就接触到类似的绩效考核方式了。
两个月后,网络部门的运营效果明显出现了,我的专业能力在全新的工作领域得到了发挥。
其次,是职场关系的挑战。
在大城市工作时,工作能否被认可主要看能力,数据是一切的基础。而在这里,界定部门和员工工作完成得出色与否,更多依赖领导的主观判断。
为了让自己和部门员工的工作被认可,在北京工作10年后,我开始尝试相對“圆滑”的处事方式。为了阻止员工越级汇报工作,我私下跟领导商量,不让他越级接触我的员工;为了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我与人事部周旋,用员工的个人绩效换取“不加班”的特权。
我自己的工作也曾一度不被明确认可,为此我采纳了一位老同事的建议:“不要只给老板看数据报表,他不一定看得懂,你要将自己做的成绩摆到老板面前。”至此我才恍然大悟:与过往工作时那些一目十行、见微知著的上司相比,在这里,我的老板或许看不懂数据背后的含义,需要我用更显著的方式展现成果。从此,我的每周报告从数据报表变成了鲜明的条块对比图、趋势走向图,以及丰满而清晰的工作成果汇报。
从入职到今天,在下属管理、上级服从、日常行为处事方面我学了不少,改了很多。我把过往的知识经验应用在新的平台上,同时适应了新工作的制度与气质。部门绩效连年翻倍,员工执行力强,我带领的团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最后,是生活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生活的点缀,既能给生活添彩,也能给自己减压。以前在大城市,我经常去看展,学习和培训机会也多。回来工作后,除了读书会,很难找到其他拓展的机会,但我并不为此气馁。
读书、养狗、做手工、看电影及运营自媒体,是我的业余兴趣爱好。既然线下活动少了,我就把兴趣搬到线上——我搭建了手工账号、宠物账号和追剧账号。目前除了宠物账号起号失败,手工账号有3600个粉丝,追剧账号粉丝数已破6万。
至此,我也完全从行业爆雷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多年来积攒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哲学,帮我度过了这次危机。这种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多年来认真工作、努力丰富自我的结果。
因此我想对中学生说,市场经济下任何行业都可能爆雷,但专业的你不会。与其担心行业爆雷,不如努力精进自己!毕竟,让自己活得丰富充盈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