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动手写这篇文章,瞬间勾起当年的回忆。
20世纪90年代,女儿正上中学,我与《中学生天地》产生了紧密的交集。我接手了杂志的一个栏目,叫“妈妈对女儿说”。这个栏目在当时可能帮助了一些中学生和家长,但收获更大的是我自己。我在生活中寻找发力点,在文章中与女儿的同龄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可能会出现和正在出现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同时也收获了一批小粉丝。
女儿常会听到同龄人夸赞她的母亲,但女儿并没有得意。有一天,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我的同学们看到的都是你的善解人意、你的优点,而你的缺点,只有我一个人承受。”我瞬间清醒。通过双向的交流与启发,我和女儿都在反省,都在成长。
如今,我的女儿也成了一名小学女生的母亲,相信母女的对话会在她们之间延续。她们的对话,与我们当年有相同点,也肯定有不同之处,因为人际关系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人际关系是什么?人际关系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欺瞒、排挤、冷漠、猜疑……都发生在人和人之间;人际关系又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热情、包容、理解、友善、和谐、默契……也都发生在人和人之间。一切都看我们的选择:你想做怎样的人?你想如何与人相处?是的,不要埋怨遇人不淑,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首先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在同学们的“未来之问”中,我读到了很多同学的疑惑,深切感知到你们都是“有心有肺”的孩子,会考虑未来人际方面的变数。你们在渴望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纯粹的同时,又担心现实际遇不如人意,害怕美好凋零。
在报社工作时,曾有位40岁出头的先生主动找我聊天。他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因为当年的战乱与疾病,他父亲在80多年的生涯中,有6段婚姻,共养育了5个孩子,姐妹兄弟均同父异母。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少年时代,一定很可怜,很孤单,很受伤害吧?他说:“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并以此来同情我。也许是从懂事那天起,我就明白父亲不属于我一个人,因此我从来没有奢望过父爱,也就无所谓失望、痛苦了。”
这个中年男人心态平和地说:“前不久,我爸去世了。”哦,按记者的思路,这样一个人员结构复杂的大家庭,老爷子去世后,闹出些纷争是很正常的。
他的回答又一次令人吃惊。他说:“房子算什么遗产?钱,也不算。要说老爷子留下的遗产,还真有——那就是我们兄弟姐妹5个啊!我们5个同甘共苦,从小就知道相互照应,像亲人,又像朋友,彼此可珍惜了。而且,在我們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人,到了社会上也特别懂得与人好好相处。你说这份遗产,是不是特别丰厚啊?”我听了很感动,一个成员繁杂的家庭会遇到多少主观矛盾和客观意外啊!光说他父亲离世,尚在世的前妻和现任就有3位。秉持着上述人际信条,他们共同协商解决问题,让母亲们安享晚年。虽然生母已经不在了,但他毫不犹豫地参与共同赡养。“老吾老,这是为人根本。”他说。
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可以说是人际关系最好的演练和实战场所。一部《红楼梦》,写尽人间悲欢冷暖。而我们今天的小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关系比较纯粹单一,父母的关心呵护总是无微不至,看似岁月静好,却预示着未来人际关系的挑战会比较大。
首先,不要怕,不要以过分揣摩、过分迎合来获得所谓的良好人际关系,那样你会感到憋屈。坚持快乐、真诚、友善的本性,做好自己就可以。在人群中,口才好你就多讲几句,口才不怎么样你就微笑倾听,都没关系。
其次,要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你长大了,以前在家,父母总是更多地为你考虑,而你想他们所想的时候相对少一些。学着多想想他们的冷暖、欢喜与忧虑,试着替他们分担。对朋友、对爱人,都是同理。
你或许疑虑,当自己坚持快乐、真诚、友善的本意与人相处时,会不会遇到品行不端的奸诈小人,会不会吃大亏?有可能会,但归根结底,不会。吃亏让你识人,经历让你变聪明。别人的堕落不是你堕落的借口,别人的腐朽不是你腐朽的理由。勇敢面对复杂的社会,坚持好好做人,是一种自我储备,你必会遇到更好的师长、更好的友人、更好的爱人,幸福便是这样来的。
一个家庭或家族生生不息,充满了新生与死亡,有如此的自我储备,你定会有足够的信心迎接未来的每一个角色,挑战它,享受它,并乐在其中。
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一部电影《交换人生》,男女主角相亲后,暗恋女主角的少年意外地与男主角交换身体,一并交换的还有各自的年龄、职业及家人,两人开启了令人捧腹、有笑有泪的奇“换”之旅。少年有个平凡的家,一家五口,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开面馆的父母,还有个机灵可爱的妹妹。心中原本对自己的境况有诸多不满的少年,交换后回不了原来的家,才感觉到了家的温馨。
在此,我要与你分享的是交换结束后少年的一段感想:“就这样,我的奇妙旅程结束了,原来,身边的幸福才是真正的远方,我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厉害的人,能和我的家人彼此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