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星秀
(贵州电网铜仁供电局,贵州 铜仁 554300)
现代电能计量采集系统主要是借助主站系统、通信网络、数据采集终端及电能表计等对客户用电数据进行自动化收集、统计与计算的过程。该采集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全面优化提升了供电企业电能计量采集效率和采集质量,促使电能计量采集作业的有序高效开展。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的高效和自动化特征,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计量偏差或者失误,有效提高电能计量采集水平与成效。由于电能计量采集过程面对的数据十分庞大,对采集系统扩展性、灵活性和通用性有较高的要求。实际应用过程中,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阻碍了电能采集工作的高效开展,降低了电能计量采集水平和效率,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应深入分析电能计量采集故障,并提出故障处理及运维措施。
供电企业为了全面掌握电量供需情况,须以上网用电量、区域线损率及购网电量等数据为参考指标,但区域性电网与厂网之间的经营管理范围及电力设备资产存在关口等分界点,而电能计量采集过程数据的收集就需要从这些关口获取,各关口划分方式不同,增大了电能定量分析与采集的难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能计量采集方式也不断革新,目前比较常见的电能计量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2 种。
目前在我国很多老旧小区依然广泛使用IC 电能卡,其主要功能是将用户信息录入IC 电能卡中,用户在指定机构购买电量充值到电能卡中,然后将卡插入电能表即可充值。IC 电能卡的使用需要配备相应的电能表,此类电能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计量电量的同时实施相应的电费操作处理,为供电企业电能计量采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降低了人工劳动量与电能计量采集成本,同时提高了电能计量采集的精准度[1]。
要实现电能计量智能采集,须使用功能更先进的智能电能表,此类电能表通常具有很好的通信功能,能够实现供电企业总站与用户电能表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可将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实时反馈给供电企业,供电企业根据用户用电及缴费情况,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电能表实时控制,用户可直接通过网络线上缴费充值电量。
电能表安装前虽然经过严格的调整和校对,但长期运行在外界环境中,电能表计量有时会出现误差,影响电能计量采集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对客户及供电企业会造成影响。为了规避此类故障的发生,降低电能计量误差发生风险,应定期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计量装置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执行电能计量装置使用规范,采取封闭式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数据传输故障,即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网络中断、信号干扰等问题,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处理此类故障时应仔细检查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重新连接网络,维护通信设备,确保数据传输质量。
数据存储故障,即数据存储设备可能会由于设备损坏、电源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或不能读取。处理此类故障时应做好数据备份,并更换损坏的存储设备,恢复数据。有时也可能因为系统软件程序错误,或病毒攻击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行。此时应及时更新软件版本,安装杀毒软件,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2]。
首先,明确细化电能计量装置处理时限,通常情况下城镇区域的处理时限为2 个工作日,郊区的处理时限为5 个工作日,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按时处理,加强对电能计量采集的监督管理,最好将郊区处理时限控制在3 个工作日以内。其次,将电能计量装置分批故障率控制在2%以内,规避因电能计量装置处理不及时而引发的投诉问题。
电能计量采集系统包含有多种计量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效,须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养护,避免电能计量装置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隐患,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故障等。须从源头上做好电能计量装置保护工作,具体从以下2 个方面着手:(1)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之前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仔细调试校对,并进行封装处理,避免用户使用过程破坏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偷电窃电[3]。(2)供电企业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维修电能计量装置,判断电能计量装置精确度是否达标,避免装置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失效问题,若存在人为故意破坏情况须仔细核查并做出严肃处理。
预防电能计量故障须从多方面入手,包括设备维护、校准、数据安全、运行管理等,只有全面、有效地采取措施,才能确保电能计量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数据准确性。主要有:(1)定期维护和检修电能计量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接线等部件是否存在磨损、老化、松动或腐蚀等现象,定期校验电能计量设备,确保其测量精度和计量值的准确性。(2)对电能计量设备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制订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权限,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3)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对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及时升级和更新,在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和防范,及时发现和排除系统故障,防止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失控风险。
建立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台账和档案,对于保证电能计量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台账和档案包括:(1)登记清楚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商、出厂日期、安装日期等基本信息。(2)做好设备日常维护记录,包括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校准、检测和维修记录等。(3)设备更新和升级记录,包括更换部件、软件升级、系统优化、功能增加等记录。(4)运行记录,包括功率因数、电压、电流、用电量等监测数据和报表记录。(5)废旧设备处理记录,包括废旧设备清单、回收处理前的确认流程等。(6)监督检查和评估记录,包括电力监管机构或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报告等。
电能计量装置经过长时间运行之后难免出现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运检人员定期进行隐患排查与维修处理,尤其要对一些老旧区和待拆迁区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重点巡查,这些区域经常存在人为对电能计量设备的损坏,通过仔细巡查及时发现电能计量装置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处置。借助现代化高科技手段采取多样化的电能计量装置巡查方式,比如智能手持终端机等,同时提升采集过程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提高电能计量采集运维质量。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下,电能计量采集运维系统建设过程融入了更多的新型技术手段,比如终端自动调试技术,该项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运维系统整体工作效率。实践中,供电企业可设置电能计量采集班,并为其配置完全的装备,针对监控运维系统中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实现电能计量采集运维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系统运维效率与质量,表1 为贵州铜仁等供电局对用户采集完整率的统计。目前我国基本已实现了电能计量采集运维系统的可视化管控,工作人员可根据历史采集情况对电能计量装置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应用GPS 技术对故障具体位置进行精准定位,组织检修人员做出处理。比如:若中继抄表数据表明老旧电能计量表存在冻结值则无需换表,只需要对终端信号强度进行核实并做出相应的优化处理。若电能表为2012 年以前的老表,且中继三次抄表数值均为空,也不具备日冻结功能,此时应换新表。
表1 用户采集完整率统计
借助通信路径自动优化搜索技术将以往的“串台区”问题转变为多路由备用,提高电能计量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智能化分析采集器、电能表及集中器存在的故障,根据客户坐标定位,使检修人员能够准确掌握故障设备具体位置。后期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度挖掘系统所收集的各项信息,包括电量、负荷等,利用系统中具有的各项功能,将用电管理、客户服务、电费核收、电能计量等各项业务落到实处,全面发挥采集系统技术优势。
虽然信息化与智能化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的引入大大减少了人工的参与,但仍需要少部分运维人员的辅助。由于运维系统涉及内容更为复杂,所以对运维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维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电能知识,同时还要学习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当电能计量采集运维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处置,避免影响范围扩大。
供电企业还应定期为运维人员组织培训学习活动,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督促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系统运维手段[4]。
安装位置不当,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不能与高压电缆、强磁场等干扰源过近,若安装位置不当,可能导致测量误差较大。
接线错误,电能计量装置应按照电气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接线,否则可能会导致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或损坏。安装前工作人员须认真查看电气图纸和技术规范,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信号干扰,电能计量装置的读数可能会受到其他电器设备、电磁波等干扰,导致误差增大。安装时应将电能计量装置与其他电器设备分开,采取屏蔽措施,提高抗干扰能力。
机械损坏,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电能计量装置可能会受到机械损坏,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安装前应仔细检查,确保计量装置完好无损。
环境控制,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可能对电能计量装置产生影响,导致误差变大。在安装前对环境进行评估,确保环境符合要求,并在安装后对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