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博物馆!观众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之旅

2023-08-30 07:14中国经济周刊侯隽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7 月31 日晚,正值成都大运会火热举办之际,《字字珠玑——探秘汉字中国特展》 特别直播线上开展,在两个多小时直播里,逾300 万网友“云逛展”,“零距离”触摸“汉字中国”沉浸式感受博物馆奇妙“夜”。

2023 年从春天到夏天,从成都到上海到北京,从甘肃到西安到广州,各地文博展览火爆出圈,全国各地观众们不约而同定好闹钟预约,半夜起来抢票、不停刷新系统……博物馆带来文旅热,让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着迷。

博物馆越活越火越热

“这几周,河南博物院几乎天天满员,观众每天在1.2 万人次以上,是2019 年同期的近两倍。”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

“我们每天早上8 点放出7 天后的预约,一般几个小时后就约满了,目前苏州博物馆通过安排员工加班等方式延长闭馆时间至晚上9 点,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孙明利说。

“从8 月7 日起,推出周一不闭馆、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文化供给,敞开怀抱让来兰州游客体验幸福兰州。”8月8 日,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

7 月28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称,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 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I 摄

来自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我国博物馆举办线下展览3.4 万个、教育活动近23 万场,接待观众5.78 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 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 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

“如今的博物馆热是文化需求的热。作为从业者,我们看到文旅市场今年以来持续回暖。尤其是在全国各地办展览期间,强烈感受到各地正着力丰富新消费供给,发力培育兼具文化特色、年轻化、沉浸感、互动强的文旅新业态。观众们愿意走进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艺术空间看展览、听音乐、逛市集,为各地带来流量入口,形成了更丰富的线下消费场景。”遇见博物馆馆长王春辰对 《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中创文旅在2021 年3 月成立了“遇见博物馆”品牌,从第一场真迹展览“遇见浮世博览江户: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到“遇见拉斐尔: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大师馆藏展”再到“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展”“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等展览,接待观众已经超过200 万人。

观众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

“哇,这只大恐龙就是我们课本里说的那种陆地王者!”2023 年8 月,内蒙古博物院的恐龙展厅里,有孩子对着恐龙兴奋地表示。

一位来自河北的家长对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表示,去外地游玩时带孩子去当地博物馆,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保留曲目,“现在的博物馆都有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展览课程及研学活动,来这里不仅仅可以让孩子参加这些科普讲座,对课本的知识理解更透,还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小小讲解员、文物考古和修复师等互动教育,博物馆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真是太棒了!”

同样地,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到山西博物院看看“玉见良渚”,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品“青花清韵”,在北京798“遇见博物馆”直面梵高、莫奈、葛饰北斋等大师的真迹,仿佛一瞬间可以穿越时空,与大师巨匠们进行对话,是一场文化盛宴与精神洗礼。

策划这些巨匠作品展出的遇见博物馆馆长王春辰接受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观众对展览的需求非常大,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 亿人次增长至12 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 亿人次,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供给端的艺术馆、博物馆展览却供不应求。在各种展览类型中,尤以国外借展(又称“引进型展览”),流程最为繁琐,要求最为严谨。一般来说,中方至少要提前12个月向外方提出借展申请。

“一幅梵高的油画真迹从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的展墙上取下,漂洋过海,来到‘遇见博物馆’的展厅墙上,这个过程叫‘钉到钉’。‘钉到钉’是一个复杂、神圣且美妙的过程。从展陈形式上,我们希望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一个更有沉浸感和叙事化的空间,让观众能够和文物或艺术品发生时空上的、体验上的关联。” 王春辰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

博物馆点燃了文化自信助力“中国文化出海”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

如今,民众对文博的关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2023年“五一”,全国博物馆假期接待游客超5000 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国内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I 摄

采访中,无论是观众还是策展人和文博专家都表示,“逛馆”已融入日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感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大学校,所以“文博热”出圈,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一种文化景观,更具备文化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引领性意义。

目前,不少博物馆不仅节假日免门票,还推出汉服体验、背诗免票、延迟开放等举措,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尤其是在常规展览外,一些博物馆还开展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互动工作坊、讲座、展演等活动。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的 《金沙之夜·回望长安》 剧本游、云南省博物馆的 《古滇寻迹》实景剧本杀、广州博物馆的 《决战观音山》沉浸式游戏……

王春辰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办好国内展览的同时,作为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也在积极探索“中国文化出海”的道路。2019 年,中创文旅曾在法国巴黎罗斯柴尔德公馆举办“江山如此多娇——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光影艺术展”,运用世界先进的3D 全息幻影成像、立体投影、人景交互等技术并采用沉浸式模式的数字光影展在法国巴黎备受热捧。2021 年起,“遇见博物馆”原创策展作品“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在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的带领下,以敦煌文化艺术为核心,将200 余幅艺术家重绘的敦煌石窟壁画,借助3D 光雕数字技术进行全新演绎,“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将进一步走向海外,计划在欧洲、东南亚等地落地展出,进一步开拓文化+商业融合的成功模式。

“我们计划将国内的文创IP 带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 王春辰如是表示。

猜你喜欢
博物馆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
谁远谁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