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晖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0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公约的国内批准手续,这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正式成立。
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集团对抗的产物,这个“二战”后最著名的国际军事集团已届74周岁,拥有31个成员国,每年军费支出上千亿美元。在经历“冷战”洗礼和近三十年的多次转型后,北约不仅没有式微,反而老而不死,加速膨胀,成为美国推行和维护全球霸权的工具。
北约成立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各方都将采取必要措施协助抵抗,包括使用武力。
作为一个防御性军事组织,北约在冷战期间的首要战略目标,就是通过提高整体军事威慑力,遏制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红色势力”扩张,在欧洲中心地带筑起牢固的“铁幕”。
冷战持续的四十余年里,在美苏争霸的时代背景下,北约配合美国,与苏联和华约在欧洲范围内全面军事对抗,拖住了苏联的脚步,并通过谈判削减华约的军事力量,积极推进东欧国家的政治演变和两德统一,达到了削弱和瓦解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目标。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冷战结束,北约可谓“功不可没”。
北约成立的最初目的是“挡住俄国人,留住美国人,摁住德国人”。应该说,冷战期间北约实现了其设计目的,西欧靠着北约维护了安全,实现了较快复兴,并推进了一体化。
当然,北约也绝不仅是遏制某一个敌对势力的军事工具。与1941年《大西洋宪章》、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1947年马歇尔计划一起,《北大西洋公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组它们之间关系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导思想,通过可构成相互约束的经济和安全制度,将彼此联系在一起,形成“安全捆绑”,建立起难以撤销的长期安全、政治和经济承诺。
北约成立于1949年,随着芬兰的加入,北约已经扩张到了31个成员国。
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实力一家独大,仍然主导北约的战略转型。通过大规模东扩和四次战略转型,北约从军事联盟转向具有多元特点的安全—政治联盟,增强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作用,进化成了西方世界谋求地缘政治利益的得力工具。
1991年,《全方位危机反应战略》决定将北约的行动扩展到欧洲以外地区。第二次转型在1999年之后,以发布《联盟战略概念》为标志,北约积极谋求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个非北约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对话机制,推行其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西方价值观。
第三次转型是在2010年发布《积极参与现代防御》文件后,关注重点转向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特别是通过反恐领域的集体行动,北约以及美国的军事力量得以第一次进入中亚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地缘政治利益。
北约最近一次转型在2014年的威尔士峰会上。为应对乌克兰危机导致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张,北约强调集体安全,重新明确其最重要职责,是保護和捍卫成员国所面对的战略性和非常规性的安全威胁,把剑锋再次指向俄罗斯。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成员国向乌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将俄罗斯视作北约盟国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的“最重大、最直接的威胁”。
北约自称是“防御性联盟”,却鼓动成员国不断增加军费,扩军备战,不停越界扩权,强化意识形态对立和阵营对抗。同时,北约宣称要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却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干涉别国内政,卷入多场战争。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冲突、叙利亚战场,都能看到北约的身影。
冷战结束时,北约有16个成员国,如今通过不断扩张,拥有了31个北约成员国和19个欧洲和欧亚地区“伙伴国”。北约名义上是跨大西洋同盟,但实际上完全由美国主导,近年来的持续扩张突破了自身条约规定的地理范围,还把黑手伸到遥远的亚太地区,谋求加强与一些亚太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此举暴露出其为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不惜破坏亚太稳定的丑陋居心。
当地时间2023 年7 月12 日,北约峰会期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
早在2006年,美国就在北约里加峰会前,主张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建立伙伴关系,舆论认为这实际上是北约迈出了“亚太化”的进程。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近年来战略重心日益聚焦亚太地区,北约也进一步增强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并逐渐加大力量投射。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借机与日本等亚太盟友加强互动,渲染亚洲安全威胁,竭力推动北约“亚太化”。
2021年,北约制定了“北约2030年议程”,寻求重振同盟实力,推动新的战略转型,重点转向大国竞争,还提出要积极介入全球事务特别是“印太事务”。2022年,北约出台新的战略概念文件,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
今年7月北约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继去年马德里峰会后,第二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参加所谓“北约+4”会议,体现美国逐步将北约打造为实施美国“印太战略”的机制化平台之一,凸显美国操纵北约加快了“东进亚太”和北约“印太化”的战略布局。
自去年开始,北约明显加大与日韩澳新的安全合作力度,通过“量身定制的”伙伴关系计划在网络安全、海上安全、新兴技术、网络和气变等领域开展更密切合作,剑指中国的意味更加浓厚。
作为冷战的产物,北约在冷战结束30多年后还继续存在,实质上是通过不断树敌和制造对立为自己续命,不仅不可能带来可持续安全,还给欧洲和世界制造数不尽的战乱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