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吴琤
阊门内下塘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水巷,巷南小河,巷北民宅,屋宇连岸,河埠嵌筑其间。陆肯堂、陆润庠祖孙两代的状元故居就深藏在阊门内下塘街10号。随着最后一户居民完成交房手续,陆润庠故居实现了居民搬迁清零,为后续老宅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打下基础,两代状元的故居也将开启另一段生命史。
老宅朽矣,
尘封两代状元故居文化精粹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苏州府元和县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他既是清代第101位状元,也是苏州的最后一个状元,曾总办苏州商务,创办苏纶纺纱局和苏经纺丝局,官至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清华朗润,常有人上门求字,留下墨迹较多。陆润庠曾祖陆文、祖父陆嵩、父亲陆懋修三代儒医。
陆肯堂,字邃升、邃生,一字澹成,苏州府长洲县人,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康熙二十四年(1685)考中会元,又钦定一甲一名进士,清代第十八位状元。此后留京为官,官至侍读。
阊门内下塘街10号不仅是陆润庠故居,陆润庠七世祖、康熙年间的状元陆肯堂也曾居住于此。故居占地面积约2760平方米,已有300多年历史,2019年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两代状元宅坐北朝南,东、中、西三路,亦称东宅、中宅、西宅,由东、西两条备弄分隔。西部是陆肯堂建,名怀鸥舫;东部为陆润庠扩建,有一砖雕门楼,坐北朝南三路;中路六进,其中大厅、花厅等均为清代建筑,属典型的清代江南墙门住宅,坊间习惯称作“陆状元故居”。
散为民居后的状元故居,原本前后贯通的宅院早已互不相通。按照《姑苏名人故居》里的描述,陆状元故居内也是备弄幽暗深邃,沿着备弄走,会见到里面的院子、天井和依照各自需求搭建、改建或装修的各式房屋。中路门厅、轿厅、大厅均无存。第三进楼房,楼厅面阔三间,扁作梁架,存木鼓墩。厅前天井之南有砖雕门楼“福禄光明”,行楷,由“润庠敬书”于“光绪丁未九月”。第四进、第五进为连体走马楼。楼厅的雕花木格窗,檐下的竹节撑和垂花篮亦精细无比,是陆状元故居的精彩所在。老宅的东路与东备弄均已不存。东路原址均已为后来所建之屋。若不是有标识牌,谁人知晓这里走出过祖孙两代两位状元?
古建老宅修缮活化,
汇流城市更新新篇章
姑苏区金阊街道此次启动实施的陆润庠故居的协议搬迁项目,共涉及60户公房,建筑面积约3110平方米,于2023年3月29日公布补偿方案,实行货币补偿,3个多月达成清零目标。“货币化补偿满足了老居民们的选房自由。我打算将补偿款作为养老基金,提升我和老伴的晚年生活。”在状元故居居住多年的许奶奶感慨道。
据悉,为加快征收搬迁项目的推进,金阊街道实施了“1+N”协同工作法。“1”即以街道征收工作小组为核心,“N”意为凝聚相关单位多方力量,向涉迁户告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合力攻坚、务求突破,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推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为争取群众的支持,金阊街道一方面严格遵守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场公开房屋征收法规政策、征收流程、调查结果、补偿方案等,切实维护被征收人的知情权、诉求权;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证政策平衡和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建立“一户一档”,制定个性化的补偿方案。“从解决搬迁户的一些困难著手,我们耐心细致做工作,化解征迁过程中居民的抵触情绪,为项目清零赢得宝贵时间。”金阊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后续,陆润庠故居将由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负责现场清理、测绘及方案设计,相关修缮方案将报文物部门审批。
古建老宅承载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苏州古城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金阊街道积极推进辖区各征收搬迁项目,已完成武安会馆、曹沧洲故居、元宁公所等6处古建老宅的腾迁工作,尤先甲故居、春晖堂杨宅等古建老宅的相关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征收搬迁工作,是苏州大量古建老宅实现保护修缮过程中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同步大幅提升老宅百姓群众生活品质最有效的路径,更为后续推动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推进城市有序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迈出了坚实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