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留住乡愁、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城市化的力量推动着乡村的变化,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乡愁”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村落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那些历史信息和地域文化景观,不仅是赓续农耕文明的物质存在,更能激起人们的乡愁思绪,俨然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传统村落,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们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当这些传统村落集中连成一片,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就更加不凡。
吴中的美景与丰饶,就“铺陈”在大大小小的传统村落中。15个中国传统村落、30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3个苏州市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太湖沿岸,主要位于东西山岛和香山街道,布局集中连片,格局完整清晰,村落依山傍湖,山环水绕,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2022年4月,苏州市吴中区作为江苏省首批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地区,旨在彰显江南文化新时代风貌,探索打造具有水乡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新集群。
如何通过传统村落的连片路径,保护吴中传统村落特有的“文化基因”,留住人民共同的“乡愁”?7月15日-16日,“江苏传统村落工作营、202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调研”在苏州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南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8所院校的4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工作营。专家学者们走访了吴中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工作营中的重要环节“吴中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圆桌论坛”也圆满召开,与会专家们就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展开讨论,认为吴中区的集中连片保护有望形成独特的“吴中模式”,为破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难题提供创新实践。
走访调研,看“活”起来的传统村落
7月16日一早,工作营全体参会人员走进位于吴中区的中国传统村落——明月湾、后埠,进行实地调研。作为吴中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代表,明月湾和后埠各有自己的深厚魅力,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村子适合做成什么样的状态?如何在连片示范中发挥作用?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郭燏峰表示,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上,吴中区已经走在了前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样板作用。他提出了三点思考,即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如何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何切实提升环境水平?如何让创新有生存空间?
在这些层面上,专家学者们表示明月湾做了很好的示范。明月湾古村坐落于太湖西山岛最南端,相传因2500年前吴王夫差携西施到此赏月而得名。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风貌,古村内最有名的便是那条由256块花岗岩条石铺设而成的石码头,于乾隆年间由村民集资而建。村里众多古建被活化利用,民宿、咖啡馆、农家乐欣欣向荣,不仅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村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有产业支撑,村子才能兴旺得起来,传统村落的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在一些专家看来,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实际上也是若干个村子之间的协同发展,要先把一個村子做好,然后再把村与村之间的关系梳理好,在做一个村子的时候首先需要去辨识清楚,这个村子在特定的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做什么样的尝试。
参会人员走访的第二站是后埠,2016年12月后埠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保存明清建筑10余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还有后埠井亭、承志堂、介福堂、元朝蒋氏里门、费孝子祠、摩崖石刻等古迹。作为展现南渡文化的古村落,后埠依托优良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物史迹,正大力传承孝德乡风文化,倾力打造“孝行天下、风景如画”的孝文化特色田园乡村。
值得一提的是,后埠孝文化主题馆费孝子祠建成后,与明月湾暴式昭纪念馆相呼应,构建出“东孝西廉”的文化格局。暴式昭和费孝子,一个体现的是“官德”的核心,一个体现的是“民德”的要义;一个在“公”,一个在“私”。二者合璧,所体现的涵义恰好是自古至今从官方到民间都推崇的道德,而“孝廉”也将成为底蕴深厚的西山岛文化桂冠上的耀眼“双子星”。
据悉,近年来吴中区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为契机,理顺保护机制、强化规划引领、做好技术指导保障、整合资源优势、深挖村落特色,通过打造太湖水乡传统村落新集群、探索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新范式、构建传统村落共同缔造新路径、融入江苏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新格局,让传统村落焕发“时代生机”。
建言献策,把脉传统村落未来发展
尽管吴中区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但难题依然存在,如房屋产权矛盾突出,资金渠道有待持续拓宽等。上述问题也绝非吴中区个案,恰恰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上的共性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参加圆桌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周海军给出相关建议,对集中连片区是否可以依据基础条件进行分类,比如旅游型、商业型、居住型或多元复合型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一个利用的策略。周海军也提到村落的产业问题,他认为,不管是连片还是单个村落,都面临年轻人变少的问题,因为没有就业,赚不到钱,于是年轻人就往城市里去了。所以现在乡村能不能振兴,关键是要把产业做起来,有了产业以后,年轻人有了收入,才能安心留下来。
同样是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江认为,保护传统村落,首先要搞清楚,保护是为谁保护?保护什么?谁来保护?文化传承是谁来传承,为什么要传承?应该传承什么?在常江看来,传统村落的连片保护是一片区域,而不是一个点,这一区域的整个基础设施,有必要城乡同质化地建设起来。然后再去培养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常江认为,一个连片区域的发展,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方遥说,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上,吴中区投入很大,开发度也比较好,作为连片保护利用的标杆,吴中区当之无愧。他希望在如下两个方面的政策上能够有所突破:一个是关于人的政策,对外来人口的落户及就业,要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对于历史建筑、传统建筑,鉴于目前只是保护,而没有促进,要出台地方性的政策。
来自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华晓宁表示,吴中区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上,是一个试点,更是一个样本,具有引领性。如何破解产权难题,还要探索新的方式,比如是否可以把产权人的利益与房屋后期开发收益捆绑在一起。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龚恺则表示,在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过程中,行政村对于具体项目要有更多的选择权,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力量,只有当地人说好,才是真的好。只有从上而下的建设规划是不够的,更要关注村民们自下而上的需求和参与热情。
……
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共商传统村落连片路径。
明月湾古村里擦肩而过的游客、后埠村费孝子祠传递的力量、游走在太湖村落里所见所感,是江苏传统村落工作营中别具一格的吴中印记。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唤醒乡村“沉睡历史”,需让传统村落连线成片焕发新生机,让乡愁记忆有处可寻。
(《苏州规划》陈雷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