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飞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手段的飞速发展下,为了适应大众对信息的需要,以及当今社会的新闻传播特征,传统媒介都在不断地向融合媒介转变,而广播电视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整个传媒大环境中,广播电视的变革势在必行。而要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变,必须实现新闻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新媒介环境的变迁,必须对新闻角色进行转型。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转型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而使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介向现代新媒体平稳过渡;这不但方便人们获得资讯,同时也使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要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效能,以保证新闻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人 转型的必然趋势探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使其在新媒介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同时也使新媒介的使用者数量逐年增加。面对高速发展的新媒体传播媒介,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需要积极进行转型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
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要想在新的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依靠媒体融合。加强对传统传媒的舆论引导,是增强传媒传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有效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目标,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传媒的可信度。从整体上看,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转型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是实现广播电视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元化的电视新闻节目
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传媒和新媒体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呈现出同质化的特征,新媒体技术逐渐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充分保障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也充分地反映了节目本身的价值和内涵,使得受众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讯。在新媒介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了融合传媒的发展,展示了其独特的重要性,推动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转型。
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画面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下,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必须在内容上更加精细、多样化;同时要突出其内容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以吸引大众的眼球,有效地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转型是十分必要的。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面临的现状
同质化的新闻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现阶段,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着“雷同”的现象。在某些新闻节目中,由于与现实生活并没有密切的关联,因此难以有效地引起大众的注意,难以调动受众的观看热情。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产业的竞争形势日趨激烈,许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过分关注新闻的点击率,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往往会选择最热门的新闻。因此,在新闻获取的过程中,受众所看到的新闻主题呈现出同质的特征,并以内容为基础,这类新闻报道的相似性很强,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感。
新闻报道深度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格局较为稳定,但在制度与工作方式上却呈现出明显的定型特征。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些新闻工作者的思维习惯较为根深蒂固,在新闻报道中常常遵循一定的规律。另外,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增加新闻的点击率,挖掘哗众取宠的新闻,从而吸引受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部分新闻工作者过分注重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深度报道,从而影响了新闻的可读性。当前,一些新闻工作者缺乏足够的采访经验,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其现实价值又不明显,不但会影响到广播电视台的工作,还会使新闻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同时,部分记者在采访中的技术水平较差,在访谈中,对报道对象的把握不够清晰,在搜集材料的时候,并没有从新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会增加采访过程中的错误,让采访的重要性变得不确定,这对提高记者的素质是不利的。因此,要使新闻具有吸引力,就必须重视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效能作用,即要重视新闻工作者的采访经验和技巧。
新闻采编的创新能力不足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介,新时代,新闻报道呈现出多种特征: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而且它所涵盖的领域也很广泛,其以记者为主体,对相关的新闻资讯进行采写,并以即时的采访方式,将多个来源的信息以碎片化的报道方式呈现。一些电台和电视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存在着抢头条、抢时间的现象,同时也考虑到了同质新闻的竞争优势,有时无法查证消息的真实性。同时,新闻的点击率、收视率的提高、虚假新闻的出现,使得新闻真实性还有待甄别。
受众群体在价值观念、职业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当他们对新闻资讯的辨别能力较差时,就容易受到新闻资讯的误导。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新闻报道既要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又要具备一定的传播和阅读价值。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传统的传媒创新不足,创新采编工作方式方法,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的模式,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发展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 新闻工作者的转型策略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展示传媒的权威
在新媒体时代,要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业的转型,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更好地展示传媒的权威。一方面,要强化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其媒介的“把关”功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适时发表意见,有效地消除群众的怀疑和有关的流言。同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确保其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正确引导主流舆论,有效地提高其公信力,并担负起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同时,广播电视新闻媒介要适时地改变其节目形式,必须认识到新闻的本质在于客观真实和实事求是。根据融媒体时代各个媒介平台的差异性,找到差异性新闻传播的平衡点,把握不同受众的差异性创新需求;对新闻叙述的叙述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受众的感知体验。另外,要改善以往的固定广播电视传播模式,对受众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从而有效地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展示传媒的权威,促进传媒行业顺利、有效地转型。
拓宽传媒渠道,充分利用传媒矩阵
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传媒必须拓宽其传播途径,充分发挥其媒介矩阵的功能,使其得以有效地转变和发展。一方面,要建立立体新闻传播平台,必须全面整合普通的网页信息、微博信息、其他相关媒体信息,建立一个完整的新闻信息互动发布体系,并允许受众评论、转发相关新闻信息,使广播电视的互动性得到有效体现。同时,在拓展传播途径时,也要意识到,新媒体如微信、快手、抖音等,有其独特的传播特征。所以,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报道,从而有效地扩大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的功能,必须加强与其他媒介平台的协作,比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介,做好自己的原创内容,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在构建新媒体矩阵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以达到交互融合的目的。而且,在建立了矩阵账户后,还需要加强媒体的互动,让用户可以享受到客户服务的服务;针对用户所生产的新闻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并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和调整,以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则需创新采编工作方式;例如,合理地使用网络平台,收集有用的信息,再与电台新闻工作者所收集到的新闻进行最优整合,以确保其真实性,从而有效地保障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价值。同时,应合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对新闻线索的搜索、新闻事件的追踪、新闻内容的编辑和传播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有效地保障新闻的时效性和精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质量。
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敏感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增强新闻敏感度,这是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就新闻敏感度而言,是新闻工作者能够快速地判断和分析新闻的价值、发掘其内涵。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相比,新媒体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新媒介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重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新闻敏感性。
创新新闻采编观念
当前,新闻媒介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必须在新闻媒介的采编观念上进行创新,即“内容为王”。目前,由于新闻报道的同质化,受众群体的视觉疲劳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广播电视媒介的角度来看,“内容为王”是其核心的问题,因此,必须引起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并明确受众的喜好,从而有效地进行新闻报道的创新。在新闻内容上,要注意增强报道深度,强化专题报道。要避免过分地报道新闻的表面现象,深度发掘其内在的内涵,从而为提高新闻可读性提供有利的媒介环境。
创新新闻采编模式
新闻采访与新闻品质的关系往往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新闻采访中,要注意运用恰当的采访技巧,保证新闻的及时获得,从而提高采访的准确性。在确保信息质量的前提下,要防止“无意义”的采访,为受众提供有权威性的新闻资讯;持续提升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认同与满意程度。例如,记者要注重和重视“接地气”的采访对象,使其与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符,从而增强受众的满意度。此外,新闻工作者还应该不断地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发掘其内部的新闻内容,并不断地发掘具有更高、更深层次的新闻报道。总之,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新闻采访技术,向受众提供有深度的新闻内容。
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人的实地考察能力
在新闻现场采访中,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人必须站在实地考察的高度,把每一個细节都清晰化,并把采访的重点挖掘出来。因此,必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观察力。所以,新闻工作者应注重观察、发现、关注细节,因此,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地提升。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新闻工作者的转型和提升是当务之急。为此,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成为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而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永葆生机与活力。
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要树立“内容为王”的采编理念,善于从新闻事件的表象挖掘出背后的故事;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采写能力,尽可能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编新闻。如此,才能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进而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力。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以新媒体时代为依托,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转型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且能够满足群众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但是,由于现状下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需发挥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既有优势,展现媒体权威,需扩展传播渠道,发挥媒体矩阵作用。此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创新采编工作方式,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新闻信息影响力等。总之,未来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能够实现顺利、有效转型发展,进一步使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稳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田.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9(35).
[2]杨建国,张祎博.浅谈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与发展[J].产业科技创新,2022,4(01):53-55.
[3]陈珺.全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人发展新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