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论述为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提升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意義
2022年5月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职业教育提出这样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有针对性地培育内地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坚定的政治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内地高职院校要面对的主要教育任务。提升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维护我国各民族安定团结、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尤其重要。然而我国内地一些高职院校对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上存在漏洞,制约了内地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
(一)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主体意识欠缺
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大部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此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较低,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地域因素以及民族母语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没有得到国家通用语言的熏陶和训练,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也无法达成教学目标,无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部分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待所学课程有着功利性的偏向,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实用性不强,他们更加重视与就业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有一部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比较注重课程的观感,喜欢一些艺术类课程,反感抽象枯燥的文字理论讲授,而思想政治课程很多偏重于理论讲授。
最后,少量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逃避学习上的困难、沉迷于网络世界。网络世界是意识形态领域管理的薄弱环节,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利用翻墙软件观看国外网站,一些国家在网络上对中国蓄意抹黑、西化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一些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此缺乏判断力,影响了正确三观的确立。
这三个方面导致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主体意识不强,一些学生虽然迫于考勤参与上课,但是对于上课内容不入心入脑,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首先,表现在师资数量上,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思想政治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数量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由一些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来授课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近些年,很多新成立的高职院校是在原来的中职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专业调整,一些原来的专任教师被调配担任思想政治课程的授课教师也不少见。
其次,在年龄结构和学历职称上存在着明显的老中青断层的现象,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居多,中年骨干教师较少;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多,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少;助理讲师、讲师多,副教授、教授少。由此在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难以形成传帮带的教师团体力量。
最后,内地一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偏重于容易量化的专业成绩,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对学生德育水平提升方面的考量多半流于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首先,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推陈出新、因材施教。在授课期间,偏重于按照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偏重于个人讲授,而忽略了和学生互动讨论,也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政治动态。
其次,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与科研相比的经济回报较少,一些教师包括思想政治课程专业教师权衡利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研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一批政治理论水平高,最好还要兼具民族理论知识和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过的阅历,又能掌握课堂教学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职业特色不突出。在教学内容方面,缺乏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精神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缺乏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升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大思政课堂,优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
首先,针对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参差不齐,制约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问题,不是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解决的,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该统筹规划,由大学语文教研组牵头开设有利于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课程,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例如开设中国古诗词鉴赏课程,用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也可以让有民族专业背景的教师开设一些民族文化类的选修课供他们选择,达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在学习上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路径切实抓好本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口语水平的提升。学校学生工作负责部门则应该合理安排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混住,引导他们走出原来和本民族同学相处的“舒适圈”,给予不同民族学生相互融合的机会,在生活中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国家通用语言口语水平。
其次,学校除了借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生活融合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口语水平之外,还可以引领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搭建校园文化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思想政治课为主要教学渠道,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文化特点、人生发展目标等,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构建,例如可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注册义工身份、开展义工服务,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习俗,一些高职院校有藏族大学生的,可以开展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他们下企业观摩、实习锻炼。
最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领导,明确党委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利用好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来强化教师的话语权,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同感。“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锤炼而成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克己奉公、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优秀道德品质。”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红色故事与思政课理论结合,直观生动,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塑造道德品质、提升道德境界。
(二)锻造高水平的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内地高职院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最新要求配齊专职教师队伍,招聘教师不仅限于国内各高校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还应该根据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选择拥有扎实功底的民族学专业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还可以遴选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与思想政治相关工作的优秀教师、辅导员,通过系统培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
其次,建设拥有过硬的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有爱心耐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应该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小组,分阶段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计划,在工作中落实到位。还要打造一支思想积极进步、教学水平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提供经费支持,鼓励他们开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研究。此外,还可以带领这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培训。
最后,内地高职院校要加强育人保障体系建设,将育人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中,“改变以往那种只注重教师业务考核而忽略其育人成效测评的状况,为专业课教师贯彻落实教书育人责任、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尤其要重视担任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师德考核。
(三)提升内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建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一些理论性比较强、内容单一枯燥的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档案馆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基地中,运用革命场馆的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和中国故事。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效性。
其次,在信息化3.0时代,内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构建大思政平台,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令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学校融媒体平台分享思政课微电影、校园先进人物事迹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此外,还可以利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从而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全面推动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