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会市绥江“一河两岸”城市设计策略探析

2023-08-28 07:18李洁莹
大科技 2023年38期
关键词:滨江滨水特色

李洁莹,张 玮,曹 璨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00)

1 区域与项目背景

四会市位于珠三角核心圈层,随着近年广佛肇城际快轨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四会和广州、深圳等国际都市的交通时间,四会将快速接轨广州,融入珠三角,成为粤西北的重要节点。项目区域位置如图1 所示。

四会位于环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区域,由连绵山地丘陵组成,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山环水绕,绥江贯穿四会市。四会市总体规划确定沿绥江“东进”、跨绥江“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粤港澳区域山水典范城市为长远目标。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战略中指出:实施“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中,四会以绥江、龙江河、清溪涌为城市水脉,以四会城区、大沙新城为载体,打造一江两岸的东西向滨水城市空间拓展轴线。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目标定位,规划将关注绥江“一河两岸”城市设计,梳理与重塑四会城市美好的城市山水格局,体现四会“历史名城、岭南水乡、现代都市”的特点。

2 现状认知

2.1 优势分析

四会依山傍水,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河流有绥江、龙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礼河。山为幕映城,水为带串城,山、水、城各成一个层次又互相依托,相生相融。同时,四会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包括始建于唐代的六祖寺,供奉闽粤三女神之一文氏贞仙的贞仙祠,以及享誉国内的砂糖柑橘和玉器文化。四会与广州、平洲、揭阳并称广东四大翡翠批发市场,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2003 年,四会市荣获“中国玉器之乡”称号,玉城也就成为四会市的城市简称。现绥江南岸地形条件好,大部分地区处于未开发建设的状态,又有贞山山脉作为背景,潜力巨大,承载着四会市的未来。

2.2 现状问题

北岸城市滨水功能单一,以居住功能为主,缺乏活力;老城衰落,整体城市风貌不佳,公共服务设施不足。通江道路少,滨水空间可达性低,市民难以通往滨水空间。北岸岸线处理生硬,堤岸高于滨江路标高,人与绥江缺乏视线联系。导致绥江与城市活动互动性较差。现状滨水建筑风貌缺乏整体规划,高度控制不足,天际线缺乏韵律,影响沿绥江两岸的整体滨江城市形象。一河两岸现状堤岸夜景主要集中在北部老城区和碧海湾。碧海湾夜景效果良好,老城区夜景仅是普通照明。其余段无照明设施。

3 设计构思

在明确城市诉求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四会市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5)》《四会市贞山片区城市设计(2014)》《四会东城区城市设计(2015)》等相关规划,同时借鉴了巴黎塞纳河、上海黄浦江一江两岸差异化发展的特点。提出本次规划的核心概念为“北岸璀璨、南岸生态”,提出两岸相互联系又错位发展的路线,建设集风貌展示、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魅力新四会。

规划形成一脉两带、两岛九片、一环多点的特色空间结构(图2)。“一脉”是以绥江为基础形成的城市形象展示脉络;“两带”为以北岸滨水地区所形成的活力红带与以南岸滨水景观所形成的生态绿带;“两岛”即璀璨母城半岛、生态姚沙半岛所构成的两仪半岛;“多片”为商贸综合服务片、母城综合服务片、旧城特色商业片、综合居住片、双欢玉园片、江北生态片、岭南水乡片、山水宜居片、姚沙半岛综合片以及六祖旅游服务片十大片区组成;“一环”以滨水绿道、休闲步道为珠链,串联两岸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所形成的环状翡翠项链;“多点”分布于各个片区内的特色组团节点。

图2 特色空间结构

4 特色要素

以现状优势及问题为双重导向,推导出六大特色要素(图3)。分别为红绿两岸、两仪半岛、四会之窗、城岭画卷、翡翠项链、玉纹绿道。通过以上六大要素的叠合,形成了本次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展现四会地域文化和时代气息的特色城市面貌。用地布局在充分对接总规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复合、拥水发展的理念。规划以绥江为核心,结合多层次丰富的城市生活,探索“北岸璀璨、南岸生态”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图3 六大特色要素

4.1 红绿两岸——营造活力北岸、生态南岸

4.1.1 活力“红岸”——以复兴北岸为目标

规划以老城复兴为目标,塑造活力“北岸”。强调临江用地功能的多元复合,在现状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逐步融入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1]。结合城市更新,以四会大道建构城市发展轴,串联城市主要功能区,以龙江河、育贤路、贵华路、共和二路、仓丰路等打造7 主6 次的通江红轴,引导活力功能向滨江地区延伸、集聚。

4.1.2 生态“绿岸”——以构建生态南岸为目标

以保护青山绿水为导向,打造生态“南岸”。以现状水岸为基础,规划生态性湿地公园强化生态性。以绥江为轴、贞山为核,预控6 主7 次条的城市看山绿廊,多条通水绿轴,构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生态型绿地景观体系。以居住为底、文化为心,塑造辐射全市的生态宜居新城。

4.2 两仪半岛——推动母城更新,塑造新城形象

绥江在四会城画了一个漂亮的“S”,湾北是四会母城,湾南为姚沙半岛,形似太极两仪。

城北母城结合现状公共空间,梳理公共步道,将部分行政功能外迁,从而打造新的公共节点。以北直门街、南直门街为主,重点梳理片区11 条巷道,作为片区公共活动、步行联系的主要载体。规划新增7 处节点空间,优化1 处节点空间,作为片区居民活动场所。对沿江路外侧6 处底商进行改造,打通滨江入口。

结合公共空间,配套停车、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各更新单元内重要街巷、节点空间周边建筑开展综合治理。结合中山公园、景观节点布置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景观公园打造地下停车场。四会中学、仲泰小学公共设施对公众分时段开放,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

参照公共空间体系,对周边建筑风貌进行整治,拆除、改造局部建筑。对北直门街、南直门街风貌进行重塑,增加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对其他街巷立面进行清洁,规整空调、电线等设施。拆除周边部分行政办公、民居,以及街巷内影响通行的民居。将部分民居、行政办公建筑改造为文化娱乐建筑;对沿江路外侧6 处底商进行改造,作为滨江入口。

姚沙半岛位于南岸新城,背山面水,与母城遥相辉映。根据悉尼(歌剧院)、上海(陆家嘴)、香港(会展中心)等城市经验,将重要的公共建筑设置在展示性较好的半岛区域,更有利于提高城市滨江形象品质。调整岛头区域道路下穿,保证姚沙半岛岛头片区的完整性,于岛头地区规划大型文化类地标建筑,提升滨水活力,展现城市形象。结合在建体育中心与规划贞山湖,打造康体公园。构建山水视窗,围绕贞山湖建构四主多次的山水视廊。保留河街特色建筑,打造岭南传统风貌商业文化街区。结合滨水生态环境,打造居住社区配套完善的宜居小区[2]。优化南岸生态景观岸线,建立绿道、步行通道系统。通过策划文化半岛、岭南风情街、宜居社区等功能板块,凸显新城魅力[2]。

4.3 四会之窗——强化城市的特色文化标识

在《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总体规划中,四会市中心城区被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玉器产业城,山水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以岭南山水、玉禅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珠三角环线高速自四会东南贯穿而过,规划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形成了四会的两大城市窗口——双欢玉园与岭南水乡。

双欢玉园玉器城位于四会市东侧珠三角环线高速下道口处,也是进入城市的门户地区。在支柱型玉器产业的基础上,规划结合基地内勾玉状山体,以玉器名作“双欢”为意向,构建自然与城市融合的窗口地标。组织环状绿道系统,串联各个功能片区,打造集制作、展览、销售以及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四会特色小镇、国际化玉器名园。

岭南水乡城市窗口地处城市边缘,绥江与青岐涌分流处,生态敏感,仅存约10%的用地可以作为城市开发用地,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因四会绥江的南部是新城和老城区的生态心脏和乡愁记忆,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采用岭南乡土元素,该片区将提供湿地休闲、岭南水乡、现代农业和旅游配套等旅游休闲类功能,营造集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乡愁体验于一体的岭南水乡意境[3]。

4.4 城岭画卷——塑造山水城共融的特色风貌

绥江两岸城市界面绵长,但天际线缺乏韵律。北岸旧城滨水界面建筑立面老旧,建筑色彩,建筑风格较为杂乱。新区新建建筑整体风貌较好,但缺乏特色;以高层居多,滨水界面建筑高度缺乏层次变化。规划将绥江两岸细化为8 段高度控制分区。严控北岸新建建筑高度,以现状建筑为基础,整体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线。南岸通过高度分区预控,保证背景山脊线的完整性,并在轮廓起伏上与山体共势,形成城岭画卷[4]。

协调滨江界面城市风貌,新建建筑应体现前低后高的空间层次,北岸旧城片区应结合立面改造进行滨江建筑公建化处理。建筑风格、色彩等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南岸加强城市风貌预控,建筑风格应体现岭南文化元素,色彩应采用冷色调,与自然生态背景相协调。结合现状情况与规划定位,对绥江两岸划的沿江堤岸和沿江建筑进行夜景设计。以绥江为展台,文峰塔、江心洲灯塔、滨江地标建筑及10 座跨江大桥为载体,策划一河两岸夜景灯光秀,彰显城市魅力。

4.5 翡翠项链——串联两岸开敞空间

优化城市滨江堤岸设计。北岸采用立体绿化、设施植入、底层改造等方式重塑旧城滨江形象;通过完善设施、增设活动空间、加强可达性提升中部居住段服务水平;南岸以保留软质岸线为主,建设生态型湿地公园。

以23km 滨水绿道为链,以两岸50 余处公园广场为珠,构建滨江景观眺望系统,形成独具四会特色的环状翡翠项链。并策划滨江活力跑、吉他音乐节、四会龙舟赛、玉器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四会知名度。

4.6 玉纹绿道——打造四会特色慢行系统

在打造环状绿道体系的基础上,打通多条城市滨江通道,连接城市腹地与绥江,提高滨江道路的可达性,同时将连接红绿两岸的大桥融入进城市的绿道体系。串联城市中散布的人文、景观、商业节点,形成了城市的“环山、人文、通江、乐活”四类特色慢行道。通过在绿道中设置小品、公共设施等,营造步行氛围,引导四会低碳出行。

为了给市民带来不同的休闲体验,串联两岸城市功能,规划结合开敞活动空间,同时考虑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对接与换乘,设计由自行车环线、步行游线、水上游船线路体系等组成的慢行交通系统。

5 结语

除上述主要的设计内容外,规划还对人口规模、配套设施、道路交通、绿地系统、海绵城市、高度分区等方面进行设计考虑。同时,结合六大要素,明确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分期建设计划,并且对投资收益进行预测,为政府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面对城市大尺度的一河两岸城市设计,我们认为推进两岸差异化发展和减少分隔增强联系,并且提出要素性的策略,以及建立重点项目库,是具有现实实践意义的城市设计工作方法。这样既能保证对后期工作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又避免在大尺度城市设计上因为涉及过于细节的问题,而致设计管控无法落地。而正因如此,才能真正起到城市“一江两岸”滨江区域品质提升的作用。

猜你喜欢
滨江滨水特色
福州滨江私宅
特色种植促增收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芜湖滨江天际线
中医的特色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