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开瑜
(毕节市水电安装队,贵州 毕节 551700)
饮水安全是人类进步的基本需求,饮水工程是民生工程,水运连着国运,供水线也是生命线,农村饮水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脱贫攻坚的巩固、关系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因此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按1997 年统计,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位222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布均匀,特别是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资源及人口居住的分布不相匹配,矛盾尖锐。导致庞大的农村人口仍面临着饮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过程中,饮水工程出现点多面广,战线较长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仍存在单村分散供水的情况。
农村饮水工程相较于城市供水工程而言,其工程规模较小,工程之间战线较长,对饮水工程的统筹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水源分布及老百姓居住的地形条件,其工程供水形式呈现多样化,有集中供水,有单村分散供水,有提水工程,有自流引水工程及水窖工程等,导致工程在运行管理时,其难易程度、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也不一样。
由于水源的水量受季节的影响,丰水季节水量大,枯水季节水量小,如遇特别干旱的年份,水源还会出现干枯,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由于点多面广,战线较长,很多工程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管道埋设深度达不到要求,有的管道镇支墩布设没有满足设计要求,致使工程运行中容易出现管道老化渗漏的现象。供水人口的变化除了人的生老病死、搬迁等原因以外,还因为农村人口流动,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大部分农村人都回家了,造成用水人口增多,用水量加大,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在农村地区,水源的获取可以是地下水,也可以是地表水。可以通过地下钻孔打井,也可以从泉眼溪流获取,还可以从江、河、水库等获得,在供水的过程中,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发挥着巨大的重要作用。在农村地区,农民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农民随意排放生活用水以及生活垃圾,导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农民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由于过度使用化肥,使得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雨季,一旦雨量过大就极为可能使得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经雨水冲刷至河流湖泊当中,并经由土壤流至地表水,进而渗透到地下水,使得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另外,因为农民生活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水源中有害物质以及微生物等,导致水源受到更为严重的污染。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地区老百姓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有部分老百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对于饮水安全缺乏正确的认知,忽视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的重要性,不能积极地参与供水工程进行维护和管理。有的老百姓对农村供水的水质要求不高,只满足于有水吃就行。有的不能按时足额的缴纳水费,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缺乏缴纳水费的意识。甚至出现个别人破坏安全饮水工程的情况,给安全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模式粗放,有些地方采用承包的方式,一包了之。部分承包人杀鸡取卵,短期行为严重,只顾眼前利益,无长期使用打算,没有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指导,承包期一到,整个工程都成了烂摊子。有些地方采取用水户轮流值班管理,管理方式粗放,没有系统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无日常维修维护记录,无备品备件,时间长了,工程积累成疾,无资金维修,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老百姓饮水问题得不到保障。
由于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位置较为分散,农村地区供水项目建设后归属权尚不明晰,导致其项目的管理责任难以得到落实,尤其是在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无法将切实的管理系统落到实处,以至于运行管理的难度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成验收后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管理,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饮水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制度,导致其运行安全未能落到实处。而且因其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村集体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处理繁杂的事物,工程运行管理以及经营管理未形成具有衔接性的管理体制,长此以往形成了无人管理的局面[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费收缴困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由于历史遗留的生活习惯,老百姓都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习俗,现在吃水要缴纳水费,很多老百姓一时难以接受,导致工程运行时水费收缴困难。②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工程建设的成本提高,在设计过程中只考虑到经济账,而忽视了政治账,以至于使得工程呈现出高成本低收益的局面,使得工程建设逐渐丧失了生命力以及活力。③一些工程在建成后选由村集体承担工程管理的费用,如果村集体经济出现下滑,就会导致工程缺乏管理和维护的资金,使得工程平稳受到严重的影响。还有些工程只收运行费不提取折旧、大修费用,出现工程更换管道或机械设备时,无资金维修,造成工程瘫痪,不能继续发挥应有的效益。④部分工程老百姓原来都有自建工程,丰水季节,自建工程能够满足老百姓用水,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就疏于管护,也没人收取水费,到了枯水季节,自建工程水源减小或枯竭,才来用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可由于长时间管护不到位,设施设备老化,工程运行困难,难以做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运行问题的过程中,行政部门通过强化自身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地位以及明晰自身主体责任,提升行业部门监管单位的力度。对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使得工程能够良性平稳地发展。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农村地区在对供水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主要实行的是公司化管理亦或是水厂化管理的模式,这就使得供水工程管理趋向商业化,因此为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通过引进激励机制的方式,实现对于供水工程的管理。现今,大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其在管理上呈现出分散性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单村供水工程为保证供水工程有专门的人员,其会选择由村委会或是农户代管,使得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呈现出专业程度低的问题,导致水费支出收入较为混乱。一旦供水工程出现问题就极为可能出现无法及时维修的问题,影响供水工程的平稳运行,无法保证农村居民用水。因此,在对供水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团队,还应当完善供水工程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应当将管理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机制作为切入点,在明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权责的基础上对各级责任进行压实。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辖区内的供水保障工作,定期调度和研判化解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县(自治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调度不少于一次,乡镇主要领导每月调度不少于一次,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落实好农村供水保障包保责任,对供水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各负其责,各施其职。同时建立专业化的管水队伍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专职管理,专业化管水队伍首先要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管水人口的多少按比例进行配备。要具备独立的办公场所,要有维修维护供水工程的工具及备品备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要配备专职的管水员,管水员作为技术岗位,要长期受聘于专业化的管水队伍。另外,在管理机制健全的基础上,明确安全饮水工程的所有权,政府部门对水管站进行负责,以促进工程运行管理稳定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受益者和使用者是广大农民朋友,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应当积极引导农村人口配合对供水工程的管理。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群众赶集、节假日等常态化开展广泛深入的农村供水政策知识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小组会、院坝会、大喇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及用水户协会作用,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村群众安全用水、节约用水、有偿用水、爱护供水设施的意识。另外,将严重水污染作为安全教育的切入点,开展严格的执法活动,对于农村居民污染水源的行为进行处罚教育,以便能够切实地保护水资源的安全,提高农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认知水平[3]。
要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农村供水保障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有关部门要管好用活中央和省下达的农村供水保障资金。要优先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和管水员工资,提升管水员队伍质量。管水员岗位本身就具有技术性的特点,因此其不仅对于学历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其技能水平也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招聘管水员的过程中,不仅要检验管水员的专业能力,还应当尽可能提升管水员的薪资待遇,以便能够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同时,在给付管水员薪资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其工资的发放标准,保证其不低于村支委员副职的额度。同时,作为政府应当自觉承担起财政补贴的责任,为管水员提供薪资以及福利补贴,并将其纳入公益岗当中,通过多种渠道来发放管水员的薪资。另外,还要加强对于水费缴纳的监管力度,作为供水单位应当在收取水费的过程中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便能够对管水员的工资以及维护检修费用进行定期拨款。作为供水管理单位在进行收取水费的过程中,要设立明确的账目,加强对于收取水费的管理,并向群众公示每月收取的水费额度,使得农村居民自愿缴纳水费。要完善水价管理,水费定价过高是影响供水工程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改善农村地区供水成本过高的问题,应当秉持着“补偿成本以及合理收费”的原则,与物价局进行协调,形成水费合理收取机制,对供水单位的计量收费进行管理,并推行IC 智能水表的安装,采用智能计量收费的方式,改善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同时,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水价文件,促使供水单位收取水费合理化,改善收费难的现状[4]。
管理单位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加强水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行业指导,为群众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在水源管理上,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水源类型,合理设置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防护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制定保护措施,并经常巡视,落实保护责任,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问题。在水质检测上,完善农村供水消毒、净化设施,对于已经出现老化问题的净水消毒设备进行更换。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根据饮水安全工程日供水量,定期对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坚持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制度,并建立水质检测档案资料。同时还要定期对管水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按时体验,管水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确保饮水安全[5]。
总而言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真正树立“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宽管理思路,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多,分布零散,类型不一,规模差异较大,给工程运行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水务行业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强研究和业务指导,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保障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地发挥效益。乡(镇)村两级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放在心上。运行管水单位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后再考虑公司的效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