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庆
(山东省东明县沙窝镇第一初级中学,山东 东明 274502)
初中教学时期,《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其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观念,外界环境和多元化的文化信息会对学生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全面落实法治教育,确保学生可以遵守法律法规,逐渐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念,可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为此,教师应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通过该学科的课堂教学,促进法治教育的普及和推进。
我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背景下,首先要提升国家公民的素质。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除了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可以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法治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从小抓起,尤其要强化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开展法治教育,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法治意识,为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学生的身体快速发育,学生的智力和思想也会随之发展。尤其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和侵蚀,进而产生不良的思想观念或行为习惯。一方面,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并不全面,同时缺少各种经验,很容易被误导,无法准确判断是非对错。另一方面,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诱惑学生往往缺少自制力,进而容易误入歧途。例如,社会中有一些拜金攀比的风气,受到这些风气的影响,学生会产生错误的金钱观,进而肆意消费,甚至触及法律底线,出现违法行为。所以,应该进行法治教育,利用法律约束学生,避免学生做出危害自身和他人的行为。
学校是实施教育工作的场所,应该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修养和品质的提升。然而,很多学校由于管理不当或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够重视,造成学校中存在许多不良风气,包括拉帮结派、好勇斗狠等等。这些风气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学校要加强法治教育,利用法律来约束学生行为,避免学生做出危害性的行为。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的法治教育素材,是专家们反复考量的经典素材,我们不能漠视或弃之不用,教学中一定要将课程的内容和法治教育紧密衔接起来,有针对性地掌握好课堂教学融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编版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十两课都与法治相关。教师可挖掘第九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相关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青少年了解法律制定与法律的实施,让青少年认识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公共安全维护、违法犯罪的打击都离不开法治,带动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树立,让他们明白在实际生活中,什么事情允许干,什么事情不允许干,养成遵法、学法、守法的好习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崇尚者、捍卫者。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宪法》序言的内容,思考:“宪法序言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青少年认识到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并明确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各个民族共同的选择。另外,指导青少年学习《宪法》第一章第二条、第三条,绘制国家机关的关系图,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通过阅读宪法这种带有仪式感的方式,将对宪法的学习、崇尚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更多法治教育的内容。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要强化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还要在课堂中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对中国法律有所了解,在运用法律约束学生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为了使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法治知识,教师多开展信息化的法治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依赖教师,而不是走上极端的道路。例如,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学到初中,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内心难免产生不安的情绪。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融入集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会、迎新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另一方面,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做好家校配合工作,向家长渗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在生活中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并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日常出行的过程中,家长要跟学生强调,应该遵守交通法,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红灯行、绿灯停。在课堂中,教师要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要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遵纪守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列举身边发生过的丰富案例,让学生在这些案例中讨论和吸取经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容易接受和认可教学内容。例如,在《心中有法》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都知道哪些生活中的法律法规,见过哪些违法的行为。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列举真实的案例,可以到网络中搜索新闻,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以此强化学生的法治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出台的法律法规,引入相关时事政治内容,进行讲解和让学生探析。比如引入2019 年6 月的“深圳女孩高空抛物被判刑”事件,可结合《侵权责任法》等引导学生探析与进行展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是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必不可少的要求。德育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主题班会、观看普法电影、法制报告会、法治情境模拟辩论赛,还可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广播站、钉钉软件等平台,加大法治教育的各种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真正实现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法律重于道德”的辩论赛,让学生深刻体会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明白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再如:我在讲《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时,将传统美德教育——孝敬父母与法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观看图片“百善孝为先”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看点,阅读《论语·学而》中的:“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让学生思考交流:“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又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成绩的品质》的“诚实的检验”这一节课时,对于个别学生中存在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说谎等不守诚信的表现,开展了一次以“做人的根本——诚信”为主题的班级讨论。在讨论中,学生针对就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做诚实守信的人,必须杜绝虚假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发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无信不立。取信于人,也是我们中学生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的基础。我们应该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从而增强诚信意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形式新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广泛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并进行自我教育。那么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思想,才会不断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另外,教师要拓展和深挖课本上的内容,进一步固化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合作、探讨、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法治教育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生活对所学内容深挖。另外,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也是“以生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加深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能以学生的理解开始,以符合学生要求开展学习。教师也可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微小事件延伸到法治教育,“以小见大”以合适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譬如,对于班规的制定,先让学生充分自由讨论,哪些是我们需要的班规,而班规一旦制定好,就如法律一样,当所有班规规划公布后,我们都要遵守。然后,引导学生从遵守班规到参加工作后应当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违纪的事。通过经常性的引导、教育,使学生脑子里有法治意识,为其后养成法治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大量事例都说明教师带着爱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要真心为学生,就要求平时对待学生公平公正、爱与严格同在、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理解尊重孩子,多鼓励、多肯定、多激励,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等待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给予他们成长的平台、阶梯,让他们在遵守规矩、懂得法治的情况下自由自在飞翔。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教师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一个合格的道法教师,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教育,在丰富的情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由生活中实际情境教育学生,使之达成共识和共鸣。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另外,情境的熏陶也可以在下课后体现,教师多与学生交心,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的放矢,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他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各种意识和“三观”正在形成。所以,抓住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根据实际进行有实效的法治教育,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我们也应当看到,法治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成长的重要性,需要社会长期、持久地跟进,我们应该发挥家、校、社的教育合力,以和谐的法治环境,共同促进初中孩子顺利、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落实法治教育,全面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加强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教材内容,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法治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