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孕育了万物、造福了人类,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水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一书以中国传统水文化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形成过程、社会影响力等内容,分析了水对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
全书包括绪论及五章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内涵、学科内容和体系等。第一章讲述了水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治水措施,并探讨了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过程和巩固方式。第二章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哲人关于水的思考,讲述了治水的哲学思想。第三章讲述了文人墨客以水抒情、以水明志的故事,介绍了与水有关的文学和哲理。第四章讲述中国传统艺术与水文化,从书法、山水画、园林设计、舞蹈艺术等方面讨论了水文化的内涵。第五章具体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治水思想,讲述了从传统的治水思路到现代治水思想的转变历程。
参阅全书可知,中国传统水文化是中国先民智慧的结晶,其形式多样、内涵深厚,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于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必须重视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引领作用,深挖中国传统水文化的教育价值,加强人们对水文化的理解,提高人们对水文化重要价值的认知,从而增强人们对于社会多元文化的辨别能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行列,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加强人们对水文化的认知。在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时,先民对自然规律、水文变化等缺乏足够的认知,对水产生一种自然崇拜心理。比如,先民会在龟壳、兽骨、石器等物体上刻上祭祀的符号,举办大型祭祀活动,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他们在崇拜水、使用水、治理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全面、内涵丰富的水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文变化有了科学的认知和系统的了解,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更加充分地利用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人对于传统的水文化产生了误解,盲目地认为祭祀文化是迷信、传统的水管理方式落后等,对傳统水文化缺乏认同,导致中国传统水文化失去了传承基础,社会影响力有所减弱。因此,政府必须重视传统水文化宣传工作,从经济、哲学、艺术等不同角度弘扬传统水文化,让人们认识到传统水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比如,政府可以利用广播、杂志、网络等媒介,系统讲述传统水文化中的祭祀文化、治理经验、包容精神等,让人们学会珍惜水资源、尊重自然规律,并认同和理解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水文化。
其二,开展多种多样的水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水文化的育人功能。水文化宣传活动一般是从理论层面对传统水文化进行讲解,让人们对传统水文化有初步的认知。实践是理论的升华,要想加深人们对传统水文化的认同感,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开展水文化社会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深刻感受水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内涵。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开展教育活动,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让人们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理解传统水文化中蕴含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从精卫填海的传说中理解先民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体现出的无畏和坚持精神,让人们深入社会实践,感受古人在治理水患时不屈不挠、勇于抗争、敢于拼搏的勇气和沉着冷静、化“堵”为“疏”的智慧。
其三,深挖中国传统水文化的教育价值,密切人们与水文化的联系。中国传统水文化是由古人在处理水、治理水、使用水的过程中积累而来的,凝聚着先辈的治水经验、实干精神和管理智慧,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传承意义。要想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水文化,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深入挖掘水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情况,将传统水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让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学习传统水文化,加深对水文化的认同感,加入保护和传承传统水文化的行列。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李冰父子先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成都平原的水文状况、地形变化、气候环境等,然后结合先辈的治水经验,修建了集治水、防洪、灌溉、运输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政府在宣传传统水文化时,可以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让人们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其治水措施和治理经验,感受传统水利工程的魅力,学习先辈的治水智慧和实干精神,教导人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分析困难、找出症结,然后借鉴他人经验提出解决措施,并勇敢进行尝试,战胜困难。
作者简介:李靖平(1981—),女,辽宁铁岭人,营口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