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妹 王刚 付晓娣 于守镇 任明磊 时环生 邓学燊 陈科
摘 要:为给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与实现路径研判提供参考,在剖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及幸福河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3 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赋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9 年黄河流域河南段8 个地级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整体为中等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经济、社会、环境3 个维度高质量发展评价分值中,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均为60.50 分、环境高质量发展平均为67.28 分、社会高质量发展平均为74.96分。总体上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够,从水战略角度提出了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支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幸福河湖;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黄河流域河南段
中图分类号:X826;F127;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 j.issn.1000-1379.2023.07.002
引用格式:刘娇妹,王刚,付晓娣,等.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人民黄河,2023,45(7):7-13.
0 引言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经济地带和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区域[1]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流域防洪减灾基本体系逐步建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进步,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洪水威胁在不断演变[2] 、水资源的保障形势严峻[3]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4] 、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5] 、水战略支撑能力不足等。
有关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存在差异,因而对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角度和测度方式不同。李梦欣等[6] 、李文星等[7]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个维度,构建了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陈晓雪等[8] 以“五大发展理念” 为指导,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效6 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张军扩等[9] 基于高效、公平、可持续3 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杨仁发等[10] 基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等,构建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徐辉等[11] 基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生态状况5 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在全國、流域、区域等尺度上对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可为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提供借鉴。但是,以往研究选取经济社会维度的指标多,而选取生态保护维度的指标较少,尤其对水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研究不深入。大多学者在研究中引入了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治理能力、绿化建设情况、资源消耗等方面建立生态状况指标,但缺乏对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研究,所选指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位于“九曲黄河”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既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密集区,还是黄河文化孕育传承的重要地带。笔者应用幸福观、需求层次等理论,基于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际需求,从经济、社会、环境3 个维度,综合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要素,构建黄河流域河南段8 个地级市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研判该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与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1 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1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幸福河湖的内涵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可知,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对矛盾共同体[12] 。陈晓东等[13] 认为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保护的推进动力。水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控制性生态要素,河流是生态保护、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河流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因此,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在维护好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定和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良生态产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又可以提高城乡防洪和安全供水的保障能力。
幸福是人主观上的感受。幸福河湖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既要维护河湖自身的健康,又能够造福人民,为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这是对幸福河湖的本质要求和功能需求。
河流的幸福感体现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方面,因此基于幸福河湖视角的流域或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既要有体现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指标,又要从河湖的一般社会属性与经济社会服务功能出发,系统度量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服务、水生态质量和水文化繁荣,以回答什么样的“水”可以支撑流域或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2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可以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3 个维度去考察分析。
1)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不应只体现在速度的加快,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现阶段该区产业结构性布局风险较高,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多,第二产业占比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
2)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已总体得到显著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涉及教育、医疗、社保等基础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城乡协调发展等。
3)环境高质量发展。应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为着力点,防治黄河河南段水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提高沿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供优质水资源,保障生产生活适时适量合格稳定地用水,持续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护、改善黄河河南段水环境质量,实现“水清岸绿,宜居宜赏”;维护、修复水生态,提升河流生态系统质量;推进先进水文化建设,尊重河流、保护河流,弘扬优秀传统水文化。
在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为指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选择3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37 个三级指标,建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3 指标说明
1.3.1 经济高质量发展
1)经济发展水平。利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发展规模;利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以及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分别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制造业升级程度和对外贸易依存度。
2)经济发展效益。利用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占GDP 比重,表征企业效益水平、经营状况。
3)经济发展潜力。利用研发经费投入占GDP 比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占比以及万人专利拥有量,衡量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指标,准确、全面代表整体研发投入情况。
1.3.2 社会高质量发展
1)基础公共服务。利用财政预算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教育经费支出占比和千人均医院床位数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反映基础设施投入程度、教育投入程度和医疗保障程度、社会保障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高速铁路、公路的密度和家庭宽带接入比例反映交通通达程度、网络覆盖程度。
3)人民生活水平。利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总体水平、收入差距;利用恩格尔系数表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1.3.3 环境高质量发展
1)防洪安全保障。利用防洪工程达标率、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率反映当地防洪工程达标和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情况等。
2)水资源保障与高效利用。利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反映水资源支撑度,利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反映工业用水水平,利用实际灌溉面积占比和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反映农业灌溉用水保障率及用水效用。
3)环境保护治理。利用河流水质指数表征河流水质状况,利用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合格率表征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平,以每10 万km2面积内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个数表征城乡居民亲水程度。
4)水生态保护修复。以重要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反映生态基流水平,利用湿地面积占比反映河湖主要自然生境保留水平,以水土保持率反映评价区域的水土保持程度。
5)水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每10 万km2 面积内国家级或省级水利博物馆数量,反映历史水文化保护传承程度;利用每10 万km2 面积内江河保护治理技术、工艺、做法等上升为法律法规、国际/ 国家/ 地方标准,或者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一、二等奖励及国家发明专利并被推广的数量(现代水文化创造创新数量),反映现代水文化创新水平;以每百万人拥有的水景观数量(列入世界级或国家级或省级自然遗产、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名录),反映水景观影响力;以公众认识水、尊重水、爱护水、节约水等方面意识的普及性(公众水意识普及率)和相关水利科普、水利建设、水利监督等活动开展情况(公众水治理参与度),反映公众水意识普及情况、公众水治理参与情况。
1.4 指標标准化
借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20 年《中国河湖幸福指数报告》中的指标测算方法,在指标标准化过程中,采用赋分法,分值为0~100 分,消除因量纲不同而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
1)部分指标直接计算赋值,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PTI。指标值计算公式为PTI=第三产业增加值÷GDP×100%;指标赋分计算公式为I0 =PTI×100。
2)某些指标具有空间差异性,为使评价结果更具参考意义,采取基准值归一化法进行处理,即横向大尺度选取现有评价成果中的优异值作为基准值。例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PC。指标值计算公式为GPC =GDP÷地区常住人口;指标赋分计算公式为I1 =GPC÷基准值×100。若GPC≥100,则取100,基准值取全国一线城市较低水平。全国一线城市指2020 年东京大学发布的《亚洲城市排行榜》中的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其中广州2019 年人均GDP 为15.44 万元,为5 座城市中较低者,因此该值作为基准值。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黄河由陕西省潼关进入河南省,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 个地级市,于濮阳市台前县张庄流入山东省[14] ,该段河道长711km。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河南段涉及的8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2019 年的相关数据测算研究对象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统计年鉴2019》《中国水资源公报》《2020 国际统计年鉴》《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20》《中国河湖幸福指数报告2020》,国家和河南省的生态环境统计公报等。
高速铁路和公路指标部分采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0》,缺失部分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 ∶ 400万数据。
防洪工程达标情况、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情况指标根据课题组2020 年获得的堤防、水库、蓄滞洪区达标情况、研究对象的洪涝灾害损失情况获取。重要河湖生态基流水平、河湖主要自然生境保留__水平指标根据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及文献有关数据、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控制断面上的生态流量保障资料或数据获取。
各市环境高质量发展得分排序为济源>郑州>开封>三门峡>洛阳>濮阳>新乡>焦作。济源对环境问题分类施策,2019 年目标考核断面水质创历史最好水平。郑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实施《魅力郑州规划》,加快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重点河道拦蓄水和水系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焦作的河流综合整治能力还需要提高,尚需推进生态水系建设,环境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见图4)。
3.2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黄河流域河南段8 个地级市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IEH(见表4),以分析各市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状况。
综合来看,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为68.27,为中等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分布上看,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中部高、上下游两端低的态势,中部郑州、济源达到中等水平,濮阳为低质量发展态势,其他市均为中等偏下水平。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及幸福河湖的内涵,基于幸福河湖视角构建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赋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9 年黄河流域河南段8 个地级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根据评价单元的IEH计算结果,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整体为中等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该评价结果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河南段高质量发展不充分、尚需大力提升的现状相契合,验证了本次采用评价方法的合理可行。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空间差异性,呈现中部高、上下游两端低的特点,郑州、济源排在前两位,这两市均达到中等水平,濮阳发展水平为低等,其他地市均为中等偏下。
2)在经济、社会、环境3 个维度高质量发展评价分值中,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均为60.50 分、环境高质量发展平均为67.28 分、社会高质量发展平均为74.96分。从水战略支撑角度看,受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等的制约,总体上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有待加强。
从夯实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根基的角度,重点分析环境高质量发展维度,针对各评价单元中的防洪标准达标率、河流水质状况、水景观影响力等制约因子,建议着重开展以下工作:在工程措施方面,以新乡平原滩区综合治理示范试点为引领,制定滩区综合整治建设标准,针对防洪标准达标率相对较低的焦作、濮阳、开封等市,结合河流廊道的生态屏障、休闲观光等功能需求,打造生活化、生态化的优质防洪工程。制定黄河重要支流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推进金堤河、沁河等重要支流主要污染河段的综合治理;加快规划建设郑州、三门峡等市沿黄湿地公园群,提升湿地的生态教育、文化展示和旅游等功能。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与动态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联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水情宣传教育,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和系统保护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2] 張金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思考[J].人民黄河,2020,42(4):1-6.
[3] 刘昌明.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J].人民黄河,2019,41(10):158.
[4] 王金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J].环境保护,2020,48(增刊1):18-21.
[5] 杨开忠,董亚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基于“要素-空间-时间”三维分析框架[J].水利学报,2020,51(9):1038-1047.
[6] 李梦欣,任保平.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测度及综合评价[J].中国经济报告,2019(5):49-57.
[7] 李文星,韩君.“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测度[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1):1-10.
[8] 陈晓雪,时大红.我国30 个省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差异性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4):100-113,160.
[9]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7):1-7.
[10] 杨仁发,杨超.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3(5):631-642.
[11] 徐辉,师诺,武玲玲,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资源科学,2020,42(1):115-126.
[12] 孙继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与趋势[J].财经科学,2021(3):106-118.
[13] 陈晓东,金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J].改革,2019(11):25-32.
[14] 耿明全.黄河下游河南段治理与保护综合提升工程分析[J].人民黄河,2020,42(9):76-80,122.
【责任编辑 赵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