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数字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2023-08-27 09:56陈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数字化院校高职

陈旖

[摘           要]  在当前我国全面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数字化改革”双重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数字化改革迫在眉睫。以此为契机,通过对浙江多所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的深度访谈、调研,分析高职学生评价发展道路上的困难点。并基于多所高职院校实践,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模板,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改革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开放性平台,形成“一中心多平台”的基础培育模式;打造多元化评价方式,形成“一反馈二提升”的评价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数字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021-04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力求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众所周知,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教育的主体是广大学生,因此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评价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又是教育评价的核心。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版)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殊属性,其人才培养既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又需要满足产业需求。高职院校要用好“学生评价”这一抓手,激励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和外驱力,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评价面临的新形势

(一)聚焦教育评价改革“指挥棒”

《总体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其中,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是指在教育价值观指导下,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学生各方面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由此可见,价值取向是学生评价政策的灵魂,实践导向是学生评价政策的根本。学校要坚决做到改变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见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优质人才。

(二)聚焦数字化改革“推进器”

2023年2月14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四大平行论坛之一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强调,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浙江省以全域性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按照“教育大脑+智慧学校”工作思路,全面推动“教育魔方”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学校以数字化改革为依托,运用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学生信息数据化、个性化和全面化的综合评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评价的深度融合,全面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发展遇到的困难

前期积极联系浙江多所高职院校,通过与涉及学生管理的负责人、经办人等之间的访谈,与班委及普通学生之间的谈话、问卷等方式,整理出以下调研结果,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三个方面去分析。

(一)学生评价标准缺乏多样性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标准较单一,忽视了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例如,以成绩单+证书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业,考试内容多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为主,闭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多,消化吸收少,导致大部分学生重知识,轻能力。评奖评优也多以成绩+证书的考核模式为主,按照成绩的高低设置达标条件,证书作为同等分数前提下的辅助条件。这样的考核方式,有80%的学生希望可以放宽对成绩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品德、后天努力等一些优秀品质容易被忽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完整的人”的观点,认为看待一个整体的人要兼顾其知识能力和情感意志两方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自身素质等都存在差异,需要考虑其特殊性和个性化,制订统一的、公平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依据,才能激发其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二)学生评价主体缺乏客观性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基本都是形式化评价[1],走过场成为常态。在学校里,学生评价的主体一般都是教师群体,因此其人员组成和教育素养显得尤为关键。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主要是课程教师,他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和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状态。此外,企业导师仅在课程综合实践的课程上才会涉及,而行业、社会导师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另外,教师的教育素养也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目前,教师仍然很少采用新型评价方式,因其教学任务繁重以及还有其他工作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只能根据日常成绩等去评判。因而,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教育评价素养迫在眉睫。为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公正,学校会设立一些相对量化的评价指标,但不能否认其仍然存在片面化。不论是人为主观化还是数据指标化,都难以保证其绝对的公平、公正。

(三)学生评价结果存在功利性

现不乏还有学生将考高分当作学习的目标,而忽视自身的人格培养。在当今环境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竞赛突出的学生更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在评奖评优评选中,有80%的学生认为评奖评优条件主要与考试成绩挂钩是不合理的。于漪在《教育魅力》中提出:“‘育人是大目标,‘教书要为‘育人服务。”古今中外研究教育的大家都认为,教育的本职是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知识和能力是获取精神力量的阶梯。换句话说,一旦评价结果与资源分配相关联或过度功利化后,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及精神追求。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改革给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职院校如何抓好这把“双刃剑”尤为关键。以“改变传统管理方式”为切入点,依托数字化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采集数据,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丰富学生评价内容,促进数字化改革为教育赋能。从线下管理到线上服务,从片面评价到综合评价,高职院校做到集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把德、智、体、美、劳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利用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数字化改革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地和数字化改革先行省,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方面更是走在前列。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校域数字化改革工作。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是智慧教育综合试点9所高职院校之一。学校积极构建“数字经院”工程,打造“智慧学工”学生大数据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学生群体的精准化、智慧化管理。通过调研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建立以下学生评价体系,为其他同类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参考,为助力浙江成为全国职教高地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先行省、示范区发挥积极作用。

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建立“一中心多平台”的基础培育模式和“一反馈二提升”的评价机制,记录硬指标的同时提升个性化软发展,凝聚育人合力,提高育人成效(见图1)。

(一)建立开放性平台,形成“一中心多平台”的基础培育模式

其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建立学生成长动态档案。依托大数据,建立一份学生专属个人电子档案,实现学生成长的连贯性。档案内容涵盖了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全路径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避免了信息在人人口口传递过程中失真。系统后台可自动获取“多功能性综合平台”“情感交流互动平台”等平台数据。学生只需输入学号、姓名、身份证号,即可查询本人课程学习时长、实践参与记录、奖助申报情况、个人成果荣誉等基础信息,快速找到个人成长轨迹和变化发展过程。聚焦学生个性发展,集文字、数据、照片、视频等多形式展现,引导学生自主记录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马克思说过,个体的发展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记录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感受、每一次细节,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感悟、展现自我。通过“自动抓取与自主上传”双途径获取,学校可不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其二,打造多功能综合素质平台,全面加强自我管理。首先,以专技学习为主线。从“一卷在手”升级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依托慕课、数字图书馆等多重学习形式,学生通过自主、规律、有效的学习、归纳和提炼,让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产生“化学变化”,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丰富其精神家园。其次,以实践活动为分支。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第二课堂。以德、智、体、美、劳为轴线,通过参与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主题类素质活动,使综合测评更具特色、更加全面,最终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最后,以综合素质为标准。综合素质是人们在知识、道德、情操、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2]。综合素质学分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所量化后的体现。学生通过积极向上行为,获取综合素质分值,兑换书籍、生活用品等实物,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如有造假行为,将记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诚信记录模块,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处罚。

其三,打造情感交流互动平台,加强智能导向监管。一方面学生要及时释放情感,做“情绪的主人”。学生通过线上留言、点赞等互动式评价,抒发情感和发泄情绪,有助于自我减压和精神放松。平台以大数据为依托,根据每位学生的发言数量、言语中所带敏感字词等,自动统计研究数据,得出参考性数据分析,及时系统告知二级学院辅导员或班主任,各辅导员或班主任做到第一时间介入、沟通和疏导。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关心引导,做“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通过系统后台提醒的特殊时间节点,可以提前介入进行积极引导,趨向于正能量引导。教师要善于观察问题、捕捉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正面激励的语言,以良好的情感和真诚的态度沟通、评价学生,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优秀品质和亮点,让学生接受评价,并进行自我激励,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积极人格、积极成就与积极人际,全面实现和持续提升人生幸福感[3]。

其四,打造数据深层服务平台,实现学生数据融会贯通。以“服务学生与管理学生相结合”的视角重新整合相关数据,通过深层次精准分析和研究,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形成服务成效数据化、业务模式数据化等实体,将服务碎片化全面渗透教学、管理等各个角落。平台通过分析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情况,并提供主动预警,进而能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推进精准思政教育提供现实支撑。同时,免去填写纸质材料的烦琐,更避免堆积纸质材料和投入人工管理成本。例如,通过统计困难学生刷校园卡的金额,分析每位学生的消费水平,侧面隐性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从而让学生资助由“短期帮扶”转向“长期助跑”;通过学生进入学校图书馆的次数,分析短期和长期的整体学风状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通过安全预警系统发现和记录学生的异常轨迹线路,第一时间告知学校,学校及时进行核实并确认学生的人身安全,切实守牢“安全第一”底线,从而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打造多元化评价方式,形成“一反馈二提升”的评价机制

其一,优化学生评价模式,推进综合评价育人。首先,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坚决改变用分数贴标签的方法,考虑和关注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空间,将学生评价嵌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改进“一张成绩表”等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效发挥学生评价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其次,坚持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很多可能性,因此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不管是成绩还是荣誉,是品德还是素养,都是检验学生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尺。另外,主观评价还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通常来说,教育工作者有何种对学生评价的认知,就会产生何种评价的方法[4]。因此,教师每一次言语或行为上的肯定,都能引导甚至促使学生的正能量向上发展。最后,坚持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两者缺一不可,才能达到学生评价的预期结果。我们要将每个人都视为参与评价的主体,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促使多方共同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其积极参与评价整个过程,增加综合评价效应。

其二,推动“五育”并举共促,提升学生内驱动力。一方面做到品德为先,坚持自学养成。学校坚持育德和修技并举,将“立德树人”融入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和培养思维能力,切实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构建的过程。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主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在自主、自治、自立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做到以学习力为主线、阅读力为基础、创新力为目标、判断力为手段。丰富的阅读力决定了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厚度;潜在的创新力决定了个人是否能够改变思维,抢占先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确的判断力决定了个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学者说,人生的较量都是依据判断而进行选择的一场智慧之旅[5]。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心怀“国之大者”,为未来成为和谐职业人而努力。另一方面做到育人为本,坚持体、美、劳共促。根据全方位发展的目标,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抓体、美、劳促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强化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强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引导学生在美育中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发现美、享受美的审美能力;强化以劳炼人、以劳炼德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专能精、通能强、素质高为目标,德育为首,努力把“五育”并举的要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其三,发挥协同合作优势,推动学生增值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多元教育形式与办学格局将会催生新型“工匠精神”,并逐渐形成多触角与多元性的评价方式[6]。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强化师生互动、家校合作、校企合作,让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成为合作者,发挥协同优势。学生评价不只是得出结论,更是一个反馈、引导、改进与提升的育人过程。以“校企家合作”为切入点,建立由高职院校牵头,行业企业和学生家庭深度参与的校行企家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凝聚合力,形成一个多主体参与、多方共赢互利的教育评价服务生态圈。以培养德技兼修的高质量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学生是否进步为核心,尊重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关注和记录其多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真正落实评价育人,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此外,让每位学生在自身的成长中体验进步和体会成功,这与学生评价改革的初衷相契合。

四、结束语

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构建完善、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数字化任重道远,但也大有可为。树立全新的学生评价观,凝聚育人合力,提高育人成效,以数字化为抓手,达到覆盖最大化、成效最优化。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评价标准单一、主体缺乏客观性、结果存在功利性等,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但我们相信,乘着我国全面推动《总体方案》和“数字化改革”这股东风,高职院校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孙翠香.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7):32-39.

[2]孫刚成,杨晨美子.智能化时代社会变革对高校学生评价的新要求[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3):54-61.

[3]崔景贵,乔月静.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业院校学生教育评价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1(6):74-78.

[4]朱喜祥.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立体评价的现实逻辑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0):78-84.

[5]赵洁.墨菲定律[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9.

[6]路雁雁.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职业院校学生评价改革发展路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22(11):68-73.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数字化院校高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数字化制胜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