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玥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不但加快了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而且推进了县级政府部门财政改革的进程。在县级财政管理过程中,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愈来愈凸显。公共财政预算基于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管控财政支出数量,明确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使县级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得到更好保障,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有助于构建一套规范、标准、科学的预算制度,完善县级财政预算体系。
近几年,国家对县级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随着县级财政政策的顺利推进与有序施行,县级政府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显著提升,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县级财政部门开展预算支出工作的重要目标在于准确、客观地评价县级政府的财政政策实施成效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对县级财政支出和分配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把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动向不可或缺的有效举措[1]。与此同时,兼具合理性与高效性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科学配置县级财政预算及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约束与规范作用。综合来看,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有效地调配县级财政支出。因此,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很多县存在资金紧缺、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县级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财政预算支出的监控。县级政府实施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不仅能够全面衡量地方财政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还能够促进地方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是加强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提高县级财政资金使用率、落实对财政资金的全面管理,是县级财政部门进行财政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科学化精细化的财政管理是县级财政部门实现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开展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的基础,能够为稳步落实高质高效的财政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变化,对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是县级政府财政部门强化自身职能、细化财政工作所必需的步骤。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地控制财政预算支出,才能更好地落实县级财政效益考核管理,从而促使县级财政预算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一,过于注重财务内容方面的绩效评价。新时期,县级财政预算支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此背景下,县级财政部门需要利用绩效评价不断提升财政管理质量与效率,满足财政预算需求。但实际上,一些县级财政部门在开展绩效评价时,往往只是单纯地进行财务内容方面的评价工作,导致绩效评价存在明显的片面性,难以充分发挥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比如,部分县绩效评价在实际评价环节会更多地侧重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不重视财政资金利用率、财务风险等方面的评价,对有关财政预算管理措施的制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二,绩效评价内容不够精细。目前,大部分县开展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比较粗放,并没有在各部门、各阶段、各项目中详细落实,仅仅从整体上针对结果进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绩效评价的精细化发展,也影响了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
县级政府财政部门采用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缺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最终的绩效评价成效,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不够精准、客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就评价主体来说,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主要由县级财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这就导致部分评价结果的来源较为单一。再加上财政管理部门较少接触具体业务项目,相关人员也很难全面了解其中的实际情况,导致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不足。二是缺乏全面的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实施过程等环节绩效评价体系匮乏,以及对评价结果过于看重,致使财政支出管理无法实现对绩效评价的充分应用,相应的系统性管理体系也很难形成[3]。
立法保障是县级政府开展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不论是在树立相关绩效评价机构的权威、规范各项绩效评价环节,还是在确立绩效工作方面,都必须确保拥有法律的维护和保障。财政部重新修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增强了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程序的规范性,但部分县级财政部门并未制定与之配套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的规范性与权威性,难以实现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预期目标。
我国大部分县级政府部门在实施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其一,个别县级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指标较大,而相应业务指标中仅有少数个性化指标能够达到预期;其二,通常情况下,一些绩效评价指标只能反映短期既得收益,最终结果和真实效益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其三,财政支出具有公共性,其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这一性质容易使实际指标无法有效衡量政策成效。
在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实践工作中,如果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就会影响绩效评价作用的发挥。比如,通过分析某县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发现其在某一领域的资金利用率并不高,甚至存在超预算的风险,但是有关人员并未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展开深入分析,也没有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再加上沟通不及时,就很难解决这个风险问题[4]。另外,部分县在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时,与相关工作的结合度不高,只是将重点放在财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上,这就导致难以通过财务管理找出潜在的问题,从而影响其他既定工作目标的实现。
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质在于通过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县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成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以及公平公正的判断,然后将最终的评价结果作为实施预算分配的主要依据,以此为财政预算的优化配置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进而切实强化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规范使用。实际而言,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并非独属于县级财政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切实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政府职能有效转变的角度,深刻意识到实施此项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逐一明确自身应负的责任。除此之外,县级财政部门还要利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财政支出,对既有的财政支出结构实施优化,精准盘活存量,同时高效用好增量,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构建科学、规范、可行的财政资金分配与管理体系,切实强化政府绩效,从而为县级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第一,县级财政部门要能精准界定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操作准则、工作体系,进一步优化现行的预算管理机制,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绩效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改善当前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现状;第二,县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评价结果是合理调整预算安排、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依据,并在完善相关法规的过程中梳理和明确绩效评价的适用范围,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规范落实。
健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所以必须构建全面、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具体的财政支出类型,统一明确相应的绩效评价标准,从而对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作出更为科学、公正的评价。对于部分县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存在的指标设置问题,需要在考核具体财政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淡化财务指标,尽可能地注重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从而全面、精准地评估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在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的同时带动县级经济实现稳健、有序发展。
第一,立足于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拓展财务评价范围。县级政府要想全面发挥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就需要在设置绩效评价内容的过程中适度增加与业务有关的内容,从而推进业务与预算管理有效融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切实转变固有的评价思想。比如,在某个项目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环节,应当具体评价当前的预算支出是否符合既定的预算目标,以及相关业务与财政预算支出之间是否协调,如果出现了超预算的情况,业务量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产生了超出预期的实际价值,能够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实施提供较大助力,就可以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来确保评价工作的合理性。
第二,县级财政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逐一细化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增强其针对性。在具体实践中,要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在每个阶段、每个项目、每个部门中实现全面细化,充分践行“精细评价”理念。比如,当某一阶段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出现绩效结果不理想的情况时,就需要对此展开细化评价,通过细化评价,判断问题出自哪个部门,然后以该部门为对象展开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控制,从而降低管控成本[5]。
其一,在绩效评价主体层面,为避免出现单一性、主观性,以及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等问题,可以使用“360度评价法”,切实保障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包含单位的自我评价、部门评价、员工评价、社会评价等,并对每部分评价的权重作出合理设置,确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
其二,积极建设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县级财政部门在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时,务必要做到全方位评价制订预算支出计划的前期阶段、实施预算支出计划的整个过程,利用全过程的绩效评价展开系统管理。同时,对有关评价工作的实施应体现出实时性,要能够及时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县级财政部门可以同高校或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友好合作,运用他们研发的智能评价系统,帮助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根据既定要求完成信息的准确、高效录入,然后由系统自动进行财政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并在系统内反馈最终的结果,从而落实动态化的绩效评价工作。
一是制定实时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县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对应的制度体系,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具体公布时间、模式、渠道、责任人及流程等内容加以明确,并与所涉及的部门时刻保持联系,便于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此外,还要构建系统、完善的问责机制,如果发现相关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够及时、未严格遵循要求等,就必须追究其实际责任,给予其适当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是加强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县级财政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时,必须重点挖掘其中的内在信息,并加强与其他有关工作的有机融合,突出强调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比如,利用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对某一部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根据这一结果合理调整现行的业务实施方案,从而降低业务开展环节可能会遇到的财务风险,推动财政预算支出与业务项目协调发展。
文章以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县级政府部门开展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进行概述,使相关人员深刻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优化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