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研发设想

2023-08-26 11:15李婧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中华数字

李婧

近年来,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它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各界不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符合特定教学情境和不同学段学情的优质教学资源并不多,当前语文教学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时,教师只能在海量且良莠不齐的资源中苦苦寻找。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分析现有资源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求,力求在数字资源好看、好玩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教学价值和更好用、易用的功能属性,整体统筹与研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

一、现有数字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参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题概括为三个方面: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它还基于《指南》的传统文化载体形式进行了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调整和拓展,列举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诸多形态。可见,语文学科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广泛、形式多样且内涵丰厚。基于这一认识,通观当前绝大多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局限和問题。

(一)关注古诗词选文,忽视现当代作品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从文本创作时代来看,当前的数字教学资源多局限于古代文学作品,各种读物、数字资源和教辅内容以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词诵读和古典文学名著解读居多,未能较好地关注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文篇目。

比如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灯笼》《山水画的意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选文虽然创作于现当代,但它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美学追求或哲学思想,内涵深广、底蕴深厚。如果只阅读文章本身,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学生就很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教师补充相关数字资源,便可帮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了解文化现象、理解文化概念、感受人文精神。

(二)局限于古代文学艺术,较少关注文本以外的载体形式

从传统文化载体形式上看,数字教学资源不应局限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还要能助力学生了解更多的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谜语、对联等语言文字现象和艺术形式,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精神风貌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人文典故,以及传统节日、饮食服饰、历史、地理、科技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或跨学科的文化常识。

比如,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安排了三个综合性学习任务,其中“天下国家”主题设计了“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和“爱国名言展示会”三个活动供师生选择 ;“尊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则以补充资料的形式增加了“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内容;“我的语文生活”主题关注到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些内容都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受篇幅和纸质载体限制,教材只是简单汇集、点到为止,并未展开,这为师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留足空间。这种“留白”,恰好是数字教学资源大展拳脚之处,但是这方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三)形式流于浅表性图解,难以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市场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很多课程、图书和数字产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商业属性明显。有些数字产品流于简单的图解和视觉刺激,这类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对激发低龄儿童的学习兴趣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较好地促进较高学段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也很难培养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还有些数字产品只是指导学生朗读与复读古诗词,进行机械背诵,缺乏对经典作品蕴含的文化、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解析。也有些数字产品出现娱乐性、快餐式的特点,甚至存在一些曲解、错误解读,对学生正确、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产生消极影响。

二、问题解决对策与资源研发设想

针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研发者可以在内容选取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整体设计资源框架。

(一)拓宽关注视野,丰富资源表现内容

在内容选取上,研发者应当突破认知局限,全方位呈现、多角度挖掘教科书和学生语文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整合散落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章节、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中的内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生命体验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体认、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信心、理解力和传承意识。

比如,《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篇现代文,作者在论述“怎样获得意境”这个问题时列举了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很多学生对齐白石及其画作、水墨画的结构神韵可能并不熟悉,仅仅靠想象是很难理解文章中“虾的精神状态”和白石先生是如何让虾在“笔下活起来”的含义的。基于此,研发者可以设计相关数字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向学生展示齐白石的创作过程(历史影像资料)和他以虾为主题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文艺理论观点,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和鉴赏力。

又如,《无言之美》一文提到了美学命题,它涉及“意在言外”的语言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美、“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的雕塑美,等等。对于这种理论性、跨越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也需要研发者开发出集图、文、音、像等形态及各种交互功能于一身的数字资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强化技术赋能,发挥数字资源优势

针对数字资源给多少、怎么给的问题,研发者应在技术架构、视听语言、交互形态等方面,与呈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特点、语文学科特性,以及目标用户的认知水平精准匹配。

媒体形式上,研发者应综合运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交互游戏等多种呈现方式,以融媒体的产品形态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例如,诵读古典诗文名篇的数字教学资源,它可以是朗诵者出镜示范的视频资源;也可以是诵读人声+音乐+空镜,偏重氛围营造的视频资源;还可以是数据量更小、帮助学生专注于发音和背诵的纯音频资源;甚至可以尝试类似“全民K歌”的方式,支持一人或多人共同在线录制、发布朗诵作品,具有评分、排行、点赞、收藏、转发分享等功能。

技术应用上,研发者要避免杀鸡用牛刀,遵循高性价比的原则精准发力。比如,对于有些内容,采用基础的摄影、录音、摄像等技术就可以完成;而有些内容,则要依靠三维动漫、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人工智能等实现。

例如,制作《中国石拱桥》中古代桥梁的数字教学资源时,研发者运用实景拍摄的图片或视频就能呈现出来,没有必要使用三维成像技术展示桥梁的内部结构。对于《梦回繁华》一文,研发者则要挖掘其蕴含的文学、艺术、历史等跨学科综合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转化成数字教学资源,这时就可以运用AR或VR技术还原《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京的风貌,让画中的车船、人物动起来,让人仿佛置身画中的街巷、楼宇,甚至可以和画中的花鸟、人物互动。这样的数字教学资源,不仅能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拓展学生对文本的想象,感知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写作手法的精妙,还能带给学生历史、文化、审美和科技交融的多重震撼,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参与感。

(三)优化分类统筹,整体设计资源框架

基于以上对内容、形式和技术的研究,研发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进行跨学段整合与排布,能够设计一套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和教学需要、与统编语文教科书同步配套,又具有专题性质和独特价值的数字教学资源。

1.全面归纳主题内容及其载体形式

基于《指南》和新课标对语文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分类,结合对统编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地毯式检索,笔者将相关内容归为四大类(见表1)。

2.科学规划数字教学资源内容与媒体形式

针对各类教学内容及其载体形式特点,研发者设计数字教学资源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资源的教学价值,匹配恰当的媒体形式。

比如,对于字音字形、成语典故等碎片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研发者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明显、交互性强的游戏类数字资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必要时,再以答案、小贴士或微课、短视频等形式解析所涉知识、答题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夯实基础,掌握记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击穿内容,触类旁通。

再如,针对经典作品类教学内容,研发者可以根据单篇和整本书两类作品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分别设计教学资源(见表2)。

对于单篇作品的诵读资源,研发者要注重所研发的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文的音韵美、节奏美,让学生在反复跟读、模仿中规范发音,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熟读成诵。针对单篇作品的解读,研发者可以邀请名师或学术研究专家,围绕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造诣及其文化史、文学史地位等,进行深挖、补充和拓展,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习得更多的阅读、欣赏、研究和写作方法。研发者设计的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关的资源,则旨在为教师拓展教学设计思路,助力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及有支架、沉浸式、互动式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分发

以上有关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设想,是研发者研发出优质的教学产品的重要前提,但是仅有零散的优质资源还远远不够。不同的资源整合与分发模式,会赋予同一套资源完全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见表3)。

(一)科学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教学价值

依据教学逻辑,研发者要有机组合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资源,形成教学合力。比如,围绕“经典作品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发者要能够整合不同媒体的资源,以数字注释或小贴士的形式随文补充和提示。还应添加打卡、积分等功能,设置类似弹幕的互动性评价与讨论窗口,实现批注共享,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可持续性。对于有难度的文本,研发者还可设定学程规划与学习提醒,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阅读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

研究者也需要将内容不同但内在相关的资源勾连起来,构建知识谱系。比如,语言文字类的很多内容,背后涉及人文典故类或文化常识类内容,研发者在开发此类数字资源时,可以利用搜索和知识图谱技术,实现关键词检索和关联推送,降低资源检索难度,提高资源的易用性和运用效果。

(二)优化分发模式,引导师生合理使用

从教学效果来看,数字资源必须运用于经过精心设计的特定教学环节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过多或不恰当地使用,反而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良影响,限制其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干扰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导致对数字资源的盲从和依赖。因此,研发者需要为数字资源配备必要的教学使用说明,提示多元且合理的资源使用场景和思路。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可能影响学生的视力健康,挤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的时间。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强调学校使用电子产品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基于此,研发者开发数字资源时,可以采取纸质书册与数字资源结合的融合出版方式,将图文资源印在纸质载体上,合理调配音视频资源的比例和应用场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用眼、勤于动笔、学思并举的良好学习习惯。

綜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的研发,应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增强文化自信为根本目标,以满足教学需求、服务师生为出发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富有教学价值的数字资源。研发者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媒体呈现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优势,丰富资源的功能与应用场景,打造好用、易用的系列融媒体优质资源。

注:本文系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1年度省部级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为中心”(项目批准号:WT14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视频编辑部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中华数字
答数字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数字看G20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