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应用

2023-08-26 11:15程骏季文华盛宏宝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资源法治

程骏 季文华 盛宏宝

教育信息化对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效果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要精选、整理和加工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撑。

双重编码理论的研究者佩维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大脑对图像类材料的识别与记忆效果要高于字词类。知识可视化,简单来讲就是把事实、意见、知识经验等,以图片、图形、视频等更加直观和更易感知的视觉表征手段表现出来。从课程教学功能上划分,现有数字教材案例中的知识可视化大致分为教学内容可视化、教学情境可视化、学习行为可视化三类。教师运用具备可视化特征的图片、图像、视频等数字教学资源,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优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尤其明显。

本文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内容为例,结合时政述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用多种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情境,将形象性与情感性相结合

道德教育若要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通过图像或动态模拟,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接触的事物,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这非常有助于低年级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以及道德情感的激发。

在“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的导课阶段,教师滚动播放毛茸茸的小鸡、憨态可掬的企鹅、高大优雅的长颈鹿等一组可爱的动物图片(如图1),并配上轻松、明快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很容易被各种可爱、有趣的动物吸引,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教学情境,自然萌发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本课第二课时的结课阶段,教师还可以滚动播放牧童放牛、海豚导航、人鸽共舞等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配上舒缓、温馨的背景音乐,并辅之以充满温情的旁白。随后,组织学生交流观后感,填写“行动卡”,引导学生课后去接触并善待更多的动物朋友,争取从动物老师身上得到更多的启发。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基础。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接触的动物局限于动物园里的和家养宠物,与其他动物相处的经验非常有限。本课中,教师用于第一课时导课和第二课时结课的两组配乐图片集锦紧扣教学主题,拓宽了学生的观察视野,弥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也有利于“乐于和动物交朋友,懂得要善待动物”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创设任务,将目标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以具体任务为导向,运用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分析方法等方式,教师组合使用图片、图表、数据等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直观出示、记录和评价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借助可视化数字资源创设学习任务,既能让学生直观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提高他们的目标意识,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直接感受不断取得的进步,及时知晓还需改进的地方,从而持续保持学习兴趣和专注度。

教学“风儿轻轻吹”第二课时,教师利用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小组PK功能创设了“乘风破浪来闯关”这个学习任务。每组学生有一艘卡通小帆船,他们每闯过一关,小帆船就会在大屏幕上前行一步。学生闯过五关(“看图说风作用大”“我是小小‘智多星’”“风儿的‘脾气’谁知道”“风中的保护最重要”“我的风儿画得好”)后,小帆船就可以进入蓝色的“知识港湾”,即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组队闯关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出示能展示风儿作用的《风车车水》《传播蒲公英种子》等图片或视频,播放体現不同等级风力特点的《微风》《台风》以及指导学生自护行为的《台风应急自救》等视频,以可视化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年级学生对风没有明确的概念,尽管平时吹过风,大多放过风筝,但不一定思考过风的作用,对风多变的“脾气”以及如何自我保护更是知之甚少。教师利用可视化的卡通形象创设“乘风破浪来闯关”这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合作了解风的特点的积极性,有利于达成“知道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学会在风儿发脾气时保护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人教智慧教学平台还能记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自动集赞,自动统计学生活动参与率、答题正误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取得的成效可视化,更有利于打造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

三、辨析行为,将思辨性与交互性相结合

行为辨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借此分析学生的行为结果,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并对照检查自身行为,减少不当行为带来的隐患。受课堂教学有固定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到很多生活场景中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交互视频等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逼真的问题判断情境,供学生开展行为辨析,进而明理导行。

“花儿草儿真美丽”的第二个话题“爱护花和草”,旨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对花草真正的爱。教学此话题时,教师播放了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上的H5互动视频《爱护花和草》。此视频用交互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花圃中的花能不能摘”“野外的花能不能摘”“草坪能不能踩踏”“让小花晒太阳,给小树浇水对不对”四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交流探讨(如图2)。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定格画面,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能够对这四种情境中的不同行为进行独立判断,以拖曳匹配“笑脸”或“哭脸”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行事态度。交互视频还能针对学生的选择自动给出正误提示音,归纳并出示此情境下的正确做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体验不足和对动植物的喜爱方式不尽合理等现象,这样的行为辨析有助于达成“学会与自然中的美好生命共同成长,爱护花儿草儿这样的小生命”的教学目标。教师运用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模拟供学生辨析的问题情境,可以避免让学生模拟错误行为可能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还可在不同课堂上反复运用此类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减少现场模拟问题情境所需的时间、精力成本。这种动态的可视化情境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即时的结果反馈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和文本互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翻转课堂,将自主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翻转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时间更加灵活。它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微课是用可视化的短视频方式呈现的小型课程,其长度短、内容精、用法多,易于随时随地学习,可反复观看、多次听取,既能辅助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引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在教学“可爱的动物”中的绘本《动物老师》时,教师在该绘本的基础上拓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将其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或课中先自学再反馈交流讨论,也就是翻转课堂上的“课外翻转”或“课内翻转”。学生自学微课时,可先自主观察绘本中的四组案例图,寻找动物老师和人类发明之间的联系。接着,分步观看“蝇眼照相机”的研制过程,体会一些不太被人关注的动物也能给人类带来智慧上的启发,人类的动物老师真多。然后,组织连线答题游戏,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基于“外形相似”或“作用相近”等寻找更多动物老师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阅读“蚂蚁合作运食”“乌鸦反哺”等案例,将教学内容拓展到精神层面,为今后继续从智慧和精神两个方面探究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启迪做好准备。

这种基于学情和教材编写意图制作的微课,充分挖掘和梳理了学生需要领悟的动物带给人类的启迪。在微课中,教师还补充了必要的案例,从教材内容到课外拓展,從案例学习到自主答题,从物质启发到精神启迪,既凸显了本学科的德育属性,又使得教学内容更充实,教学逻辑更清晰,教学方式更灵活。这不仅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述评时政,将时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教师利用可视化的新闻微视频开展时政述评,引导学生关注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时事新闻,了解国家的新政策,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我和大自然”单元中,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与动物、植物共生共存的观念,“大自然,谢谢您”一课则是通过与自然对话,引导学生在与自然共生中成长,为本课程后续的环保教育作情感铺垫。教学本课时,教师选取相关时政新闻进行述评,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升华单元主题,指导生活实践。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23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的新闻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思考交流:习近平爷爷为什么要去塞罕坝呢?结合相关背景分析,学生认识到这既是习近平爷爷对几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表扬,也是再次向世界宣告中国要坚持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道路。塞罕坝人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着,教师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安吉考察时的资料,让学生从中直观感受“两山理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分享家乡的环保成果。学生交流并分享着身边的环保案例,更加切身地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能让家乡更美,让人们的生活更好。之后,教师再次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寄语:“大自然充满乐趣、无比美丽,热爱自然是一种好习惯,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少年儿童要在这方面发挥小主人作用。”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习近平爷爷启示少年儿童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那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学生们回顾所学,联系生活:有的说要多栽花、多种树;有的说要和动物成为好朋友;有的说要节约用纸,没有写完的不能扔;还有的说要少用清洁剂,保护水源……最后,教师再播放一段视频,由卡通小伙伴为学生分享更多保护环境的好方法,号召学生课后将学到的好方法分享给家人,全家一起保护环境,人人争当“绿色卫士”。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这些可视化的时政微新闻,进行深入浅出的评述以及紧扣生活的拓展,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更具时效性,更有时代气息,更让学生喜闻乐见,同时也凸显了本学科的实践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总的来说,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具有直观、多样、交互、共享、及时等特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代,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在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学中必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教师应结合学情和学科特点,努力探索可视化数字教学资源更有效的应用策略,使之成为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注: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人教社)重点实验室、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学科教学应用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RJA0122003)和芜湖市教育高层次人才第二批项目“新课标下小学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行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刘美平.论可视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2:11.

[3] 严立,王芳,钱冬明.数字教材编制中的知识可视化问题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10):91-96.

[4] 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程骏系安徽省芜湖市鸠兹小学副校长;季文华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盛宏宝系安徽省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可视化教学资源法治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