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华
(中山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27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领域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国家发展的人才战略规划。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要求高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1]。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
近两年来,全国高校都在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在体育课程思政方面也有一些探索,但总体而言,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还处在一个探索起步阶段,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多为理论内涵以及建设策略等方面的理论探讨,针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正在渐次展开,如何将课程思政在体育公共教学中落地、生效,这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对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论进行研究梳理,并以排球选项课为教学范例,采用融入课程思政的竞赛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寓教于赛,力图实现以体育人、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
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以体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思政因素融入体育教学中。
任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统一任课教师思想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首要条件。对部分高校教师访谈得知,在高校体育教师中间,还有不少教师对于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疑惑,认为体育教学中天然蕴涵品格教育、拼搏精神教育、规则意识教育,无需刻意进行体育课程思政。实际上,体育课程思政与原来的体育德育有密切的联系,但与体育德育有所区别,是对于体育德育的深化和提升,在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上都需要更新。在本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之前,所有任课教师共同研讨,形成了统一认识:一方面,要重视课程思政的实施;另一方面,要以“教会、常练、勤赛”为主要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将思政内容融入竞赛教学过程中。
一般认为,体育教学在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塑造方面倾注的时间和精力占主要位置,而体育精神、政治思想、社会道德品德等价值观念的培养带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居于次要位置。体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念三位并重的教学结构[3]。本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融入了思政内容,同时要根据竞赛教学法的特点,注重在特殊环节对课程思政的强化。
体育课程思政实施不仅要加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以及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内涵建设,还要把宏观抽象的思政育人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体育教学实践,把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奋斗精神、服务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法制规则意识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4]。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有短期的品德教育效果,更有长期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培育效果。
基于学科特点,体育部排球教学团队利用传承多年的教学研讨制度,经集中研讨,初步确立了排球课程思政建设“四步走”战略:把握课程思政核心思想—挖掘排球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凝练独具特色“竞赛式教学法”课程思政模式—建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并将之推广应用到排球运动教学全过程中,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
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将思政元素“如盐融汤”地融入体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之中,做到互融的基因式融合,前提是选取、发掘、培育出有互融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只有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巧妙、自然地融入思政要素,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播、能力养成有机统一,使课程教学大纲变成课程育人大纲,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达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才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地[5]。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排球专项课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进行有机分解,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并嵌合在排球竞赛活动的组织中,以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和练习为载体,灵活运用现实案例资源,以活跃的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见表1)。
表1 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也是推动课程建设入心的主要舞台。课堂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排球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思政教学效果,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与之匹配。通过运用课堂讲授、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情感共鸣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思政并非刻意引导,也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面覆盖,特定教学内容的思政点和一些偶然出现的情境,都可作为课程思政的契机。在学习形式上,体育课程思政是以学生的身体实践主动领悟教学为主,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中传递了思政元素。
2.2.1 抓好开始部分,思想引领
以竞赛法为主的教学组织,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比赛的价值和意义。竞技体育的核心就是竞争,有队员之间的竞争、球队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比赛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场比赛,也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引领作用,比如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对国人的激励,不屈不挠的女排精神对青年人的激励等。还有一些教练或运动员个人的奋斗经历等,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都有所启迪。
2.2.2 设计情境,加深理解
作为团队项目,团队合作的力量尤为重要,针对比赛分组讲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结合规则和裁判法的讲解,引出公平和规则的涵义和要求。分组时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思考怎样的机制才能确保公平竞争。
2.2.3 抓住关键点,深刻阐释
在一场比赛结束之后,教师立刻抓住机会,阐释比赛胜负的意义。比赛的胜利取决于自身技战术水平,但总体上是与对手相比,谁发挥得更好,更能拼到底。当无法确定球是否出界出现争议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赛时的诚信和取胜之间的关系。可以举例说明,运动员精神就是确保公平竞争,不会用规则中模糊的部分为自己谋利益。
2.2.4 注重结束部分,加深体会
在一堂课结束前,请所有同学分组讨论,分享感悟,并请每组派出1~2位学生当堂演讲,以促进学生对一些思政核心内容的理解,加深体会。
思政效果的考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考核既是考查学生对教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指挥棒,也是推动课程建设落实的重要举措[6-7]。不仅要把课程思政的内容课堂在上实践,还要把其纳入考核内容。因此,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课堂作业纳入课程考核,并采用师生联动评价,行为观察依据教与学一体,身心合一,可操作、可量化、可测量的原则,在实践中尝试以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反映教学、师生联动评价,通过明显的学生课堂行为进行相对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考核目标中,明确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小组汇报以及实践活动等考核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在扣球技术教学中,课前先让学生找到一些与扣球相关的事例,说明技术好且有担当才能将排球扣球技术发挥好。课中结合技术教学,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分析和掌握新技术,也考核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该研究通过实验法探究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对男女性别和专业构成趋于同质的6 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3个班为对照组,3个班为实验组。对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干预实验,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实验,对照组按以往教学传统常规教案模式教学。实验前后,采用《排球课程学习体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比前后数据的变化,观察、分析、评价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同时,还邀请体育部督导和选项课负责人对实验组思政课程设计进行评价。
体育部教学督导5人和选项课负责人2人(见表2),将对排球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过程的直接评价与学生学习效果体验的间接评价相结合,从课程思政设计评价、课程思政实施评价、教学实施效果评价三部分对排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指导。通过查阅教学大纲、教案和现场教学观摩,对排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匹配度、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评价等级为优、良、中、差四级;排球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从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匹配度、教学方法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度三方面进行评价。
表2 体育部督导和专项负责人评价结果(n=7)
学生对排球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从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的完成度、学生知识技能与思政能力提升情况、学生学习过程感受评价三方面进行,采用包括26道问题的问卷,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学生分别在第一次课和最后一次课进行填写,根据实验前后的结果,从课程思政的六个维度进行效果分析。
由表3可知,经过一个学期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规则意识、民族体质责任感、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六方面都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这六方面增长均值各不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均值从3.25 增长至3.73,平均增长了0.48;集体主义平均值由实验前的3.04 增长至3.55,平均增长了0.51;规则意识平均值由实验前的3.45 增长至4.24,平均增长值为0.79;民族体质责任感由实验前的3.23 增长至3.79,平均值增长了0.46;意志品质方面由实验前3.04 增长至4.33,增长了1.29;人际交往由实验前3.54 增长至4.28,增长了0.74。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
表3 实验组大学生排球课程学习体会调查问卷前后测数值分析(n=132)
由表4可知,对照组在一个学期的常规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体质责任感、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均值略有提升,但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集体主义和规则意识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集体主义平均值由实验前的2.99 增长至3.56,平均增长了0.57;规则意识平均值由实验前的3.49 增长至4.32,平均增长值为0.83。传统教学对学生集体主义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具有显著效果,这与体育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有关。
表4 对照组大学生排球课程学习体会调查问卷前后测数值分析(n=132)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入脑、入心,也需要落地、落实、落细。以排球为代表的体育运动集体项目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在竞赛和训练中,明确竞赛规则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克服自身生理和心理极限锤炼了拼搏精神;在遵守体育竞赛规则的过程中,培养出做人的诚信、公正;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养成做事的毅力、认真;在参加各级别比赛中由小见大,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在比赛时表现出竞争拼搏精神;面对输球,敢于接受挫折,奋起直追,培养坚定意志和不懈精神。
竞赛法是排球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意识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竞赛中,采用竞赛为主的教学方法,排球课程能很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实验对比,显示结合课程思政的竞赛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思政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其他体育项目可结合本专项特点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