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规划馆,踏上建设路

2023-08-26 19:18刁雅琴
大学生 2023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北京学院

6月13日下午,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二层的北京城市总规展厅里,气氛热烈。20多名北京建筑大学2023届毕业生代表正跟随该校建筑学院丁奇教授的脚步,逐个展厅参观《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实施成果展》。

合格的首都建设者

作为教师和学者,丁奇曾主持过北京老城中南海周边、中轴线旧鼓楼大街、大栅栏延寿街区等多条街道和地区的更新设计,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丁老师带着同学们从城市中心的迁移到中轴线的形成,重温了近10年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

站在展示古都北京壮丽美景的照片前,丁老师回顾了北建大团队承担的西什库街区整理更新项目。当时为了保证设计方案顺利落地,建筑学院数十名师生与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技术团队一起走街串巷,完成了几百张街区居民调查问卷。根据调研结果,团队设计了以街区内交通组织优化、公共空间完善、街道品质提升、历史文化传承、智慧生活普及等5方面为主进行了详细设计。

毕业生们一边听,一边用笔记下或使用手机录音,丁老师向同学们逐一介绍什么是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如何在城市合理建设“文化廊道”“生态廊道”,以及如何在保障居民切身利益的同时,积极保护北京传统院落、老门楼、老铺面、近代建筑等传统历史建筑及元素,力争从功能需求和建筑风貌上,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不知不觉间,大家走到了最后一块展板前。丁老师显得有些动情,他清了清嗓子:“同学们,祝贺你们即将毕业,若干年后,希望你们仍然可以骄傲地说出,作为一名北建大人,我为首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是一名合格的建设者。”

毕业生的小小愿望

半小时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层报告厅里,站在讲台上娓娓道来的老师换成了一位干练的、笑容可掬的女老师,她是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汪琼枝教授。汪教授今天为毕业生上最后一节思政课。她首先向同学们阐述了人民城市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又讲述了众多优秀校友投身首都建设中的感人故事,激励毕业生们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与首都建设共奋进。

作为北京建筑大学毕业季主题教育活动的品牌活动,“再上一堂思政课”源自该校一名毕业生的离校心愿。2018年,在北京建筑大学的毕业生座谈会上,来自机电学院的毕业生高梓桐向校领导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大学四年里,有很多老师教我知识和做人道理,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希磊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毕业前我能不能再听一次他的课。”

为此,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牵头,与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策划了一堂主题为“践行工匠精神 融入时代大潮”的思政课。他们邀请孙老师给毕业生讲述学校的办学传统与工匠精神,鼓励毕业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这之后,连续6年毕业季,北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都会如约走上讲台,为毕业生上这堂“定制版”的思政大课。

“人民城市”大思政课

2023年,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北京建筑大学开设了“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它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这一命题,内容涵盖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谐宜居型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授课形式包括专题讲授、师生研讨、参观学习、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授课师资既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其他各学科的知名教授,也有城市设计建设管理领域企事业单位的大牌专家。

为持续推进学校“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程建设,更好地培养首都建设的规划师、设计师和建筑师。今年,北建大首次将“再上一堂思政课”的讲台“搬”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并邀请毕业生代表现场聆听。

环能学院的研究生张博文在课后告诉记者,“在北建大求学7年了,我听过很多堂思政课,今天这场最为难忘。两位老师的讲述,让我系统了解到建大人在首都北京城市建設中所做出的贡献,既自豪又觉得肩上的责任重。有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大学的‘最后一课了,眷恋不舍的同时,又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毕业生北京学院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初等教育学院
北京的河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院掠影
最“叛逆”的毕业生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