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品质人居环境规划实践探索
——以闸坡镇圩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例

2023-08-25 03:16:56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圩镇镇区高品质

张 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10

2021年10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指引》以创建“美丽圩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统筹谋划小城镇和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通过品质提升工作,改善圩镇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特色品质,以促进小城镇高质量、高品质发展[1]。本文在该指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品质人居环境的需求,并以闸坡镇圩镇实践为例,探索新时期高品质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策略。

1 圩镇人居环境内涵与特征

1.1 人居环境的内涵与研究现状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地方,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自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2]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框架后,我国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热点不断拓展。2006年以前聚焦于城市,侧重于城市人居环境设计、住宅小区、城市化等;2006年以后,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重点转向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等;2012年以后,在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者们更关注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等较为微观层面的人居环境;2017年以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成为研究的主导[3]。

新时期,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学者们从多角度对人居环境进行探索。张豪、郭永沛[4]等人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北京市朝阳区城乡结合部的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关系;宗桦、周晔[5]等人从人居环境微气候角度,强调了微气候改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王成、代蕊莲[6]等学者通过韧性理论研究了人居环境系统在发展中面临生态、教育、人口流失、人才缺乏、基础设施短板、居民收入差异等主要障碍扰动,提出差异化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路径。由此可见,人居环境的动态复杂性,涉及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景观、治理等各方面。

1.2 圩镇人居环境特征

圩镇人居环境具有不同于城市的特征。宏观层面上,圩镇人居环境表现出社会结构的双重性,在住宅形式、生活习惯、设施建设水平、人文环境、劳动力流动情况等方面兼具城与乡的特征。其次,圩镇人口较为稳定,以本地居民为主,生活生产、文化风俗习惯等高度统一,且具有较为融洽的邻里关系。此外,圩镇经济结构多样,易发展成旅游镇、商贸镇、农贸加工镇等多种类型。微观层面上,一是圩镇表现出宜人的空间尺度,在建筑体量、街道空间、道路宽度等方面更宜居;二是功能分区更为简单,形成以居住为主导、镇区办公为核心、商业沿街布局、医疗教育托幼养老与住宅融合分布的特征;三是基于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休闲交流空间需求较强,呈现出良好的互动特性[7]。

2 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要求

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人居环境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划分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反映了人类心理及行为规律,当初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寻更高层次的需求来满足自我[8]。

在人居环境层面,生理需求属于最基本的需求,包含人们对温饱、居住、睡眠环境的满足;安全需求属于基本需求,体现对稳定、秩序、生命安全的需要,涉及道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灾害影响等方面;归属与爱的需求属于中级需求,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建立,侧面反应对公共设施完善、人本关怀、邻里和谐等方面需求;尊重需求属于中级需求,表现为对本土居民意愿的尊重及居民在城镇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自我实现需求属于高级需求,表现居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产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风貌的提升等成为品质追求的基层体现因素[9]。

2.2 高品质人居环境要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人类需求为驱动力,为高品质人居环境提供了研究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居民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物质需求和安全需求逐渐转变成较高层次的生存环境品质、信息流动、人与外界的沟通、被尊重和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高质量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7]。

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到圩镇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主要载体。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城市居民对更高质量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因此高品质人居环境应围绕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展开重点分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10]。高品质人居环境应以生态品质为基底,挖掘地方潜在的生态、文化、民俗等魅力,全方位的协调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景观、治理等各方面关系,赋予人居环境生态基底、醇美人文环境、和谐人居空间,最终满足人们自我实现需求。

3 闸坡镇镇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3.1 现状情况

闸坡镇隶属于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是广东省第四大海岛。由于2010年海陵岛撤两镇并为一镇,镇区迁至海陵岛东部的白圩社区,即现状闸坡镇圩镇所在地。现状闸坡镇区虽属政府驻地,但总体发展并不完善,仍存在各种问题,详见下表。

表1 闸坡镇圩镇现状问题总结(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对现状问题梳理发现:闸坡镇区的基本需求还没得到充分的满足与保障,主要表现为雨污、环卫、供水等市政系统的不完善,住宅环境不够舒适,道路通达性不足,缺乏防灾设施,存在“三线”、“六乱”不良影响等。闸坡镇区中级需求仍需持续完善,体现在公共空间缺乏,文体设施、养老与托幼设施不足,教育、医疗、商业等方面有待提升改善,此外,居民参与度的缺失也是制约需求满足的重要因素。在高等级需求上,闸坡镇产业体系不健全,文化氛围与文化活动不足,环境风貌亟需提升。

3.2 高品质提升策略

人居环境的高品质提升是一个从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演进的过程。从闸坡镇的实际出发,通过补短板方式满足居民基本生理与安全需求,通过强基础来提升居民归属与认同感,通过提品质来丰富居民生活体验,最后通过强特色的方式挖掘圩镇潜在的价值与支撑力,强化人文关怀等满足居民高层次的需求,实现高品质发展。

3.2.1 补短板——满足干净整洁生活基本需求

建设规范有序的线缆网。开展“三线”整治行动,针对7米以上主街的架空线路以及横跨5m以上道路的架空线路,鼓励开展“三线”下地改造,推进“上改下”工程建设。不具备下地条件的区域,推进“共杆共箱”整治,规范户外线缆架设。同时,为防止“三线”混乱现象反弹,建立长效维护的机制,落实责任部门,及时发现与制止。

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网。首先,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在镇区内部按间距不大于100m设置垃圾收集箱;不大于300m设置垃圾投放点,配置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在镇区北侧配置垃圾转运站,并完善压缩和排污除臭设备、配备垃圾密闭运输车辆。其次,对重要市场或者广场,按500-800m的服务半径以改造或新增的方式布点公共厕所。最后,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备,实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单位责任制,以此推动重点场所防治监测。

健全污水收集处理网。统筹考虑镇域污水系统,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厂,提升处理规模,补齐处理能力短板。镇区层面开展街巷改造提升和雨污管网敷设工程,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推动直线管网建设衔接,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同时,加强管网运行维护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保障制度。此外,还要加强污染者付费宣传工作,为运维资金提供保障。

3.2.2 强基础——提供宜居安全的基本生活保障

建设畅通的交通网络系统。首先,通过拓宽主干道、打通断头路、修缮破损路等措施完善路网结构,使内外交通更加畅通便捷。其次,充分考虑人本需求,在部分主干路、次干路两侧增加绿化、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优化道路断面。再利用镇区闲余空地布局停车场、公交首末站,增加公共停车设施。最后,完善路口信号灯、标志线、隔离护栏、指示牌、减速带、井盖等道路设施配套,建立定期摸查排查机制,提升交通整体安全水平。

强化防灾减灾能力。结合闸坡镇政府设立综合防灾指挥中心,配套微型消防站;结合镇区内的党建文化公园、白圩文化广场、瑞景广场、海陵中心小学等建设应急疏散场所;在现有道路基础上,构建应急疏散通道网络;同时,通过加强镇区消防队建设,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及应急演练等方式提升灾害应急能力。

3.2.3 提品质——打造丰富有序的品质生活空间

塑造公共活动空间。对现有的白圩文化广场、党建文化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完善配备儿童游乐设施、休闲座椅、标识标牌、垃圾箱、路灯、公厕、无障碍设施等,提供满足居民茶余饭后下棋、聊天、儿童游乐以及微型休闲交流空间。基于山水林田本底,打造琴海湖农业公园,通过采摘乐园、亲子戏水平台、环湖漫游步道、山林小径等郊野休闲空间,构建圩镇健身步道,串联圩镇内公园及广场绿地,提供满足居民休闲运动、健身活动空间,塑造城市田园的品质空间。

图1 白圩文化广场与党建文化公园改造前后对比图(图片来源:现场调研与作者自绘)

增加绿化面积。充分利用圩镇边角地、沿街屋墙、废弃地、闲置地、一般农田,通过拆墙建绿、破硬造绿、见缝插绿等升级改造工程增加街头绿地、口袋公园、边角广场、农业公园等微景观、微空间。

完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现状白蒲市场,通过优化功能区布局、划定经营区域的方式规范市场。制定摆卖摊位引导,实施圩日交通管制,划定摊位摆卖红线区域来定点摊位引导。在提升镇区商业氛围方面,将镇前街打造为特色文化商业街区,通过统一主题装饰,融入海丝文化内涵,营造安全舒适、文化特色明显、商业氛围浓厚的街区,并活化镇区夜间经济,丰富居民夜间体验。

完善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海陵老人乐园,建设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协调指导功能的养老中心。建立与镇区卫生院的合作,推进医养结合,为老人提供集中或居家的医疗、保健、康复与护理等服务。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养老服务智能终端产品,利用智能化手段为老人提供便利。

3.2.4 强特色——实现人居环境高品质发展

图2 入口节点改造前后对比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融入文化,提升内涵。通过文化提取,打造海丝文化特色风貌区与对外形象展示节点。在特色海丝文化街区营造上,结合“海丝”文化构建沿主干道的主题街区,通过和谐统一的色彩空间与现代简洁的建筑立面,打造形成传统与时尚交融的圩镇特色风貌。在对外形象节点展示上,结合“海丝”与“宋韵”文化元素,建设主入口迎宾引导标志和镇区形象门户核心节点标志、牌坊、景观小品及景观墙等,提升圩镇对外形象。

此外,为强化居民精神风貌,通过定期举办疍家婚庆巡演、疍家歌唱文艺晚会等活动,展现圩镇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表演艺术,一方面丰富本土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保护与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人本关怀,鼓励公众参与。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参与,各参与主体只有建立在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治理的最大效用。圩镇的人居环境提升,不仅需要政府建立信息公开共享机制,通过微信群、钉钉群、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益处,并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工作表,培养居民参与意识;还需要通过完善公众意见接纳和反馈机制,保障政府与居民的有效沟通交流。此外,通过定期评比的方式,对人居环境整治参与度高的居民进行物资奖励,能大大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11]。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实力。产业是圩镇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与长久保障。结合圩镇现有的产业基础,发展以海鲜加工、民宿、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依托瑞景市场构建集海产展示、科普、销售、加工、餐饮等与一体新型体验式海鲜市场,并建立网红海产直销平台,扩展海鲜销售渠道。依托圩镇区位优势,建设民宿托管运营平台,形成圩镇民宿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农业种植、农田大地景观等农业项目与文化旅游的结合,打造农文旅项目,吸引旅游人群,为圩镇注入活动,进而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4 结语与总结

人居环境是一个永久持续性的话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圩镇”建设体现了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新时期,我们面临生态、宜居、韧性、智慧、人文等新的热点,对人居环境的追求也进入高品质高质量发展阶段。笔者认为,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不断的满足居民的需求之上。高品质人居环境不仅要满足居民对美丽宜居家园的追求,还要实现公服、市政、交通等三大设施功能上的完善与便捷,能让居民产生归属然、自豪感与精神上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圩镇镇区高品质
广东:谋划开展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327个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民族文汇(2021年5期)2021-12-13 16:36:06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7:00:00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近代广西左右江流域圩镇变迁动因探析
老区建设(2018年8期)2018-09-12 10:38:06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水能经济(2017年8期)2017-10-19 18:10:32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30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电影(2016年8期)2016-12-26 07:08:18
春湾镇破解卫生保洁难题
源流(2016年6期)2016-05-14 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