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摘 要】“十四五”是甘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也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酒泉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带来新机遇。论文以酒泉市为例,深入地分析酒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所具备的各项自身优势条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行性对策建议等,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大基地。
【关键词】新能源;酒泉市;基本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F127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7-0158-03
1 引言
能源作为支撑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致力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型,积极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酒泉市将不断加强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实现能源消费方式转型,助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持续建设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互促发展、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协同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调发展,全力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2 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酒泉市坚持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统筹调峰电源、输出电网、装备制造、电能消纳和储能应用等配套产业高效发展,为新能源集群化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全市并网新能源电力440万千瓦,建成电力装机规模2 499.5万千瓦,同比增长21.3%。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2.7%。电力行业发电量5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其中:风电25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太阳能发电(含光热)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3%。酒湖工程外送电量284.4亿千瓦时,就地消纳电量104.3亿千瓦时。全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到近2 000亿千瓦时,折合标煤6 30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2亿吨,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绿色低碳优势进一步凸显。
第二,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为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决策部署,酒泉市在过去的几年里加大了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先后建成了瓜州常乐电厂一期200万千瓦调峰火电、肃州新能源微电网、玉门30兆瓦生物质发电等一批“十三五”存量风光电项目,总容量达到了124.25万千瓦。此外,酒湖工程配套风电230万千瓦、利用现有间隔送出风光电80.6万千瓦等新能源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值得一提的是,常乐二期200万火电项目和玉门昌马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为酒泉市的新能源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围绕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先后引进浙江运达、日月重工、广东欧昊、阿特斯等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和20多个风电关键零部件项目,仅上市公司和“3个500强”企业达16家,培育形成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氢能装备、光热装备、电网装备产业破冰发展,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总体全面打通。
第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在酒泉市的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以玉门、瓜州、肃北为核心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同时,金塔红柳洼、肃州东洞滩等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也成为了新的发展重点,这些基地不仅可以为玉门、瓜州、肃北等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也可以推动整个甘肃省的光伏产业发展。此外,酒泉经开区已经成为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的主体,这为酒泉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最后,瓜州-酒泉-兰州和敦煌-鱼卡-格尔木两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外送通道也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酒泉市的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多能互促的新能源基地正为酒泉市从“风光大市”迈向“能源强市”蓄势赋能。
3 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能源产业是支撑酒泉市“能源强市”的主导产业,也是酒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起步早、持续久、基础扎实、发展快的特点,但是,一些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应及早引起关注重视。
第一,产业发展规划体系需更加完善,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发挥。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要求,酒泉市现有产业发展规划还未将“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基地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等重点项目纳入,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需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第二,调峰项目建设周期长,难以满足电网调峰需求。受风电接入电网规模不断增加,调峰项目投运周期较长等影响,电网调峰能力无法满足负荷输出。目前,全市新能源基地建成火电装机仅532.85万千瓦,占全网总装机容量的15.4%,无法缓解清洁能源基地调峰压力。关于酒泉市能源产业发展,有一项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建设玉门昌马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但由于该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高,它短期内无法形成调峰能力。因此,酒泉市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常乐电厂的3号、4号200万千瓦机组,并且还需要启动新的调峰项目。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支撑酒湖工程配套的风光电项目实现满负荷送出。
第三,就地消纳能力不足,用电需求增速放缓。就地消纳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能源倍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已建成的12条750千伏、21条330千伏和135条110千伏输电线路解决了部分电力消纳,金塔北河湾、玉门东镇、玉门老市区、瓜州柳沟等化工园区虽已初具规模,但电网结构单一,送电能力不足,就地消纳比例由2016年的31%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20%。特别是受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全市工业企业用电量增幅缓慢,无法支撑新能源就地消纳需求。加之瓜州睿储、瓜州慧储和敦煌龙源3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未能发挥消纳作用,储能发展与能源发展未实现同步。
第四,外送通道容量有限,跨区通道建设滞后。现已建成的酒湖特高压工程仅满足酒泉新能源基地“十三五”期间的新能源装机外送需求,“十四五”巴丹吉林沙漠新能源裝机外送需求将达到1 100万千瓦时,急需再规划建设新的外送通道,通道建设迫在眉睫。
4 推动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新能源产业作为酒泉市赶超进位的首位产业,需要抢抓国家“双碳”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核三带”战略机遇,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第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大基地建设步伐。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要求,着眼国家“十五五”布局,及时完善酒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力优化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重点将“十四五”巴丹吉林沙漠大基地建设、第二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库木塔格沙漠大型基地建设(包括肃北、阿克塞)以及配套的2 3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纳入现有发展规划中,使之更加符合国家战略规划部署。同时,大力争取将巴丹吉林沙漠大型基地配套600万千瓦调峰火电项目列入国家规划,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提升调峰运营能力。加快推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全力提升系统调峰能力,规划建设调峰电源、外送通道、大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需要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火能、氢能和核能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将发电、输电、储能、调峰、用能和制造等环节进行一体化发展,以最大化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为进一步提升调峰能力,我们需要加快建设火电、光热、燃气发电、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调峰项目,以便更好地适应能源需求的变化。加快启动阿克塞80万千瓦抽水蓄能,常乐火电三期5号、6号机组建设;积极推动华能酒泉电厂二期、金塔红柳洼、玉门三道峡地区等3个2×1 000兆瓦调峰火电项目建设;启动肃北东280万千瓦、肃北党河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勘探论证工作。积极探索发展核电,统筹核电与风光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第三,强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升倍速发展新动能。紧盯未来所向和前沿发展趋势,以新能源创新利用为导向,超前研究布局全市新型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围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一是积极规划建设风光氢储基地。重点推进第二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加快玉门油田16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和“十四五”时期规划的5万千瓦氢能项目进度,培育氢能产业链。重点发展光热储能和电化学储能,适时推进物理储能和电磁储能试点项目。积极支持新能源电站配建新型储能设施或共享储能电站,加快推进瓜州宝丰储能、玉门数科压缩空气储能、肃州阿特斯储能等重点项目,实现储能与各类电源协同优化运行。二是积极规划建设零碳绿电基地。建设“低电价、低能耗、零排放”的零碳绿电园区,形成零碳绿色的新型工业体系。以园区为单位,建设局域绿色电网,招引绿色尿素、绿色烧碱、绿色制甲醇、绿色硅基材料、光伏组件、煤制油、煤化工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高载能项目,优化电能内外消纳结构,达到绿电高载能工业与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互相促进,通过产业升级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三是积极规划建设智慧能源基地。以绿能大数据为依托,尽快明确牵头单位,理顺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智能化、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联网运用。加快推进“5G+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综合应用”、新能源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积极支持绿能公司建设量子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努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大数据创新示范基地。四是积极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结合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和各县(市、区)职业教育平台,通过政企合作办学模式,采用风厂实操、现场授课和专家理论讲授相结合方式,建立一批技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充分发挥酒泉市新能源研究院、酒泉市化工研究院的引领作用,在各工业园区建立研发机构与产学研平台,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创新主体数量不多、信心不强、动力不足问题,打造新能源装备研发高地、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平台和发布基地。
第四,加快构建智能电网,推进电网协调发展。根据电网建设规划时序,启动建设玉门、金塔两个750千伏变电站,积极争取将阿克塞、肃北马鬃山等750千伏变电站及其他县市区330千伏输电工程列入国家和省上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计划,不断完善骨干电网构架。同时,积极参与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外送通道的规划设计及建设。
第五,积极探索形成光伏治沙新模式,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积极探索“林光互补”“光伏治沙”新模式,全力推进沙戈荒地区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经过10年奋斗,努力将绿洲内风速降低3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20%,植被覆盖率恢复到15%左右,不断增加水源涵养量,有效遏止土地荒漠化,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第六,打通绿色碳交易渠道,探索“点碳成金”新路径。碳交易市场是酒泉双碳战略实现的重要基础设施。积极学习借鉴平凉市达成的甘肃省首笔国际绿色碳交易的成功案例,主动与国网甘肃公司对接联系,力争将酒泉市作为下一个“碳管家”创新服务模式的试点城市进行探索,着力推动酒泉市中小型新能源企业碳资源交易,实现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同时,建议政府从财政、投资、信贷、税收和价格等方面出台经济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绿色创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为酒泉市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探索新的实现路径。
第七,加大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3月23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和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力度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乡村清洁能源建设上,以帮助推动乡村振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地投入资金和资源,以建设更多的清洁能源设施,如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设备等。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帮助农村地区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要探索建立农村能源发展共享机制。可以在各乡镇范围内引导和鼓励当地居民和合作社,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地利用存量集体土地。具体地,可以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方式,积极参与新能源项目的融合共建。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的合作模式,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农村发展新能源土地少的问题。二要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以农村土坯房改造、农网改造为抓手,陆续在农村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可以利用新建住宅小区屋顶、厂房和公共建筑屋顶、农民自有建筑屋顶以及设施农业等。这样一来,可以在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地方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此外,这种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建筑和设施,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乡(镇)和新电气化示范村,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和节能降碳目标深度结合。三要全面推动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建设智能配电房、24小时供电自助营业厅、氢能充电桩等电力设施,提高配电网自愈线路的覆盖率。
5 结语
全面落实国家“新能源+储能产业政策”,推动新能源地面光伏电站配套储能项目建设,为全省独立储能和储能优先参与调峰机制提供良好示范。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为企业用电提供直购电参考意见,在政策措施、技术手段及管理水平方面大力支持,提升电力就地消纳水平。加大对新能源装备制造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试验示范类项目资金政策支持,持续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參考文献】
【1】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EB/OL].http://www.91tanzhonghe.com/page120?article_id=841,2022-01-24.
【2】王占东.推动能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N].甘肃日报,2022-04-06(001).
【3】巴海云.追风逐日踏歌行[N].酒泉日报,2022-07-06.
【4】陈思侠.绿色新型工业正在崛起[N].酒泉日报,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