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柳媚
(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广东 河源 517000)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应该灵活开展股权投资,积极探索全新的投资业务模式,将存量项目作为产业载体,招商先行引入价值企业,充分发挥功能,实现产业共建大突破,致力于优化内部资源的隔离配置,推动我国区域产业的发展,创新区域合作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但在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风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安全,还会对企业后续的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模式,通过强有力的财务管控,尽可能帮助企业规避或减轻股权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从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和自身战略规划角度出发,利用投资手段获取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如购买被投资单位的股票、无形资产或实物资产的投资等[1]。在做出股权投资之后,企业需要与被投资单位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同时也会获得与风险相适应的利益。
从整体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谨慎性原则。如今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国有企业在做出股权投资行为之前,必须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选择投资企业或项目,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其次,合规性原则。在正式进行股权投资之前,国有企业还要秉承合规性原则,对目标企业和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和研究,全面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并制定合规的投资路径和方案,保证股权投资行为的合规合理;再次,经济性原则。任何投资行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因此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中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全面明确实际的投资回报率,确保做好风险闭环管理和设置保障条款的情况下,该股权投资行为能够为企业创造出理想的经济价值;最后,平衡性原则。广大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中不应该将所有资金集中同一个项目或企业上,而是要遵循平衡性原则,将资金结合企业长短期发展战略分配到多个项目或多家企业中,这不仅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各个投资环节都可能会存在风险,这也是财务风险客观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只要企业做出任何经济行为,开展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面对相应的财务风险,尽管因为行业不同、环节不同,风险类型可能会出现差异,但无论何时,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规避或减轻,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2]。其中,合理的财务管控措施就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并在股权投资的各个环节发挥风险管控作用。例如,在投资前,通过产业招商的方式优中选优,逐步筛选,研究分析;在决策环节中,通过落实财务管控可以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对目标企业或项目提前进行深入调查,深度识别潜在的投资风险,提前洽谈战略合作协议,设置退出机制,做好风险闭环管理;在股权运营环节中,在财务管控工作的影响下,企业可以逐步完善内控体系,加大资金监督力度,保障投资资金的安全,防止在撤资后出现资金无法收回的情况。
由此可见,有效的财务管控可以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全程实行风险闭环管理,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为企业资金提供安全保障。
通过股权投资,引入产业资本,推动产业共建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长,导入高价值企业集聚,助推政府施行“融湾”“融深”发展战略,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将有效拉动当地税收和就业。
从本质上来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视角下的财务管控,其实就是对投资资金、管理体系、内控方法等方面的管控,这能够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推进国企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投资经营水平,这也是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制度化步伐的必要举措。同时,国有企业如果能在股权投资中灵活开展财务管控,可以在提高投资水平的同时,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更好地满足国企改革的需求,使其充分当前市场环境的发展。
财务管控是国有企业总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内容也较多,企业在股权投资中实施财务管控,可以提高的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同时,通过有效的财务管控方法,企业可以定期对投资收益情况进行准确核算,将其和投资方案中预期的收益目标对比,及时发现收益差距,并找出具体原因,尽快调整投资模式,为实际的投资收益水平提供可靠保障,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职能,这也使得大多数国有企业促进要重视企业和项目本身的投资,还要为被投资企业提供人才、融资、优惠政策等支持,致力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过程中都会将大多数精力放在投资区域、项目数量和项目孵化服务等方面,过于重视创造社会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投资本身的经济价值。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国企的投前调查方向也会出现偏差,增加股权投资的盲目性,这很可能会导致盈利困难、资金回收、资金坏账等情况的频繁发生,出现投资失误,严重威胁企业的盈利能力。
股权投资是一项具有动态化特征的工作,无论是投前尽调、风险评估,还是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等,都需要企业进行跟踪管理和评价,了解股权投资各个流程和环节的细节,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往往都会大力挖掘投资项目,寻找优质的被投资单位,过于重视资金的投入,而对后续的流程却缺乏关注度,没有实现及时的跟踪评价,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后续投资流程是否时刻处于合理有序的运行状态,很容易会影响最终的投资效果[3]。
此外,尽管我国国有企业基本都针对股权投资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但大多侧重于事后管理,只有在风险发生之后才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没有实现风险管理的常态化开展,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效果较差,这导致企业很难实时掌握整个股权投资的风险状况,风险管理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股权投资发生风险的概率。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许多企业的发展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加快了信息流通效率,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广大国有企业应该牢牢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在股权投资方面,努力通过业财融合提高财务管控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水平,实现对股权投资的全过程管理。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对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再加上个别国企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导致现有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并不能更好地满足财务管控需求,尤其缺乏高级财务人才通过业财融合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很不利于对股权投资的长效监管。
另外,大多数国企都存在财务人才匮乏的现象,尽管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具备扎实的财会基础,但却在股权投资方面缺少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业财融合能力也比较薄弱,难以胜任信息化时代下的股权投资财务管控工作。
首先,企业在开展股权投资之前,应该由相关投资管理部门对被投资企业或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明确被投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必要时,企业还可以诚心聘请外部专业的管理团队,如资产评估机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多方面调查被投资企业的信息,做出更加详细的尽职调查,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投资方案,做好投前财务管控工作。
其次,国有企业还应该切实做好合同管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效约束被投资企业的行为,保护双方利益。例如,国有企业应该尤为重视在合同中规定出详细的投资退出方法,防止企业出现资金无法回收的情况,保证企业资金安全。
最后,税务筹划工作同样是投前财务管控的核心环节,国有企业应该结合投资详情,合理利用国家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合法进行避税,最大限度上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提高税务筹划水平也能间接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股权投资行为的利益收益。
广大国有企业要想在股权投资中真正做好财务管控工作,首先应该注意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下协作,尤其要重视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实现业财融合。具体来说,业务部门应该主动为财务部门提供各项业务信息数据,加深财务人员对企业业务工作的了解,以便于明确后续的股权投资方向。同时,财务部门也要根据相关业务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企业股权投资行为提供更加专业的参考,通过有效的业财融合,优化财务管控质量,提高企业股权投资水平。除了业财融合之外,国有企业还应该注重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降低股权投资风险。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主要包括从投资开始一直到投资退出的阶段,该阶段设立的内容较多,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等资源,密切关注被投资企业或项目的运行情况。通过提高投后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可以随时掌握投资的最新进展,以便于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部署,收获更大的投资效益。
在投后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定期采用实地回访调查的方式,了解被投资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详尽的管理方案。例如,在股权投资后的初期阶段,由于被投资企业或项目的发展还不够稳定,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采取跟踪评价的方法,随时调整管理手段,尽快将被投资企业带向正轨。而在被投资企业和项目步入正轨之后,国有企业也要落实风险预警,尽量不出现决策失误,为之后的投资退出留出足够的管理空间。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优化内部资金结构,结合自身的股权投资财务管控需求,引进相应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其次,国有企业还应该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定制专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与当前的股权投资特征相契合,加强软件设施水平;最后,国有企业还要合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与政府部门之间、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和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投资信息和财务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加快业财融合进程,消除沟通壁垒,以便于将财务管控渗透到股权投资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控。
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是再科学的股权投资方案,还是再完善的财务管控体系,都需要由“人”来执行,因此,国有企业在针对股权投资开展财务管控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重点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例如,企业可以定期为财务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普及股权投资和财务管控理念,帮助财务人员理清二者的关系,深刻认识到财务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确保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熟练运用各类系统设备,满足信息化时代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要求。
另外,企业还要完善内部晋升机制,多为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财务人员提供岗位晋升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主动积累与股权投资和财务管控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广大国有企业要想在股权投资中有效开展财务管控工作,首先应该加强业态融合,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大投前财务管控力度,做好合同管理及税务筹划,同时还要最终关注投资后续情况,提高财务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财务管控在国企股权投资中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股权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