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济南市天桥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到广泛关注,公立医院作为改革重点,相关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应用工作走到了大众的眼前,承载了人民的期盼、希望与更高要求。然而,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控制度仍存在诸多漏洞与尚未完善的地方,严重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实施,带来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的内控制度建设与应用”成为社会聚焦点,引起了大众激烈的讨论。为顺利实施相关制度的建设、提高相关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相关人员必须俯瞰大局、统筹兼顾,针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战略改良,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拟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积极地用中国式办法系统化、规范化地解决医药改革难题。
机制即为工作系统内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由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素共同组成。内控机制旨在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严格的监督、审查、评估、考核、激励、奖励等措施,来维护企业的财务稳定,保障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实现企业财务的合法化、合规化,以及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的健康发展。内控机制建设的一方面是医院的规章制度等软性环境,如责任义务制度等,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会计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内控机制建设的相关硬性指标是岗位分工与部门设置,该机制的实施是依据考核和监督,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方式。
建设财务会计内控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遵循约束原则。即必须约束每一位工作人员,从源头扼杀违规操作现象的萌芽;其次,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根据医院的类型、功能、水平范围,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实际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再次,遵循全覆盖原则。内控机制必须渗透到医院中与经济业务相关的每个岗位,把实施、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控制点落到实处,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然后,遵循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权责分配,在多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遵循适应性原则。管理人员需要依据管理需求、外部环境、风险水平、竞争状况等要素,及时调整内控机制、健全管理制度[1]。
目前,公立医院的领导人团队是医疗人员的占比远大于领导人团队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占比。该模式下的领导人绝大多数遵循传统经验,以行政指挥方式为主要手段,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不深也并不关注相关内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在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环境下,部分医院的改革创新只浮于表面,其内部仍然抱残守缺,多项管理控制措施不符合相关标准、不遵守办理流程,使得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无法衡量[2]。
同时,大部分医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管理者都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缺少从大局观、宏观的角度分析现存问题的能力,轻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将内部控制简单化地理解为一种管理层的审核手段,并没有将其与医疗科室人员相关联起来。基于以上现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广泛的正确运用,阻碍了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未形成分离制约体系
目前,医院的大多数职能部门都是各司其职、相互合作,联系过于紧密导致缺少相互制约、制衡的空间。例如在业务采购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完整采购线,然而在此过程中没有实现职务的分离制约,使得原本毫不相容的职务之间产生联系,缺乏独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展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行为的可能性,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3]。
2.未形成授权批准、财产保全控制体系
部分公立医院对于交易事项并未发布相关文书、通知来公示授权批准的各项细节问题,而且对于相关财产的管理、使用等内容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增加了交易风险和财产风险。
3.欠缺会计系统控制组织架构
会计系统控制的组织架构不完整是造成内部控制环境不佳的根本原因。部分医院会计人员工作内容琐碎复杂,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工配置,导致相关工作人员难以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体系,使得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将内部控制制度变成形式化的内容。
公立医院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考核偏离相关工作规定,通常以业务指标作为衡量财务会计工作优缺的唯一判断,单一化、粗暴化的考核标准脱离了实际工作情况,致使无法针对实际财务情况得到合理反馈、无法落实监督管理的职责。如果财务工作中产生任何问题,单一的业务指标的考核无法追根溯源找到根本错误。
比如是否通过核算成本以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高质量发展计划;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收支;是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出科学规范的防范措施等具体内容,是无法通过简单的业务指标获得准确认知、清晰分析和正确判断的。那么公立医院对财务会计的考核将变成泛泛而谈的形式主义,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与业务风险危机意识,不利于建设、应用和发展内控制度。
成本费用的核算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会计核算系统中的核心重点。它直接与经营成果和收益相挂钩。因此,公立医院可以通过规范财务会计对相关工作的执行过程、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标准等方法来有效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但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上对于成本核算的管理仍旧存在不足,核算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复杂烦琐,相关工作人员形成了过度依赖数据的陋习,相关报告只是简单化的数据堆砌,缺乏动态了解与深入分析,容易忽略成本费用核算中的潜在问题,甚至产生成本费用的不必要浪费,阻碍了公立医院的经济发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实际运用,从而影响公立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提升经济效益[4]。
在防止出现财务风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但是,在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中,一般都缺乏一套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机制。管理者更加注重的是资本的运用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与其在经济活动中所伴随着的各种风险,对风险评估和动态辨识的认识不足。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共医疗机构的运营。所以,在公共医疗机构中,财政风险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全的机制,才能奠定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基石,推动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作为管理层,应该增强内控意识、优化管理结构、明确权责分配、建立财务集中管理制度,重视体系建设与制度执行情况,注重会计审核以及检查监督,打压违规操作,并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内部制度。管理层也可通过合法合规的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内控执行情况的考察,督促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医院领导层还需要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立足全局,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内控制度作为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组织因素应当被给予高度重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贯彻内控意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制约,立足实际,落实到方方面面,不做无本之木。
第一,医院应做到合理分工并区分各部门的不同职责,也要做到不专制集权,尊重财务部门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平衡管理层和内控部门的关系,不允许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达成和谐统一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建立符合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指导相关工作,发挥内控制度的真正作用。
第二,公立医院应当组织职工对内部控制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学习并深入了解,增强职工个人的内控意识,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管理要求,构建合理的奖罚机制,通过科学的考核来衡量员工,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价。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预防管理相结合,与成本费用核算相结合,从而降低风险,减少成本费用浪费,提升经济效益。
第三,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建立独立的内审组织,以确保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此外,医院还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常规训练,时刻注意国家在审计领域中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动态,保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不落伍。同时也要提升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廉洁度,实现对公共医疗机构的权威性。这样有利于帮助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医院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现存的问题,推动了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运用,提高了公立医院的整体运营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为保障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医院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内部控制机构,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内部控制机构必须包括管理层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制定、修改意见,以达到最优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氛围。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定期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完善其风险预警机制。
在公立医院的实际财务核算中,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对会计核算、成分费用控制等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管控制,并对资金的流向进行严密的控制,预防风险来临。通过对公立医院进行独立的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内部控制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公立医院的自律意识和忧患意识,进而推动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财务核算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不断发展公立医院。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科研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公立医院需要吸取教训,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升级,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内部控制设计,以消除管理上的不规范。在科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公立医院必须设立内审机构,由专门的稽核人员组成,从内部发现问题,追根溯源,彻底从根源解决问题,防止事态复发。
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对资金进行核算,并将其收支情况汇总,由审计机关对其收益和支出目标进行分析。这样通过对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就可以实现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和审计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在科研管理中的资金合理流向,从而使公立医院的技术进步得到有效的提升。消除内部财务核算的壁垒,促进其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促进其在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广泛运用和向上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的问题,可以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评估,探讨其效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以达成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此外,需要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并根据专业指导对其进行整改。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确保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在信息化的今天,医院的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医院带来了一些危险的同时,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主体,医院的财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优越性,并把它运用到财务管理之中,定期对HIS进行全面的检查,核对资金的流向,确保账目和账目相符。此外,在管理与审计方面,必须将两者分离开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并将其作为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管理。确保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正常工作,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软件和软件的使用进行监控,避免因使用计算机造成会计差错。
本文从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公立医院已经把财务和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应用到了医院的整体工作中。公立医院采取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科学研究和内部控制体系等措施,以促进各部门的参与。运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可行的建议。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从多个方面推动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执行,希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