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一、前言
近年来,融资租赁业务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然而融资租赁业务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如果市场主体无法实现对融资租赁风险的事前控制,那么很可能会引发企业的资产风险、项目风险和信用风险。本文以A公司为研究案例,阐述了融资租赁和风险管理的有关概念,总结了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面临的风险类型。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公司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策。
二、相关概念介绍
(一)融资租赁
2018年,财政部印发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文件中对融资租赁的概念和判断条件进行了明确,提出所谓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而且融资租赁是仅针对出租人的概念。市场主体应该基于交易的实质而并非合同的形式对租赁的类型进行判断。通常而言,判断融资租赁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租赁期满时,承租人能够获得对资产的所有权。其次,承租人能够自由选择是否购买租赁资产,同时能够通过对比购买价款和行使资产购买选择权时资产的公允价值来判断承租人是否选择行使选择权[1]。再次,承租人租赁资产的时间占到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最后,租赁开始日,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和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致相当。此外,租赁资产的性质较为特殊,一般条件下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2]。
(二)风险管理
风险是因各种因素导致单位无法实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比如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损失的不确定性等。本文所说的风险特指其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当前并没有关于风险管理的统一概念。有研究认为,所谓风险管理指的是针对企业的全部运行流程和全部风险类型开展的管理活动[3]。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风险管理具有持续性,贯穿在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周期;风险管理是企业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风险管理需要设计完备的组织体系,并调动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对风险的事前控制,要将风险管理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风险管理包含多个子系统,而各子系统之间的目标是相互交叉的。
三、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类型
融资租赁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型主要体现为四种。首先,资产风险。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出租人向承租人出租资产之后,承租人需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对资产进行一定的维护和保养,避免资产出现过度损耗的情况。但承租人很可能会因为对资产的疏于管理,导致资产报废和过度磨损的风险。与此同时,出租人还应对租赁资产的余值进行可靠评估,如果所评估的资产余值同实际存在较大偏差,那么就很可能出现融资租赁资产余值无法到期收回的风险[4]。
其次,信用风险。融资租赁业务属于重要的市场交易,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信用风险。一方面,由于出租方和承租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租方很可能对承租方的资本、品质、能力等信息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融资合同签订之后,承租人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由此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公司人员的素质水平不足,无法实现对承租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深入调查,从而导致公司做出错误判断,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5]。
再次,利率风险。融资业务中的利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期限错配的风险和利率种类错配的风险。利率期限错配的风险是指租赁公司与承租人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期限较长,但是从银行的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期限较短,由此会导致资金流入和资金偿还时间不匹配的风险。利率种类错配是指租赁公司从银行借入的款项多以浮动利率为主,而租金收入则以固定利率确定,而市场利率变动很可能会对租赁公司的现金流量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动而给租赁业务带来风险的可能性。一方面,部分融资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借款。而一旦国家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规模,那么就会削弱融资公司的资金筹资能力,影响融资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很可能会出台各种政策加强对融资业务的监管,导致融资公司无法通过“擦边球”的行为获利。举例来说,2020年银保监会颁布了《关于印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經营规则、监管指标、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要求融资租赁业务在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运行。
四、公司融资租赁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事实上,当前A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还不规范,无法建立覆盖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评价的风险流程体系。一方面,部分公司的信贷决策程序还不完整,尤其是在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比如业务人员无法实现对承租人资本、品质和能力等信息的充分评估,缺少对承租人财务状况的跟踪反馈机制。与此同时,缺少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局限在局部控制和单点控制层面,无法将风险管理渗透到业务运行的前端环节。另一方面,A公司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机制,缺少战略层面的市场风险评估、识别和预警机制,比如尚未建立完整的风险识别标准体系、各部门风险管理的责任还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存在交叉重叠的状况、风险管理存在盲区等。
(二)缺乏风险管理理念
深刻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实现对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事实上,当前诸多公司缺乏风险管理的理念。首先,A融资租赁公司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理念。部分公司无法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关系,将业务扩张和风险管理对立起来,因此为了能迅速提升盈利能力,部分公司甚至违规经营。其次,缺乏差异化管理的理念。不同地区的租赁业务以及不同的融资租赁类型都存在着差异化的风险。在实践中,A公司未能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而是采取了同一化的风险预案。最后,公司基层员工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基于经营指标的压力,部分基层员工习惯采取多种手段获得融资租赁业务订单,缺乏合规经营的意识和风险管控的责任感。
(三)缺乏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队伍
融资租赁业务的实施和风险管理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因此,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队伍是风险管理的必要人员保障。在实践中,A公司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不足。一方面,融资租赁业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覆盖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会计知识的相关内容。而在实践中,部分公司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素质结构单一,缺乏充足的实践管理经验,对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融资租赁业务问题处理不当。另一方面,A融资租赁公司尚未建立关于风险管理的长效培训机制。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风险计量的能力,但又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公司却未能根据管理人员的知识缺陷制定针对性的培训预案,因此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长期无法得到提高。
(四)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
A融资公司制定的激励制度尚不完善,未能实现融资租赁风险管控的效果。一方面,针对公司决策层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董事会等决策组织很可能会在融资风险决策中出现重大失误,而公司却未能对这种情况开展严厉问责。另一方面,针对基础员工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公司未能根据各部门各岗位在融资租赁业务流程中的职责确定考核指标,也无法采取定量化的方式对员工履职尽责的效果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即使A公司采取定性化的方式得出了考核结果,也未能实施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导致风险管控的考核失去意义。
五、公司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信用评估机制
首先,A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建立信用等级评分机制。融资租赁公司不仅要对承租人的资本、品质、能力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将承租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因素纳入信用评分机制,并要根据承租人基础信息的变动来调整风险评估的分数。基于客户类型不同,融资公司可以分别构建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评分机制。其次,还应该构建信用评估模型。一方面,A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对所构建信用评估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要确定风险模型。公司可利用数据的可得性,通过引入系统客户档案信息进行模型结果计算,所引入信息应该包括客户的人口属性、账户属性、客户消费流水和还款情况等。
(二)构建风险管理战略
融资租赁公司应基于系统观念对风险的预防和防范进行规划,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战略。首先,A公司应在融资租赁业务整体规划中加入风险管理的相关战略,以确保战略和业务的发展相适应,确保融资业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其次,应构建资本约束的风险管理战略。融资租赁公司应严格遵守银保监会的要求,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关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平衡,发展重点业务,以防范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风险。最后,应保证风险管理战略能覆盖已出现的损失。融资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应确定可承受的损失程度,并将损失计入风险管理的范围。
(三)完善风险管理的考核机制
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对公司员工风险管控的效果进行考核,并能以此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奖惩。首先,A公司应明确考核机制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考核的全面性原则,将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纳入考核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并自觉接受公司全体员工的监督。其次,要设计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就决策层而言,A融资公司设计的考核指标应包含财务风险、信用风险、资产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就客户经理而言,可以设计价值创造、质量风险和主要业务为一级指标体系。最后,融资公司还可以应用优序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通过风险考核模型输出定量化的结果。公司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比如对于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员工,可以在绩效薪酬和岗位晋升方面给予倾斜。
(四)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
意识对行为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因此A融资租赁公司必须增强风险管理的理念。首先,A公司应该正确认识融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并将风险的管理作为业务扩张的必要前提。其次,A融资公司还应树立业务的合规意识,积极学习国家下发的各种制度文件,比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领导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向员工宣传风险管控的有关理论。除此之外,公司领导者还应在单位内部大量营造关于风险管控的文化氛围,定期召开针对全体员工的风险管控会议,以增强员工对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价值认同。
(五)建设高水平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A融资公司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打造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首先,应引入高质量的人才。A公司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提升岗位的学历门槛,加强对应聘人员融资租赁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考核。与此同时,公司还应从社会引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充足行业履历的人才。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对于新入职员工,A公司可以采取“传帮带”的培训机制。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公司可以根据员工存在的知识缺陷,制定风险管理的差异化培训方案。最后,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激励。一方面,公司应用优秀文化去感染员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优秀员工的薪酬,加强物质激励。
(六)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能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首先,在决策层面,A公司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是确定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权限、优化和调整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其次,在管理层面,A公司已经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对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合同风险、交易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风险规避和管控对策。最后,公司还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升部门独立性,在公司内部积极开展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
(七)完善融资租赁管理制度
完善融资租赁管理制度,确保融资租赁业务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运行是防控风险的关键环节。首先,A公司应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按照承租人的要求购置标的物,而且提前购置标的物的行为必须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其次,应健全租赁物价值评估体系。A租赁公司应根据租赁物的价值、利润和利率等确定租金。公司还应该加强对租赁物未担保余值的管理,定期评估其是否存在减值状况,并进行相应减值准备。最后,公司应建立资产分类管理和准备金制度。一旦发生资产减值状况,就应足额计提减值准备,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六、结语
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为融资公司经营收益的提升提供了条件。但是收益和风险是相伴而生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管理。在实践中,融资公司还面临着信用风险、资产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风险管控对策。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公司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引用
[1]徐冰.强化融资租赁风险管控 严守金融风险底线[J].冶金财会,2021,40(03):26-29.
[2]魏海丽,相葳.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东方航空飞机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01):53-57.
[3]弓亦婧,刘艳萍.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风险案例探析——以银建汽车租赁公司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1):11-14.
[4]王雪韵.关于企业融资租赁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19):200-203.
[5]霍久真.基于工程机械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研究——以徐工集团租赁公司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67-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