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人生的精彩

2023-08-24 04:41陈玲利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加林路遥农民

陈玲利

最近看了根据路遥先生的中篇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我深深地被剧中主人公高加林面对不屈命运奋发向上,最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精神感动了。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最后又离开土地这样一波三折、大起大落的人生变化过程。

看到高加林因为高考名额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冒名顶替,而不甘回到农村种地的失落与无奈,我替他惋惜。那么优秀的人才,难道命运要对他如此残酷,要生生切断了他的退路?他这样一个文化人,怎能过得了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后来,高明楼帮他找了个民办教师的工作。他虽然心有不甘,但看在父母为他辛劳大半辈子的份儿上,也接受了现实,去马店小学当了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老师,他确实很优秀。他尽心尽力,发挥自己特长;他寓教于乐,把学生带来的农具错落有致地挂在墙上,并配上古诗词,瞬间给死气沉沉的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变成了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连从大上海来调研的大学生陈方明都被他独特的创意吸引了,连连夸赞他独特的审美。他因地制宜,让广阔的大自然变成了孩子锻炼的运动场。学生在田间玩儿滚铁环、斗鸡、跳绳、翻绞绞、老鹰捉小鸡……看着孩子们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劲儿,由内而外散发的活力,洋溢着欢乐的笑脸,我都由衷地羡慕这里的孩子。想想城里的孩子每天被关在教室里,哪有这样酣畅淋漓的体会。看着他们在田间肆意地玩耍,我也开心地笑了。为了让学生增长见识,他带学生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为了让学生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他给学生过集体生日,教学生唱生日歌,让学生懂得了感恩。孩子们的眼睛里发出了生命的光彩。他关注农村教育现状,写的文章《一个孩子的读书梦》被发表于《中国农民报》,让替他名额的高双星在学校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他用自己的点滴之力,一点点地改变了马店小学破旧落后的现状。

他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他当仁不让地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县长亲自为他颁奖。教育改革大势所趋,正赶上农村小学合并,他们学校有了民转公教师名额,他转公的希望最大。就在他满心欢喜地准备转为公办教师时,他带学生去县城看新学校时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顿时让这一切化为泡影。他被取消了公办教师资格,重新回到了起点,成了一个农民。他变得颓废、萎靡、不甘心时,是刘巧珍这个一直爱慕他的女子在身边默默关心他、开导他,帮他打开了心门,让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大大方方地和刘巧珍谈起了恋爱。刘巧珍成了他坚强的后盾。她帮他做农活儿,替他卖馍。他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首小诗,成了当地的青年文学家。他的作品经常被他同学黄亚萍在县广播站播报。在机缘巧合下,他的二爸从部队回家乡任劳动局局长一职。下属马副局长为了巴结上司,用手段把他安排在了县通讯组做了一名通讯员。他和景老师成了同事。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他的文学才能充分得到了发挥。他的通讯报道及时准确,有血有肉。他又自学摄影技术,图文并茂,深得县长青睐。相同的经历,使他和黄亚萍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他和在农村生活的刘巧珍之间隔阂越来越深,最终二人分道扬镳。他顺理成章地和黄亚萍走到了一起。但好景不长,就在他俩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一封实名举报信将这一切毁灭得十分彻底。他的工作没了,他又一次回到了农村。刘巧珍已嫁他人,他的恋人黄亚萍远赴上海,他又成了农民。当他带着深深的自责与愧疚回到熟悉的家乡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乡亲们没有人嫌弃他,反而热情地欢迎他。德高望重的德顺爷开导他,村里人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农民怎会嫌弃农民,劳动不下贱,遇到事怨天怨地哭天抹泪那才丢人呢!高加林才醒悟,从此他不会再怨任何人,也不会再流泪。从这里已经看出高加林开始成熟起来,没有像之前几次被打倒而一蹶不振。他开始思考,开始接受命运的安排,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他放下一切,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他开始像个农民一样生活、种地。他生命中的贵人景老师又一次出现,帮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景老师的一番话使他茅塞顿开:人生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你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你摔过的坑,错过的路,这些可都不是一文不值。“成功”二字本就包括了這一切,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等把这些都转化成为成熟还有坚强,那时你才有资格去面对你向往的未来,世界才会在将来报答你。景老师鼓励高加林继续进行文学创作,走文学创作之路,告诉他文学创作不能只是沉浸在自己脚下的世界,要去了解别人,了解时代大众,通过文学揭露丑陋,揭露愚昧;但同时也要发现美,发现力量,发现别人是怎么面对灾难的,去发现不同的生命状态,为生命鼓舞与欢呼。文学不能只表达自己,还要有激励他人的力量。

景老师现身说法,带高加林去看他的战友—一名退伍老兵。这名老兵在一次缉毒行动中受了重伤,失去了双臂,国家给他安排了军人疗养院让他好好度过余生;但他没有接受这些待遇,而是主动要求回到家乡,植树造林,建设山村。景老师用他战友的亲身经历开导了高加林,让高加林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人活着,就要活得有价值,活得精彩。这是他战友的亲身经历,高加林目睹这一切,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走近这位身残志坚的战友,和他深入交流,他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他埋头进行着创作,白天劳作,晚上创作,他不再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将目光转向社会大众,用自己敏锐的视角,把身边的真实鲜活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记录下来,用细腻的文字表达着内心丰富的感受。他慢慢地接受了自己是一个农民的现实;但当他去县城买东西时,看到供销社同学那副高高在上的城里人派头时,他的内心又被刺痛了—曾经的他是那么优秀,现在却还不如那个学习不如他的城里同学。他边走边和内心做着激烈的斗争,走着走着,他自己想明白了。他对刘巧珍,也对自己说:不管昨天怎样,今后怎样,此时此刻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没有城里人的票券,没有城里户口,那些城里人瞧不起他,自己再窝火,再生气也没用,这就是事实。自己读了那么多书,懂那么多道理,为什么就不能面对现实?要真有本事,真要有能耐,就好好地活出个样子,好好地做个农民。既然跟别人比不了今天,那就跟别人比明天。走到这一步,他彻底想明白了,怨天怨地都没用,这个世界不会接纳一个除了抱怨,什么都没有的人。他不要做一个废物,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笔耕不辍,夜以继日,坚持写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报告文学获得了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奖一等奖。从几百名青年作家中的作品评选出来的一等奖,这奖的含金量可是不容小觑的,这沉甸甸的大奖就是对他努力的认可,他终于靠自己的奋斗从山沟里走出来了。这一次他是踏实的,是坦然的。他对这片黄土地有了深深的感情,是这方生他养他的土地给予了他创作的灵感,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他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令他无限向往的大上海。这是一番广阔的天地,为他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虽然高加林的人生一波三折,但社会也对他不薄,他生命中遇到了很多贵人。刘巧珍、景老师、德顺爷、陈方明、姚阿姨,还有报社的林编辑等,都在他最失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他莫大的鼓励与安慰,帮他解决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需要面对的难题。在他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他们给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让他一次次看到生活的希望。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只要越努力就越幸运,只要自己不放弃,坚持奋斗,帮助你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是你自己的力量感染了身边的人,他们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刘巧珍是他的同乡,一直很佩服学习成绩优异、聪明好学的他,对他是由衷地欣赏,默默地喜欢着他;景老师是他的高中班主任,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样踏实努力奋斗的学生,一直鼓励他走出逆境,坚持文学创作;德顺爷是他们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见多识广,心胸豁达,也很看好他这样有思想的好后生;大学生陈方明在下乡调研中通过和他接触,对他是由衷的佩服,佩服这样一名有追求,有魄力,勇于创新的民办教师;姚阿姨,一位素不相识的面店老板,也被这位朴实有才华的农村青年感动了;还有同样来大上海闯荡的小勇,深深被这位有才华的大哥哥所折服;报社的林总编慧眼识珠,一锤定音选择了这位一没城市户口,二没大学文凭的农村青年就职报社,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就是在这一位位贵人的帮助下,高加林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是,归根结底,他生命中最大的贵人还是他自己,是他一次次在面对生活的不公时,没有被打倒,没有一蹶不振,没有灰心丧气,从失败中一步步走出来,把生活的不公与磨难,当成自己人生的宝贵经验,从失败中找到努力的方向,一次次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他一次次被生活无情地打倒,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一次次重新出发,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呀!有多少人可以像他这样经历这么多生活的磨难,但依然没有失去生活的斗志。我看到了高加林身上顽强的生命力。

路遥先生创作的这部小说源于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小时候的作者家里很穷,他被送去大伯家寄养。大伯十分疼爱他,不想让他一辈子种地,就省吃俭用送他去读书。路遥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秀。在升高小时,他考了第一名。后来,大伯无力供他读书了。他虽不甘心,但也无能为力,只能留在家里和大伯干农活儿。好学的他并没有放弃学习,闲暇之余,他依然会捧起课本看得津津有味。大伯看到这种情形于心不忍,于是就把家里仅有的钱拿出来供他读书,每个月还会给他二十五斤粮票。这已经是大伯最大的能力了,但这些粮票根本不够,路遥只能自己去挖野菜就着饭吃。虽然日子很清苦,但路遥并不在意。他对写作非常感兴趣,一直坚持创作,生活过得也很拮据。路遥短暂的一生,都在与清苦做伴,生活带给他太多的苦難,但他从来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始终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人生》中高加林的遭遇不就是路遥先生真实的写照吗—同样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清贫;同样热爱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同样面对困境不屈不挠,顽强拼搏。

路遥塑造的人物能如此鲜活生动,有血有肉,就是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写《人生》时,他就住在陕北的一个小县城,他描写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真实鲜活的实例。看他的文章真的让人感觉真实、接地气。他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勤劳善良的刘巧珍,敢爱敢恨的黄亚萍,古道热肠的德顺爷,老实本分的马栓……就是这样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构成了这样一部轰动文坛的巨著《人生》。凄美的爱情故事中迸发出的精神光芒和道德激情深深地扣动着读者的心弦。像高加林这样的有为青年,对读者是多么积极正面的引导,让读者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面对绝境时绝不气馁,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怨天,不尤人,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人生靠自己的实力去改变。高加林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作品,让读者看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激情,唤醒了沉睡的心灵。

路遥先生致力于书写平凡生活中的普通大众,他用真情去打动读者,用理想去升华读者,用道德情操去感化读者。看这样的作品,让人不自觉地就能迸发出生命的力量,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心灵沉浸其中,净化灵魂,深度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活出人生的精彩。

四十年过去了,路遥在《人生》中提出的问题依然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思考。历经四十年,作品给予当代青年人以深沉的鼓舞与启迪。在面对一次次命运的磨炼中,高加林精神不断得到升华,这正是原著的灵魂所在,也启迪读者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能清醒地认识当下的困惑,历练出更加豁达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加林路遥农民
《谁赋丹赭染鹊华》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的人们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乾坤清辨园中音——读何加林山水
永远在路上的高加林们——读路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