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悦,黄 东,林梓宜,许韩琳,卢文桐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生态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练江是粤东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干流流经汕头市潮阳潮南区,曾是粤东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主要水源[1-3]。沿岸遍布近千家纺织印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加之当地环保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练江导致水质丧失原有的使用功能。2020年,练江实现了从普遍性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Ⅴ类、再提升至Ⅳ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练江流域截污系统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截污减排效益有效提升,实现进水量、进水负荷、进水浓度明显提高。目前,有关练江流域汕头分段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不多。探究练江流域沿江村落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并基于现有资料与调研结果,针对本区域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练江流域乡村生活污水整治提供借鉴。
练江流域已建成投产13座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79个农村分散式一体化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达98.25万t/d;建成管网7943 km,全面覆盖18个镇(街)。其周边村庄主要采用“源头截流,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到市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提高处理效率。经多方努力,根据广东省入海河流2022年第三季度监测信息显示,2022年1—9月海门湾桥闸断面水质已恢复至地表水Ⅳ类标准;15条重要支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以上,水体恢复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功能。
练江流域汕头分段自然村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四水齐收”,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暗渠化,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基本消除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黑臭水体。同时,为做好练江流域干支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流域汕头段自然村针对个别支流污水管尚未发挥截污作用的,在支流汇入干流的位置进行封堵,设置抽水泵将污水抽入截污主干管或检查井等污水收集设施,确保污水通往污水处理厂处理。针对部分污水管网未能覆盖或进入污水厂水量过大的情况,因地制宜改造村居内坑塘作为截流调蓄池,增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对部分合流污水进行原位或旁路强化处理达标后再外排。
为更好地了解练江流域汕头分段乡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调查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文献调研、市民宣传等形式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潮阳两区村民、乡政府及相关治理单位进行开展。对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两英镇崎沟村、司马浦镇华里西村,以及潮阳区谷饶镇溪美村、贵屿镇仙彭社区、和平镇下寨社区等多个村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1份,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达94%。根据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及服务范围,在练江流域汕头段选择13家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见表1)进行调研。
表1 不同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及工艺
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村民认为生活垃圾(占比26.66%)、工业污染(占比24.65%)、生活污水(占比24.19%)和农业生产性污染(占比22.49%)是乡村水体污染主要原因(图1)。其污染来源主要表现如下[4-5]:①流域沿岸人口稠密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加之流域水资源短缺,对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②以纺织印染和酸洗电镀污染为主的工业污染源对练江水污染负荷贡献量巨大;③流域内环保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垃圾积存量巨大,甚至“下河”成灾。练江流域内生活污染源、面源污染源(以畜禽场污水和生活垃圾为主)和工业污染源(以印染污水为主)的占比分别为62.4%、28.9%和8.7%。陈瀚团队[6]研究表明,枯水期河流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和农田排水为主。可见,越来越多学者认为生活、工业和农业污染是造成练江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图1 练江流域污染主要原因调查
练江综合整治早期进展缓慢,直至2018年后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流域内乡村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调查如图2所示。
图2 练江流域污染程度调查
由图2可知,受访者中认为练江流域现在处于“轻微污染”或“较为干净”的人数居多,分别占40.00%和32.96%,18.87%的受访者认为附近水体“严重污染”,8.1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水环境“很干净”。调查发现,大部分村民认为练江流域水质相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仅小部分村民认为练江流域仍处于严重污染的状态。
练江流域污水厂进水CODCr、BOD5、总磷和悬浮物均略低于全国典型污水处理厂平均浓度;氨氮高于全国典型污水处理厂平均浓度。除总氮外,出水各项指标年均值及平均数均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也均能达到《DB 44/2051—2017练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出水水质较好[7]。
为进一步了解练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团队走访多个村居进行流域内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练江流域水污染情况调查统计
由表2可知,72.92%的村民认为练江基本没有污染,可见练江流域水污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仍有少部分村民认为目前练江流域还存在异色异味、漂浮物、泡沫、水生植物和动植物遗体等污染,猜测可能与少数偷排、乱放和岸边洗东西等行为有关。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参与环保科普活动的意愿强烈,侧面反映练江流域多年大力整治逐渐唤醒大多数村民的环保意识。但练江流域再生水回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周边村民普遍对再生水的认知程度与接受程度偏低。在对符合农业生产用水标准的再生水使用情况摸底调查中发现,可以接受使用再生水进行日常景观灌溉的受访者仅占40.62%,大部分村民对再生水还是存有顾虑或是不了解不接受。在日后工作开展中还需加强对用水紧缺区域村民“再生水”用途的普及。
政府部门应查清、落实好污水流入源头,定期对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开展监测,污水处理不达标或运行不正常要及时整改。不仅要做好监督、设置合理的垃圾堆放点,还要出台相关奖惩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科普活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现有A2/O+MBR工艺需要定期更换MBR膜,工艺能耗、膜清洗药耗及除磷药剂投加量均较高,维护维修专业要求高,抗负荷冲击差,以致成本偏高。此外,在走访练江流域部分污水处理厂时发现,部分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存在差距。例如,有处理厂反硝化沉淀池实际使用情况与商家的宣传描述不符,除SS/TN/TP的能力没得到提升,反而提高了运营成本。污水处理厂处理量随着管网的完善日益增长,但个别管网施工漏接错接及部分街道污水管未接入管网等现象[8]。
练江流域汕头分段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现有工艺条件下出水COD、BOD5、氨氮、TP和TN均已达地表Ⅴ类水标准,且基本达处理极限。COD、BOD5和氨氮通过调整运行工况较易达Ⅳ类标准,TN、TP和SS是现行运营过程及后续再提标的重点处理指标,TN的去除则是日后再提标的难点[9]。现有工艺条件处理效果已基本达到极限,再提标存在一定难度。
乡村受地理位置限制,往往村居分布分散。乡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虽效果显著,但也存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施工困难、低谷期污水排放量小易出现水厂收不到水、后续产生的污泥或杂物再处置等问题[10]。因此,不宜盲目套用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模式,探讨多种处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乡村生活污水的治理。
练江水资源紧缺,枯水期河流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污径比高达5倍以上,单靠截污控源难以解决练江水体严重污染的问题[6]。李依微等[11]选取练江干流20个调查点位进行研究,发现练江干流底质主要受电子垃圾拆解业和印染产业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铜、镉和镍。供水量长期不足成为村民饮水难题。
通过乡村政府广泛宣传和教育,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逐步提高,但部分村民的污水防治意识和卫生习惯仍然较差,社会公众仍有随意丢弃垃圾进河、江边洗衣服等现象。经走访发现,部分村民表示可以接受再生水用于冲厕、灌溉等其他用途,但大部分村民对再生水重新使用存在一定顾虑。
为满足日后水质处理再提标的需求,需持续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这需要健全的运营成本投入,也需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建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宜无限制追求排放标准的提高而消耗大量资源,应充分提升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能,有效利用污水处理厂出水氮磷资源和再生水资源。政企合作应重点放在提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专业运维程度和精细化管理措施[9]。农村生活污水合理选择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组合模式处理。建立健全合理的用水收费制度和污水治理奖惩制度,更加有利于练江污水治理顺利开展。
通过引韩江水来调补练江水,调补水加快水体流动、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加强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也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但调补水工程所兴建的大型水库可能淹没大量土地,导致水土流失、水环境退化、水质恶化、咸水入侵、影响当地物种等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手段建立水质模型,结合实地采集数据,对不利影响和流域未来水质变化做评估预测,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6]。此外,旱季在无可用的水源时,可将治理达标后的污水用作生态补水水源。同时,大力提倡乡村污水再生水利用。
提升村两委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是提高村民参与练江整治的有效途径。由基层干部进行环保宣传,高校可组织师生到乡镇中小学校开展环保义教,以“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练江中。同时,多借鉴各地污水整治的成功案例,并进行宣传与推广。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宣传车、座谈会、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环境整治宣传引导,普及环保法律法规、污染防治、垃圾分类、节水低碳、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环保科普知识,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维护。
必须从只注重项目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确保雨污分流体制的落实监管到位,加强对雨污分流工程问题排查整改,持续加快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提高雨污分流覆盖率。同时,应合理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宣传流域污水治理的情况,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练江流域乡村生活污水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现有工艺条件处理效果已达极限、污水处理模式单一、水资源不足、再生水回用率较低、村民环保意识不够等问题,建议大力推进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建管并重机制,选择简单、经济、有效的处理工艺。同时,各地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资金投入与本地区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打好练江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