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宁 邵修齐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0;2朱拉隆功大学,曼谷 10330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有阳性、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3类,其中阴性症状易导致患者社会心理应激、社会适应和压力调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造成患者精神症状加重或复发[1]。音乐作为一种交流性艺术,本身具有社会属性,研究者发现接受式音乐治疗有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调节能力,改善其自我和谐性等作用,而使用多种音乐治疗技术方法的研究者则在此基础上发现音乐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2-4]。本研究使用音乐治疗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运用,明确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作用。
通过抽样试验,将2021年12月在无锡精神康复中心各病区进行宣传招募的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9.50±13.14)岁,发病时间(19.13±16.31)年。单一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7例(单一使用喹硫平治疗2例,单一使用奥氮平5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1例,常用药物为氯氮平、喹硫平、丙戊酸钠及氨磺比利。小组成员均无家系精神病史,干预期间无人脱落,数据采集完整。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5],病程持续2年及以上,住院时长不低于2年的非遗传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服药情况相似,药物控制下大部分阳性症状消失,能够主动配合干预活动患者;(3)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严重衰退或易冲动、兴奋不合作患者;(2)存在听觉或视觉感知障碍患者;(3)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无法参与治疗患者;(4)与其他治疗时间有冲突患者。
(1)治疗程序。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12周的音乐治疗活动干预,1 h/次,2次/周,共24次,干预工具包括音响、打击乐器、吉他等。每次活动内容根据前次活动小结进行改善,治疗目标将针对患者的需求进行改变。本次试验采用小组主动式音乐治疗方式,前期以再创造式音乐治疗为主,使用支持性层次及认知和行为层次的干预活动,为来访者制定活动计划。治疗末期将转变为创造式的音乐治疗,以歌曲写作为主要干预手段,提高患者自信心[6-8]。(2)评定工具。①SANS:他评量表,5个分量表共24条项目,分值越低,情况越好;②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9]:他评量表,由“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修订后编制而成,共20个项目,分值越低,情况越好;③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SES):自评量表,共10个项目,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SANS、SF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说明小组整体通过干预后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都有所改善;SE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代表患者自信心变强,所以可证明本次干预对小组成员自信心增长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再创造式音乐治疗与歌曲写作对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能够有效改善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提高自信心。SFRS、SES前后期数据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SANS前后分数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病区患者不被允许外出且禁止一切探视,大部分患者的社交能力降低,在此情况持续超半年的情况下,音乐治疗干预活动为患者带来了活力与更多的交流。干预前对已入选小组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成员普遍情感较为平淡,62.5%的成员与治疗师交流较少;25.0%的成员认为自己难以达到治疗师的要求;大部分成员自我感觉较为平常,37.5%的成员对外物兴趣减退;被要求尝试完成任务时,如尝试敲响乐器,25.0%的成员直接选择放弃,62.5%的成员产生了犹豫并勉强能够完成,仅12.5%的成员迅速完成任务。治疗结束后,所有成员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全体患者与治疗师建立了较好的治疗关系,其中75.0%的成员能够主动进行交流,25.0%的成员在治疗师询问后也能够进行回答,在治疗末期被要求完成任务时,全员完成任务(100.0%)并且有12.5%的成员提出了多种演奏及演唱方法。
在治疗前期,治疗师通过改编后的《你好歌》开始,进行改变歌词与小组成员进行对话,询问在病房中的活动或发生的特殊事情,加强与来访者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建立治疗关系。此阶段的主活动多采用改编后的音乐游戏,处于支持性层次的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目的为加强成员的音乐性,为之后调动其主动性做准备[10]。中期活动主要采用认知和行为层次的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及舞动治疗,此阶段的主活动慢慢由音乐游戏转向成员自身的身体上。在了解成员的兴趣爱好以及日常活动后,采用舞动的方式,如镜像,让成员之间开始慢慢建立联系,引导成员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等。中后期引导成员将动作转至乐器,通过演奏乐器[11-12]、改编歌曲、乐器演奏等方式加强成员间的联系,以定期表演方式提高成员的自信心。治疗末期主活动以歌曲讨论及歌曲写作为主。小组成员共同回顾参与过的音乐治疗活动,用语言抒发自己的感想,用歌曲讨论方式回顾治疗曲库中的歌曲,共同讨论当下产生的新感受[13]。围绕未来的主题,由治疗师引导小组成员共同撰写歌词,完成歌词后由治疗师按小组成员喜好为其谱曲,成员共同学习演唱该歌曲,体验成就感以达到提升自信心的目标。治疗师组织成员在最后一次干预活动中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指挥、演唱、演奏、舞动等方式共同展现歌曲。
在长期无法拥有正常社交的情况下,团体音乐治疗可以提供一个患者较为信任的社交环境,同样,不同的干预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兴趣,丰富患者的娱乐方式[14-15]。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自信心进行了量表检测,验证了音乐治疗对患者自信心也有着提高作用。系统的音乐治疗干预活动能够有效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可以提供治疗场地及充足的治疗工具的情况下,医院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音乐治疗干预活动,音乐治疗有望成为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帮助其提高自信心的一种不可缺少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技术方法[16-17]。
作者贡献声明曲宁:设计试验,撰写论文,对知识性内容给予支持,获取研究经费,参与统计分析;邵修齐:实施研究,采集数据,数据分析,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