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母女是如何做到关系这么好的?

2023-08-23 13:02孙凌宇乔雨萌
南方人物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母女桂枝小时候

孙凌宇 乔雨萌

林桂枝与女儿杨京京。图/本刊记者 梁辰

灵魂伴侣

当初怀孕的时候,林桂枝周围的人都一阵惊讶,这个被称为“文案女王”、事业繁忙的奥美创意部上司怎么会选择去当妈妈?林桂枝自己也很愕然,这明显不是她的计划,对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妈妈更谈不上有什么想法,只是觉得怀孕了,必须要把小孩生下来。

剖腹产后第二天回到家,心中涌现的并非初为人母的激动感慨,仅仅是奇怪。她低头看着自己还未完全消下去的胀肚,听见不远处的婴儿在哭,意识到这个由她而来的生命已然脱离自己的身体,像是从漂流瓶里有去无回地倒了出来,从今往后就是独立的了。

过去19年,她和许多父母一样,也看着孩子经历过成绩垫底、被同学排挤等问题,但她没有卖力地为其报补习课,也没有强行让其改变个性。她提醒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可以在旁观察、跟她讨论,毋需过度介入。

看着用与“鸡娃”背道而驰的方式灌溉下、如今比她高出一大截的女儿,林桂枝欣喜地介绍“这是我的灵魂伴侣”。衣食住行之外,两人仍能找到许多话题,而且能够心平气和、友好自在地沟通,女儿不嫌妈妈啰嗦,妈妈不觉女儿蛮横。她们甚至合写了一本记录两人交流读书的书《同窗》,并于2023年5月出版,“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计划说我们必须要如何。”

在女儿杨京京看来,这种关系的出现既不来自刻意的培养,也与地理上的远近无关,更像是水到渠成的巧合。“比如哲学问题我都有兴趣,她正好也有兴趣。”但客观上,近一两年陪伴女儿去英国读书后,林桂枝还是感到两个人的交流多了很多。“我终于明白,这个人可以在思想上跟我交流得很好。”

一次二人在英国小镇散步,拐进小路后看见前面有位老太太拉着两只狗,其中一头是猎犬,浅灰色,修长矫健,煞是机灵。当时她们不约而同喊了出来:“爱玛(《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的狗!”

《同窗》的编辑罗丹妮最早听说她和女儿的关系后,觉得“非常神秘”,“我就觉得还可以这样,她俩还能聊书,而且《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个书是很难读的,我就非常好奇,我说你们要是读下来,还能把聊的内容形成文字,应该非常有意思。”

受此启发,每逢周末,住校的女儿回家,母女二人就一起聊天、吃饭。平日,林桂枝便独自乘公交车去市政图书馆,把聊天内容整理出来。

她们聊《小红帽》《灰姑娘》,“发现我们的看法跟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一个人长大了,自然会长高,长高了便会看到以前见不到的東西”;也聊《沉思录》《第二炉香》,林桂枝问女儿,“你觉得这个母亲怎样?”

京京回答,“她就是很莫名其妙吧,连看什么报纸都要经过她的检查才可以看。”

林接着问,“假如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京京毫不犹豫地说,“我会离开你。”

听到这话的母亲也没有任何不满,只是中肯地附议,“自由可贵,离开很合理。”

前下属东东枪将她们的互动称为“传说中的亲子关系”。在新书分享会中,作为嘉宾的他惊叹,“世上竟然有这种不像母女的母女,读她们的对话的时候,感觉分不清谁是妈妈,谁是女儿,有时像姐妹,有时又像朋友。我在现实中其实并没有怎么见过,可是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它是可能的,是非常真实的,完全是普通人不敢奢望的美好的母女关系。”

拜新书所赐,林桂枝成了众人眼中的育儿专家。同事得知我要去采访她时,立刻希望我能转达她的困惑——前一天晚上她给6岁的女儿讲《西游记》,讲到一个片段时她说孙悟空好像不是很礼貌,而唐僧很礼貌,话还没说完,女儿啪一下把书合上,生气地说,你这么不喜欢孙悟空,那你就不要讲了,我不要听你讲故事。我们与这对母女的对话就从这个困惑开始:

人:人物周刊 林:林桂枝 杨:杨京京

美德是实践

林:我觉得可能不应该下那么多的道德判断。

杨:好像把西游记变成一个教训。

人:但是我同事会觉得,她也只是在表达观点,就像你们在看书的时候也会表达你们的看法一样。

杨:有点居高临下。

林:今天我们是写成稿子会这样,可是我们以前很少会去说这个人如何如何。我们只是享受看书,而且多是些没有目的性的书。比如《忙忙碌碌镇》,讲的是一个镇里头所有动物都很忙,没有任何目的,也没有什么礼貌;还有个绘本讲一个汤匙的生活,它在抽屉里头,它喜欢叉子,可是叉子永远跟它隔着一个格,它就特别不开心,最后它们两个一起上了月球。我自己觉得很好玩,她也觉得很好玩,我们不会说看这个书是为了从中得到什么教训。

她读小学时,我在奥美上班,很忙,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她已经睡着了,我觉得这个是很多职场妈妈都要面对的。我唯一能见到她的机会就是早上,所以我每天六七点就爬起来送她去上学,那个时候我在公司是最早上班的人,不是因为我努力,是因为我要早起送她。

把她送到学校之后,她去教室,我就去她学校的图书馆找书。她念的是国际学校,图书馆有很多书,基本上都是绘本,特别好看。一次借四五本,让她自己看,周末如果我有时间也会跟她一块看。

杨:小时候读这么多很有趣的书,带给我的一个好处就是让我有了阅读的兴趣。现在很多家长都想要培养孩子,一定要给孩子读一些有教训的书或者讲道理的书,其实小时候你会觉得那些道理很枯燥,再说作为小孩你怎么可能明白(那些道理)?我觉得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很好,美德只有亲身经历过、自己做过才明白是什么,美德是实践,并不是理论上的。再说哪怕你背下来了,你做了一件好事,就会觉得,看我多乖,而不是从心里想做好事,是吧?或者觉得我要是不做的话,会怎么受惩罚。这就像教条了,我觉得这样不好。

牛津的市政图书馆,林桂枝天天坐公车到这里将她和女儿聊天的内容整理成文字

春天,杨京京( 右一) 和牛津的同学在一起。图/受访者提供

人:你有提到父母从来都不会打压你的一些怪的想法,甚至会很鼓励,别的决定也都是这样子的吗?他们很少会说你要去干嘛,或是给你一些规定?

杨:规定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建议某一科你这么选的话可能拿分会比较容易,但你不愿意的话,选另外一个就可以。包括最后选大学的时候,我在牛津和多伦多大学之间犹豫,她说都挺好。

林:因为我不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决定人一生的事情,对吧?不见得一定如何如何。

人:有什么事情你觉得是很关键、很重要,你一定会给很强的意见的?

林:当个好人很重要。比方说你看着一个人跌倒,你需要去帮他;你看到一个环卫工人,你不要瞧不起他。我觉得这些是必须要坚持的。

人:看到路边有乞讨的人,你一定会帮助他吗?

林:我几乎都会。

杨:我跟你的看法一样,但爸爸看法不一样。他很奇怪的,我小时候跟他吵这个,他说乞丐可能都是假的,可是你也无法确认啊。

人:你不会认为乞讨的人其实可以靠自己去赚钱、去维持自己的生活吗?

杨:我觉得我没有权利去要求他应该做什么,我不知道他的生活是什么,我不知道他的经历是什么。对于乞丐,你可以说他懒。但其实作为乞丐,他是丢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尊严,这个真的很可怜,很值得同情。

人:最后你爸爸也不会被说服?

杨:对,可是妈妈给我钱就行。

林:对,我给她钱,我说你就给他就好了。我觉得在这些事情上接受大家不一样就好了,没有必要分个是非对错,大家可以讨论,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

爱不是“抓”

人:我看你们在书里的讨论,也是很舒服的那种感觉,不会说我认为一定如何。

林:可能这样子才是一个我们认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真的关心或者爱一个人,你不要抓住他,不要非让他如何,非得要你认同我,非得要你在我边上,我做饭你一定要说很好吃。

杨:其实这不只是爱人之间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这样。经常有人说,考大学、去当官是给父母添光,我觉得如果你必须要求另外一个人来满足你的话,那其实是你自己有问题。

林:我们的意思是,不要通过别人来实现你自己,如果你爱这个人,就爱这个人好了,别希望从他身上得到一些东西来确认你自己。就像那些俗气的歌曲里唱的,你点亮了我的生命,或是你让我完整了,我觉得是很扯的。你不能让对方点亮你的生命,请你自己点亮你的生命,然后大家互相点亮彼此的生命。

人:你是很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看法吗?对身边的人不能抓得太紧。

林:其实是后来(才有的)。实际上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女性都很容易有这种“抓”的做法,因为你的工作要求你这样,项目你要盯紧了,不盯紧就会出事了,所以我必须要抓住。我以前就是这样,而且很严重,当了妈妈之后都是这样。

人:早期这种“抓”的心态比较严重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女儿的?

林:前几天因为这个事情我们有一点不愉快,她觉得小时候我对她很严厉,我跟她的关系不好,可是在我的眼中不是这样。在她的眼中,我整天上班,没时间陪她,只是偶尔会跟她看书,听她弹琴,她觉得我是一个权威的人。

杨:可能因为我小时候一直是一个很害羞内向的人,我特别怕那些很权威的人,我总觉得妈妈有其它事情要去做,我又很怕她那些任务做不完。

林:聊到这件事有点不开心,她流眼泪我也流眼泪,我说你怎么会觉得以前我跟你的关系很糟糕,我很直接地告诉她,因为这件事我感到很伤心,我会把心里最深处的东西都讲出来,她也会很诚实地把她的看法讲出来,最后我说我明白你为什么这样想,她也说我理解你为什么这样想,就很好。我是很喜欢把事情聊开,看一看到底你的角度怎么看。

人:但很多小孩会很抗拒跟大人这么聊。

杨:我覺得小时候确实是比较难表达的,大了之后就好多了,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别人的角度来看。

人:从来没有不欢而散过?

林:很少,我们会聊清楚。而且不仅她在长大,我也在成长,我觉得成长是一生(的事)。通过很多事情,我们互相了解甚至体谅,这个关系就变成,有什么很内心的事情,我都会告诉她。

杨:我觉得中国人有一个不太好,就是(习惯)很不清楚地含糊过去就可以了。

林:很多人会说,哎呀,毕竟是父母,毕竟是母女,就让一下,小孩她不懂。我不觉得是这样子,我觉得他们很多东西都懂。当然你说六七岁的时候可能不懂,可他们慢慢长大,很多时候他们懂得比我们还多。

人:后来观念的转变跟你做广告有关系吗?会不会令你的想法更加开放一点?或者说跟你自己成长的家庭有关系吗?

林:不会,完全没有关系。我觉得自己能够成长,还是靠自己去自省、检讨。通过这几年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包括我说爱不能抓这件事情。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子,年纪大了,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好像所有事情都必须要转一转,要大翻牌,就好像蛇脱了一层皮,好像蝴蝶蜕变,你从那个壳里出来之后会明白一些事情。

无条件的爱

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中,你先生的方式是怎样的?

杨:我爸经常陪我玩,小时候我一直比较喜欢他。我们常常在家里演《西游记》里的情节,他经常是猪八戒,我经常做猴哥。

林:因为她爸爸是唱昆曲的,所以很懂这些表演。她小学的时候每一天都把《西游记》原著揣在兜里,随时拿出来就翻,那本书都翻烂了。

杨:《西游记》的语言其实不难,我们就把它背下来,然后演出来,我觉得很好玩。在通天河那段,猪八戒打了金鱼精两耙,我们就用塑料片来symbolize(代表)金鱼的鳞,很好玩。

人:近几年你跟父亲的交流可能就少一点?

杨:对。我觉得他的观点很传统、很保守,很难改变,对我来说也比较难接受。我知道如果我们开始讨论的话,肯定会跟他有不同意见,所以就没必要去搞一些不太和睦的事。

人:你妈妈有没有一些观点也会让你觉得偏保守偏老旧?

杨:我觉得妈妈很不保守,她挺开放,而且很多角度是独一无二的。

林桂枝与女儿杨京京在咖啡馆交流。图/本刊记者 梁辰

人:比如有哪一些是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杨:她不相信孝。

林:我不相信孝道。我不觉得父母跟儿女之间是什么恩情,我一直都不认为是这样。我觉得爱本身就应该是没有条件的。可是孝成为了一个条件,因为你假定你对他有恩,所以他要回报,这个是尽孝道。小孩诞生是因为一对男女发生了关系,这是一个生理现象。这个小孩没有被征求同意就来到这个世界,生这个小孩的人是有责任把他养大的,你捡一条狗你都要把它养大,因为它是一个生命。你把孩子养大之后,对他要有无条件的爱。

杨:我觉得“无后为大”是一个很过时的道理了,因为其实有些人就是不适合有家庭,我觉得我自己就不适合有家庭,包括我妈也不适合有家庭。家庭让她失去了很多自由,她没有家庭会更好,当然有家庭她也做得很好,可是没有家庭她会更开心。

其实我觉得妈妈很可惜,她一直想写东西,她想写她心里喜欢的东西,可是她这么多年做文案做广告,活得这么辛苦,都是因为家庭要靠她。

林:也不是很辛苦,我觉得广告的钱其实很好挣。

杨:钱很好挣,可是她没有办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林: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很难的。我做了很多年广告,衷心觉得精神凌驾于物质。我觉得今天物质的丰盛程度让人忘了自己的存在,所以需要更多的物质去确认自己的存在,但实际上确认自己的存在不应该是这样。比方说我读《包法利夫人》,通过那么出色的一个作家,我读到那个男人进去看到包法利夫人,他的太陽穴在动,(从这些文字里)我能感受到我存在。

杨:我觉得广告试图告诉你的是,你的快乐是可以从别人、别的东西中得到,可是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你自己。当然并不是所有书都会告诉你这样的道理,不过你可以从一些书中学到。

林:比方说我刚才讲爱是不能去抓的,包括父母的爱,包括你对男朋友的爱,对吧?《挪威的森林》讲的就是不能抓住爱,村上春树还是很高级的。男主角渡边喜欢的就是一个并不爱他的人,他一直很爱对方,但他没有要求对方对他有任何的回报。他没有抓住这个人,完全是像对待一只小鸟一样,我给你谷物,我给你水,你来的时候喝就好。

猜你喜欢
母女桂枝小时候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모녀(母女)간의 어두운 물결
搞笑母女档
卖水果的母女(外二首)
母女小剧场
桂枝香
小时候
好想回到小时候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