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景区语言景观的现状及微更新策略

2023-08-23 14:04黄利民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码标牌泉州

黄利民

(1.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4;2.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89)

语言资源是一种可开发、可利用的旅游产品,它的视觉形式,如景区标识语、旅游广告、书法景观等语言景观,可以使游客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性[1]。因而,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2]。语言景观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研究遗产的语言景观有助于推进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语言景观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商品经济价值[3]67,对语言景观进行微更新,可以较低成本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截至2023 年,我国共有42 项世界文化遗产(含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早期研究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景区的语言景观,考察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一种商业符号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以及旅游对濒危民族语言复兴的影响[4-5]。近些年,研究者开始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的语言景观[6-7],分析多语状况体现的城市形象[8]和影响语言标牌中外文使用的因素[9]。学者在探讨语言标牌的语言种类、排列顺序和语码形式等形式特征的基础上,注重分析语言标牌的内容,指出语言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语言景观规划的建议[3,6,10]。然而,当前研究聚焦实体标牌呈现的语言景观[11],较少考察智慧旅游衍生的网络虚拟语言景观;对世遗景区语言景观的研究以语言学分析为主[12],较少从微更新视角探讨。从微更新视角进行考察既可以拓展语言景观研究的外延,又可以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为此,本文对2021年申遗成功的泉州世遗景区的实体语言景观和网络语言景观进行调查,考察其语言景观的形式特征、内容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媒体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提出语言景观的微更新提升策略。

一、理论基础

(一)语言景观的概念与分类

“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建筑的公共标牌上的语言共同构成了某个属地、地区和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3]25。语言景观根据标牌的主体性可以分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官方标牌指各级政府设立的带有官方性质的标牌,包括路牌、地名牌、各类公共机构大楼铭牌等。私人标牌指私人或企业设立的商业标牌,如店铺招牌、广告牌、海报等。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分别体现了政府的语言政策和民众的具体语言实践[13]26,[14]82。语言景观根据标牌上使用的语言数量还可以分为单语标牌、双语标牌和多语标牌[15]218。

(二)语言景观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当前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问题:语言景观由谁设计?语言景观供谁阅读?语言景观体现了哪些社会语言状况?[16]57-60具体而言,研究者根据语言标牌的设计者将其分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标牌的语言形式特征(如拼写、词汇和句法特征)和目标读者,考察语言景观体现的社会语言状况。例如,旅游景区语言标牌上的语码组合可以反映国家语言政策、民族语言活力、目标国际游客市场等信息。

语言景观的语料收集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研究者在确定调查区域后通过拍摄语言标牌的照片收集数据。除了拍照,研究者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考察语言景观设计者的动机和阅读者的认知效果[15]217。由于城市中语言标牌数量众多,研究者为了确保调查区域具有代表性,往往选择繁华的商业街区和热门的旅游景区。

当前语言景观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框架为Scollon & Scollon 的场所符号学理论(place semiotics)。场所符号学研究置放在具体场所中的符号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包括语码取向(code preference)、字刻(inscription)、置放(emplacement)三个子系统。语码取向是指双语或多语标牌上不同语言之间的优先关系。一般而言,优先语码置于标牌上方、左侧或中心位置。字刻是指有关标牌上语言的物质呈现方式的意义系统,包括书写形式、材料、状态变化等。不同的书写形式,如印刷体、书法体、字号、颜色等,都可以表征不同的意义。置放则关注语言标牌设置的特定地点所激活的意义[17]。

(三)语言景观的功能

语言景观具有信息功能(informational function)和象征功能(symbolic function)[13]25-27。信息功能指语言景观可以充当某一语言社团居住的地理区域的独特标记,标示与居住在相邻区域的其他语言社团的边界。同时,如果公共标牌上大量使用某一语言,这就表明人们可以在相关区域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获取语言服务。象征功能是指语言景观可以反映语言的权势、地位和民族语言活力。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公共标牌上是否包含本族群语言会影响人们对其价值和地位的认知[13]27,[15]216。Landry 和Bourhis 对语言景观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区分较为模糊,二者存在重合之处,其对信息功能的界定类似于象征功能。这使得早期的语言景观研究大多侧重其象征功能,分析语言标牌上的各种语言如何映射权势关系和意识形态。

研究旅游语言景观的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对信息功能的界定回归了提供信息这一基本内涵。Kallen 指出,游客仅仅是在旅游目的地“暂时休闲的个人”,对于语言景观象征的当地各种群体语言之间的权势关系并不十分在意[18]270。他提出,如果把语言景观看做一种话语形式,语言标牌就是本地化的交际行为,它可以发挥四种信息功能:指示功能(指示地点、时间、人物等)、行为功能(规范、劝告、邀请等)、互动功能(问候、告别、幽默等)和认知功能(景区概述、通知公告、介绍历史信息等)[18]274。尚国文对旅游语言景观的概念及其功能进行较为清晰的界定。他提出,旅游景区语言景观是“旅游标牌上的语言呈现”,其信息功能就是“通过各种语言文字为游客传达旅游相关的信息,如方向指引、景点介绍、商品服务等”。其象征功能除了传统的透视多语地区语言的活力、价值和地位之外,还可以传达异域情调、历史感、好客等功能[2]47-48。旅游景区多样性的语言环境体现了对具有不同语言背景游客的友好和包容,有助于塑造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城市形象[3]66。

旅游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还体现为它蕴含历史文化、符号资源和商品经济等多重价值[3]66-67。首先,旅游景区中石刻、楹联、牌匾等语言标牌,通过字体选择(如篆书、行书等),语体选择(如古诗词、文言文等),内容选择(如介绍相关历史名人、文化事件),以及艺术设计(如古朴、雅致的风格)等手段,多维度呈现旅游空间的历史文化风韵。其次,双语和多语标牌上的语码可以展现符号资源价值。多语标牌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字体大小和排列顺序上的差异突显优势语码(preferred code)[17]120。例如,在国内景区的多语标牌中,中文占绝对优势地位,英文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为首选外文,这说明中文和英文是被突显的符号资源。最后,语言景观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商品经济价值。鉴于语言景观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是重要的符号资源,在语言景观设计中(如店铺招牌、商品包装),人们往往融入象征地域文化的语言符号,如东巴文[19]、藏文[20],实现语言的商品化,获取经济效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泉州世遗景区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收集图片数据,运用场所符号学理论中的语码取向和字刻两个子系统进行分析,进而考察语言景观发挥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22 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这些遗址分布在泉州下辖的9个县、区,大部分遗址集中在狭义上的“泉州”,即泉州市区。本研究选取11处古迹遗址的语言景观作为考察对象,调查区域以泉州市区的遗产点为主,具体包括: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德化窑址、安平桥。调查小组于2022 年1月19 日至26日使用影像记录和文字记录的方法,对遗产点内部及周边设立的景点标识牌、路牌、地名牌等语言景观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仅限官方标牌,不涉及私人标牌。语言景观载体以实体标牌为主,以标牌上二维码所链接的网络语言景观为辅。

调查小组完成语言景观照片的拍摄后,对照片进行分类、标注和统计。语料图片以遗产点的名称命名并根据标牌功能和使用特征进行分类编号[21]。标注的内容包括语码种类和语言优先顺序(如语言排列顺序、字号大小)[17]。语料分析主要采用量化方法,统计各类标牌的数量及比例[15]218。语料统计遵循Backhaus确立的标准,将每个语言标牌无论其大小均看作一个分析单位[22]55。

三、泉州世遗景区语言景观的现状与问题

(一)实体语言景观现状

1. 语言标牌分类与语码组合

本次调查共收集语言景观照片484 张。照片主要分为3 类,包括景区标识牌、遗产标识牌、其他公共标牌(如路牌、街牌、书法石刻、临时告示牌),分别占72.7%、11.0%、16.3%。景区标识牌占据主体,包括景区导览图、方向指示牌,以及景区内部介绍遗产知识的展览牌。遗产标识牌是泉州市近几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和实际需求构建的一套申遗标识系统。部分遗产点内保留有较多古代遗存的书法石刻。不同类型的标牌采用不同的语码组合,具体如表1 所示。不同类型的语码组合既能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也是不同时期景区语言景观规划的产物。

表1 不同类型官方标牌的语码组合Table 1 Language codes on government signs

如表1所示,景区标识牌包含多种语码组合,以中英双语为主,以中英日韩、中英阿、中英日韩阿为辅,如图1a~1d所示。阿拉伯文出现在清净寺和伊斯兰教圣墓这两个遗产点。遗产标识牌以中英双语为主,如图2a~2b所示。景区标识牌和遗产标志牌全部包含了中英双语,体现了国家对旅游景区语言服务的要求。其他公共标牌中,路牌和街牌较多使用中文和拼音组合。书法石刻以中文为主,部分石刻为阿拉伯文。临时告示牌全部使用中文。

图1 景区标识牌Fig. 1 Tourism information signs

图2 遗产标识牌Fig. 2 Heritage signs

景区官方标牌中多语组合设计已经成为主流。在2016 年,厦门鼓浪屿世界遗产周边的官方标牌中开始出现了中英日韩四语组合[6]56。泉州在申遗过程中,位于5A 级景区的遗产点内新设立的标牌全部采用了中英日韩标牌,如图1d 所示。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如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0.3%的官方标牌使用了中英日韩四语标牌[23]157,云南丽江古城语言景观中超过一半的标牌使用中文、东巴文和英文三语组合[5]37。究其原因,这种语言景观设计方案既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也彰显了景区的地域特色。根据《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T 31384—2015),“导向要素中的文字应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根据当地少数民族聚居情况和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情况,可选用相应的少数民族文字或其他语种的文字。”丽江古城选择在语言景观中加入东巴文是为了突显当地生活着纳西族这一民族特色。泉州的语言标牌在中文和英文的基础上加入日文和韩文,则是基于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考虑。泉州每年接待大量境外游客。根据《泉州统计年鉴2019》,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8年,泉州市境外游客数达178.04万人次[24]。由于日本和韩国是两个重要的境外客源市场,语言标牌中增加日文和韩文是为了更好地为来自日韩的游客提供语言服务。

2. 语言标牌多语状况与优先语码

语言标牌中各种语码的使用情况如表2 所示。其中,使用了中文的标牌占比为95.2%,英文为80.3%,其他语码按占比依次为阿拉伯文、日文、韩文。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应使用规范汉字。官方标牌中文的使用比例之所以未达到100%,是因为清净寺和伊斯兰教圣墓这两个遗产点中保留了部分纯阿拉伯文的古代石刻。本次调查将这类石刻也作为官方标牌纳入了考察。

表2 语言标牌中各语码的使用情况Table 2 Multilingualism on language signs

从语言优先顺序来看,中文为绝对优势语言。在双语和多语标牌中,中文为排序第一的语码,字号最大。排序第二的为英文,字号仅次于中文。阿拉伯文、日文和韩文排在英文之后,三种语码字号相当,但均比英文略小。可见,英文在外文中居优势地位,原因在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能够为游客提供信息,缓解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象征着现代化和国际化[2]50。

语言标牌中的阿拉伯文体现了泉州世界遗产的特色。阿拉伯文景观仅出现在清净寺和伊斯兰教圣墓,同时发挥了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一方面,从遗产点内部的展览可以得知,这两个遗产点每年不仅吸引大量国内信众前来朝拜,还时常有来自中东国家的官员和游客前来参观。语言标牌中的阿拉伯文可以为通晓阿拉伯文的参观者提供游览信息和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清净寺和伊斯兰教圣墓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代表多元社群的遗产要素。它们是宋元时期从波斯、阿拉伯远渡重洋来泉州经商的商人及其族群的历史物证,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商贸与文化交流的产物。留存于古代石刻中的阿拉伯文象征着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相比较而言,阿拉伯文景观的信息功能弱于象征功能。通晓阿拉伯文的外国游客数量较少,而在泉州本地以及国内其他地方,除了清真寺的阿訇外,绝大部分信众对阿拉伯文的识别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广大信众而言,阿拉伯文景观主要不是发挥信息功能,而是象征信仰文化[25]。

(二)网络语言景观现状

泉州主要有两套智慧导游系统,均可以通过扫描实体语言标牌上的二维码进行链接。第一套为申遗前设立的泉州语音导游系统(图3),宣传口号为“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路起点”,其二维码链接目前已经失效。第二套为申遗成功后设立的新系统(图4),扫描二维码,可以链接到各个遗产景区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该系统由“海丝泉州文旅之声”公众号(图5)、“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公众号(图6)及官方网站三个部分组成。

图3 泉州语音导游系统Fig. 3 Quanzhou Audio Guide System

图4 泉州世遗景区网上导览系统Fig. 4 Online Guide System of Quanzhou World Heritage Scenic Areas

图5 “海丝泉州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Fig.5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of Voice of Cultural Tourism in Maritime Silk Road- Quanzhou

图6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微信公众号Fig.6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of Quanzhou:Emporium of the World in Song-Yuan China

从信息内容来看,目前处于运行状态的新系统建设较为完善。“海丝泉州文旅之声”公众号每日更新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的推文,介绍泉州文旅活动。公众号内下拉菜单可以链接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公众号及世遗项目官方网站,如图5~6 所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公众号约每周更新一次,推文主要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讲座及文化展演活动。从语码来看,公众号主要采用中文单语,仅有世遗项目官方网站使用中英文双语。

(三)语言景观存在的问题

泉州世界遗产语言景观总体规范,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调查发现,语言景观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实体语言景观语码组合不统一。景区内不同时期设立的标牌并存,采用多种不同的语码组合,容易让标牌的阅读者,尤其是不通晓中文和英文的外国游客感到信息困惑。其次,多语标牌中的外文种类未反映最新的外国游客客源市场变化。新设立的多语标牌主要采用中英日韩组合。韩国虽然在2012 为福建省外国入境旅游第5 大客源国[26],但是近几年来已经不在前八之列。相比而言,从2015 年开始至2019 年,马来西亚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稳居福建省入境旅游客源国首位[27-28],而当前语言景观设计中较少考虑来自以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盟国家游客的语言服务需求。最后,在网络语言景观中,智慧导游系统的互动功能不足,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智慧导游系统虽然采用了微信公众号平台,但目前仅有分享、收藏、点赞等简单功能,在游客互动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四、泉州世遗景区语言景观的提升策略

针对泉州世遗景区语言景观存在的上述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进行微更新。微更新(microregeneration)强调对城市实施有机更新,避免大拆大建,采取渐进式、小规模的更新,注重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和社区自治[29],以实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目标。

当前,微更新研究主要关注物质形态更新,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角度进行老旧建筑修缮、空间肌理梳理,促进城市“新陈代谢”。较少探讨如何对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景观进行微更新。同时,也未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应采取哪些微更新策略,以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语言景观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从语言景观角度进行微更新,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的两点不足。具体而言,语言景观微更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首先,统一语言景观的语码组合,在新的语言标牌中加入马来语。更换旧的语言标牌,新设立的语言标牌使用统一的多语标牌。决定语言标牌上的语码种类,尤其是外文种类,应充分考虑语言景观的商品经济价值。根据游客群体的国别构成情况,判断游客主体的语言服务需求。可参考当地近些年的旅游发展年鉴和入境游客来源国排名来设置除中文和英文之外的其他语码的种类和排序[3]66。根据泉州市近五年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数据,建议调整语码组合中的外文种类及顺序,考虑在新设立的语言标牌中加入马来语,以便更好地为东盟游客提供语言服务。选择马来语的原因在于它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均为官方语言,与印尼语相似度高。而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位列近年来(2015-2019)福建省入境旅游的八大客源市场[27-28]。同时,语言标牌中加入马来语这种东盟语言,也可以彰显泉州“一带一路”合作的区域特色。

其次,把语言景观用作一种碎片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公众传播遗产文化。注重网络语言景观载体的开发,实现实体语言景观与网络语言景观的有机融合。具体而言,在世遗景区附近增设语言标牌。将介绍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的网络链接制作成微信二维码,打印在公交站或地铁站的地名标牌上。市民或游客可以利用候车或乘车间隙等碎片化时间扫码阅读,进行碎片化学习。相比传统的实体语言景观,由二维码链接的网络语言景观具有制作和维护成本低、更新便捷的优点。网络语言景观的内容设计要符合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可以参照微课的设计要求,从‘微’入手,形成微内容、微视频、微素材与微反馈的循环[30]。

最后,注重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和社区自治,搭建历史文化虚拟共享空间。开发世界遗产微信小程序,构建知识互动平台,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参与地方文化知识的分享、问答、互动。知识分享可以是老照片、故事,也可以是音频或短视频。为了促进语言景观的微反馈,可以借鉴知乎模式,在小程序设置文化互动的功能。市民或游客可以就文化遗产知识进行点评、提问或回答。同时,鼓励青年人利用微信朋友圈、快手、抖音等网络多模态语言景观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扩大受众群体,让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其与城市文化共生共融。

五、结语

实地考察发现,泉州世遗景区的语言景观同时发挥旅游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多语码组合在语言景观设计中成为主流趋势;在语言标牌中,中文占主导地位,英文在外文中为优先语码,阿拉伯文则作为宋元时期多元社群遗产要素的象征得到了突显;网络语言景观建设较为完善,新设立的智慧导游系统主要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符合最新趋势。表明政府相关部门对泉州世界遗产进行了合理的语言景观规划,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语言政策,运用语言景观突显了遗产要素。但语言景观中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语言景观的语码组合不统一、标牌中外文种类未体现最新外国游客客源市场趋势、智慧导游系统的互动功能不足。建议统一语言景观的语码组合,在语言景观中加入马来语;把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碎片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公众传播遗产文化;注重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和社区自治,搭建历史文化虚拟共享空间。

本研究对新媒体时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由于本研究采用研究者的客位视角对收集的语言景观图片进行分析,提出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以尝试综合运用主位和客位视角,在影像记录语言景观的基础上,对语言景观的设计者和阅读者(如居民、游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考察语言景观的设计动机与实际认知效果的差异,从而提升研究发现的解释力。

猜你喜欢
语码标牌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标牌如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某微型客车尾门标牌脱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