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宽凡 温永双 魏亚琼
连云港市中医院血液净化室,连云港 222000
按照相关数据统计得知,我国每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发病率约为10%,若没有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患者晚期病死率将超过25%[1]。该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体征,但受到疾病和治疗等基础因素的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也会比较差[2]。为此,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期间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特别关键。在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常规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还是存在积极改进的空间,对患者的专业性和可行性护理措施落实较弱,患者因行为态度或行为意向存在偏差,导致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形成心境障碍现象[3]。因此,有效的血液通路护理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至关重要,通过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及管理,组建血管通路小组核心团队,为患者提供科学性、系统化的护理对策,利于维护患者血管通路的质量,帮助患者改善心理情绪,提升治疗积极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4]。现具体报道如下。
前瞻性研究连云港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抽取的60例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设置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5(50.16±4.87)岁;病程1~5(3.04±1.06)年;血液透析时间2~4(3.16±1.01)年;动静脉内瘘27例、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3例;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肾动脉硬化6例、糖尿病肾病13例;受教育程度:初中6例、高中或大专18例、大学以上6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7(50.49±4.28)岁;病程1~6(3.62±1.14)年;血液透析时间2~5(3.24±1.31)年;动静脉内瘘28例、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例;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肾动脉硬化2例、糖尿病肾病10例;受教育程度:初中4例、高中或大专20例、大学以上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通过临床证实为慢性肾衰竭,且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5];患者配合度良好,且清楚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2)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伴随心脑血管重度病变;存在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期;存在全身性感染或肝衰竭。
本研究经连云港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2-伦理审查(KY)-48]。
2.1.对照组 护理人员在患者透析之前详细为其讲解血液透析的目的、操作流程、相关注意事项等,对患者的疑问实施一对一解答,以此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基础指标进行观测。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仔细观察患者的认知情况和生命体征,针对在透析中出现的动静脉内瘘栓塞、血肿及导管感染、血流量不足等异常现象要及时做出正确处理。面对患者形成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时要快速上报给主治医生。待透析完成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动静脉内瘘按压时间为15~20 min,导管患者需保持敷料干燥,指导患者优质蛋白饮食,让其学会自我评估静脉内瘘的方法。
2.2.观察组 (1)组建血管通路护理小组。该小组成员共计10名,其中由血液透析室护士长作为组长,对组员进行统一化专业培训,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制定护理管理目标,对护理成员日常工作实施监督。安排好护理人员之间的排班表,对患者进行内瘘及导管拍照建电子档案,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评估,同时为护理人员解答在工作期间存在的任何问题。(2)护理流程。在科室内为护理人员进行内瘘穿刺培训,针对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内瘘动态观察,同时对患者穿刺血管实施定位处理,评估其血管周边内部组织结构,定期评估患者的静脉内瘘。对患者上下机以及更换药物严格按照临床最新的技术流程落实,充分预充,利于快速排出透析机器中的气泡,对患者凝血症状起到预防效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无菌操作,佩戴好无菌手套,在对患者进行接管、封管以及换药时均采取无菌措施。(3)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让小组成员对深静脉置管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清晰导管内部的构造和置管位置等操作概念,充分认识操作过程中封管方式及时间等,避免引发感染情况;充分了解内瘘血管手术方式及血管走向,减少动静脉内瘘栓塞、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期由组长举行专业知识讲座,同时对感染病例进行讨论,集中分析病例的具体表现,寻找可能会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并制作出学习视频,方便小组成员反复观看,促进知识的更新换代。(4)定期检查。组长要每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展进行抽查,且组员要做到每日自检,包含现场及跟踪检查等,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或小组成员之间商讨,制定出解决对策,针对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地方,要积极利用开会时间向组长询问。
所有量表均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且整体的评估时间为患者在干预后一同进行。(1)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PB)量表[6],该量表以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和身体负担及总分共同组成,50分为总分,分数低表示患者的负担越低,Cronbach's α为0.829。(2)采取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7]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该变量包含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方式,20个条目,应用1~4级评分法,分数高患者表示更加倾向应用该类应对形式,Cronbach's α为0.920。(3)分析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8],具体为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以及情绪处理等,分数高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越佳,Cronbach's α为0.821。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P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SPB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SPB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观察组应用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SPB为自我感受负担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情感负担干预前15.12±1.56 15.14±1.62 0.049 0.961例数30 30干预后17.49±3.20 19.64±3.73 2.396 0.019经济负担干预前3.84±0.81 3.90±0.84 0.282 0.779干预后1.63±0.55 2.14±0.61 3.401 0.001干预后7.73±1.11 8.46±1.33 2.308 0.025身体负担干预前15.30±2.13 15.78±2.93 0.726 0.471干预后8.11±1.64 9.59±1.73 3.401 0.001总分干预前33.87±4.31 33.82±3.97 0.047 0.963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CMQ评分中面对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分,)
注:观察组应用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MCMQ为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面对例数30 30屈服回避干预后6.10±1.02 6.94±1.09 3.082 0.003干预前18.20±3.23 18.67±3.11 0.574 0.568干预后18.20±3.30 16.04±3.10 2.613 0.011干预前24.06±2.67 24.71±3.09 0.812 0.387干预后13.67±2.12 14.79±2.20 2.008 0.049干预前8.12±3.32 8.91±1.10 1.237 0.221
干预后,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注:观察组应用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干预后10.23±0.88 9.56±0.73 3.209 0.002例数30 30伙伴关系干预前10.73±2.64 10.17±2.83 0.793 0.431干预后14.31±0.55 13.94±0.77 2.142 0.036执行自我护理干预前13.86±3.51 13.01±3.65 0.919 0.362干预后17.71±0.45 17.25±0.60 3.359 0.001问题解决干预前13.11±3.30 13.93±3.27 0.967 0.338干预后19.31±4.34 16.67±3.97 2.458 0.017情绪处理干预前8.03±1.97 8.14±1.73 0.229 0.819
慢性肾衰竭属于肾功能长期退化的表现,全身性脏器均会受到牵连。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当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原理为通过透膜交换血液和透析液当中的物质,将多余的水、代谢杂物以及电解质排到透析液当中,进而起到维护电解质和酸碱代替肾脏的效果[9-12]。但部分透析患者因为缺少对这类原理的认识,在接受透析中可能会出现心理负担,一旦形成过度的担忧,对患者的应对方式和心理情绪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且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对照组自我感觉负担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应对方式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均P<0.05)。以往常规护理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时间很长久,但只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让患者可以顺利的完成透析治疗,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侧重点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安全性[16-18]。由此分析,常规护理在细节上还是存在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关注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实际需求,导致患者的情绪演变形成负担逐渐增加,最后形成自我管理行为欠佳等现象[19-22]。然而,近年我国护理模式逐渐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制定也逐渐增加,观察组提出的护理方式就是新型护理[23]。该护理模式主要建立在原本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护理细节,满足患者在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24]。护理人员对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在患者进行住院治疗期间采用访谈模式,对患者自我感染负担及应对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一对一分析,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方案[25]。护理人员也要定期评估患者情绪情况,及时作出正确调整,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26]。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来介绍消极应对的表现及不良后果,提升患者对消极应付的警惕,进而产生积极应对暗示[27]。由于患者习惯于依赖护理人员,其自护能力就会逐渐下降,而血管通路小组护理是通过为患者全面性服务为核心,使得患者可以有效认识到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引导患者如何进行内瘘干预等,来阶段性提升患者自护能力[28-30]。
综上,针对门诊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改善患者面对疾病时心境障碍有良好效果。
作者贡献声明时宽凡:撰写论文、研究设计与实施、采集数据;温永双: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魏亚琼:论文修改及审阅、研究设计与实施、采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