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奥运“遗绩”解析与现实启迪

2023-08-22 04:57胡亦海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3年2期
关键词:苏联竞技运动

胡亦海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2005 年11 月,美国国务院首次发布关于竞技运动的白皮书Sports and Diplomacy in the Global Arena。在90 页的白皮书中,较大篇幅地谈到冷战期间美国奥运成绩的历史遗憾,颇为羡慕地提及苏联奥运战略的杰出成绩和历史贡献,秉笔直书地写道国家竞技运动强盛的政治功效,直言不讳地指出冷战后美国竞技运动发展的外交趋向,并呼吁美国应高度重视奥运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指出,美国在苏联解体后的15 年里组织各方力量解析冷战期间苏联雄霸奥运赛场的秘密,希望更多的国际社会参与到苏联奥运战略的系列解密工作中,汲取苏联奥运参赛的成功经验,有效提升美国的奥运竞技实力,进一步提升美国体育的国际地位。

2022 年国际田径联合会颁布了奥运田径项目世界纪录。进入21 世纪 20 年代,国际田径运动的许多世界纪录仍然停留在苏联与美国鏖战的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中,男子田赛项目跳跃和投掷8 个单项中的6 个单项世界纪录创造于20 世纪90 年代前,女子17 个田径单项中有9 个小项的世界纪录创造于20 世纪90 年代。需要指出的是:21 世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多来自教育、科技并不发达的牙买加、南非、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等国。比较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和发展进程不难发现,世界竞技运动的发展并非与时俱进。因此,重新认识和解析冷战时期苏联奥运战绩及其成因,对深刻认识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的本质与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苏联征战奥运赛场成就摘记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CCCP),共由15 个联邦(加盟)共和国组成。苏联从成立至解体共参加了9 届夏季奥运会(夏奥会)和9 届冬季奥运会(冬奥会)。苏联参加的最后一届冬奥会和夏奥会分别是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和汉城夏奥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91 年12 月25 日苏联解体。面对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同意原苏联联邦成员国及其获得奥运资格的选手组成“联队”(又称“统一队”或“独联体队”,Unified Team),并以“联队”名义参加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和巴塞罗那夏奥会。因此,本文共统计苏联(含联队)参加的10 届夏奥会和10 届冬奥会。截至2022 年,中国已参加10 届夏奥会和12 届冬奥会(见表1 ~表3)。从这些表中不难看出中苏奥运成绩的巨大差距,因此,理解苏联奥运战略的伟绩及其成因,对我国奥运备战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表1 苏联 (含联队) 与美国夏奥会奖牌统计

表2 苏联 (含联队)与美国冬奥会奖牌统计

表3 中国参加夏奥会、冬奥会奖牌统计

1952 年是苏联首次参加夏奥会。在此之前,苏联一直参加由其支持和举办的一项国际体育赛事,即Spartakiad(斯巴达克运动会)。该运动会与奥运会主旨不同,Spartakiad运动会是工人阶级运动会。1952 年苏联决定加入奥运会,随即停止了国际斯巴达克运动会。但是,Spartakiad 运动会仍以类似我国全运会的方式继续存在于苏联国内赛事中。苏联参加1952 年奥运会的主要目的是在体育成绩方面战胜美国,以便体现苏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闭幕时,苏联和美国同时宣布各自胜利。苏联的理由是:按照前6 名积分算法,即金牌为7 分,银牌为5 分,第3~6 名依次降1 分,这样苏联和美国的总分都为494 分。尽管美国和国际奥委会的算法与之不同,但苏联的强势参赛成绩让本届夏奥会比赛充满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自此,苏联正式开启奥运鏖战之旅。

1956 年是苏联第2 次参加夏奥会和首次参加冬奥会。苏联代表团汲取了1952 年的参赛教训,并进行了4 年的精心备战。结果该届冬奥会苏联共获7 枚金牌、16 枚奖牌,成绩碾压美国。其中,柳博夫·科济列娃参加女子越野滑雪10 km 项目角逐,获得苏联第1 枚冬奥会金牌。苏联夏奥会代表团表现更为出色:体操夺得11 枚金牌,摔跤夺得6 枚金牌,田径夺得5 枚金牌,射击和举重各获得3 枚金牌,男子足球也获得冠军。弗拉基米尔·库茨获得5 000 m 和10 000 m 冠军。最终,苏联夏奥代表团以5 枚金牌、24 枚奖牌的较大优势战胜了美国。苏联冬奥会和夏奥会优异成绩的取得,使其首次尝到重点布局项目、集中优势项群、强化基础大项的战略意义。由此,苏联成功验证了奥运周期备战的训练思想。

1960 年是苏联第3 次参加夏奥会和第2 次参加冬奥会。备战该届夏奥会美国做足了准备:一是该届夏奥会在北约集团的意大利举办;二是奥运赛事首次采用电视对外转播;三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购买了奥运转播权;四是美国希望通过电视向全球展现美国竞技运动的形象和成就。然而,比赛结果出人意料,苏联以绝对优势战胜美国(苏联与美国的奖牌之比为金牌43:34、银牌29:21、铜牌31:16、奖牌103:71)。究其原因,苏联田径项目功不可没,共获得11 枚金牌。在1960 年冬奥会上,美国利用东道主的优势缩小了与苏联的差距,位列奖牌榜第3 名。其中,美国取得最重要的3 块金牌,即男子冰球和男女单人花样滑冰金牌。美国这几个项目的问鼎导致苏联开始规划其冬奥冰球和花样滑冰战略。

1964 年是苏联第4 次参加夏奥会和第3 次参加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前,苏联希望复制胜利,美国则希冀挽回往届失利的颜面。因此,东京夏奥会苏美对抗更加激烈。结果,美国多获得6 枚金牌略占上风,苏联则因多获得6 枚奖牌而聊以自慰。统计发现:本届夏奥会苏联重点项目普结硕果,击剑、体操、水上、摔跤等项目略胜一筹;美国重点项目成绩显著,田径、游泳等项目优势明显,仅这2 个项目就获得27 枚金牌和53 块奖牌。显然,美国田径和游泳项目的长足进步出乎苏联的意料。比赛结果反映苏美两国项目布局的战略重点。尽管本届冬奥会苏联以极大的优势(两国金牌比为11:1)再次战胜美国,但美国田径和游泳项目在夏奥会上的表现使苏联强烈感受到奥运备战危机。由此,苏联开始谋划未来2 届夏奥会的备战方略。

1968 年是苏联第5 次参加夏奥会和第4 次参加冬奥会。在该届冬奥会上,苏联再次获得梦寐以求的男子冰球冠军,同时获得双人花样滑冰金牌,但却失去蝉联3 届冬奥会成绩第1 的位置。美国以1 枚金牌、7 枚奖牌的成绩排名第9,创造美国参加冬奥会的最差成绩。本届夏奥会在墨西哥城举办,这也是奥运赛事首次在空气中氧含量比平原低30%的高原地带(海拔2 259 m)举办。或许苏联运动员不太适应高原环境,抑或是苏联仅将本届夏奥会作为一次战役考虑,总之,苏联此番夏奥会成绩很不理想,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苏联获得男排冠军。由于美国紧靠墨西哥且赛前多次进行赛场演练,因此,美国创造了苏美角逐夏奥会时期的最好成绩。正因如此,苏联发现奥运金牌选手的成长至少需要8 年的基本规律。由此,苏联更加重视未来2 届奥运会的备战工作。

1972 年是苏联第6 次参加夏奥会和第5 次参加冬奥会。在札幌冬奥会上,苏联以金牌8 枚、银牌5 枚、奖牌16 枚的战绩重回奖牌榜首位。其中,仅越野滑雪项目就获得5枚金牌。在慕尼黑夏奥会上出现了3 件震惊世界体坛的大事,即“慕尼黑惨案”(9 名以色列运动员遭到杀害)、“绝杀慕尼黑”(比赛最后3 s 苏联男篮逆转美国男篮)和苏联选手Valeriy Borzov 夺得100 m 和200 m 短跑冠军。最终,本届夏奥会苏联与美国的金牌数定格在50:33,苏联仅田径项目就获得9 枚金牌。对比苏联1964、1968、1972 年3 届奥运会成绩可见:精心备战2 个奥运周期(8 年)是苏联竞技运动重返世界之巅的时间阈值,田径、越野滑雪等项目必须实施至少8 年的长期准备才可能取得佳绩。自此,苏联品尝到跨届奥运备战方略的硕果。

1976 年是苏联第7 次参加夏奥会和第6 次参加冬奥会。在蒙特利尔夏奥会上,苏联与美国的战绩分别是金牌49:34、银牌41:35、奖牌125:94,苏联再次完胜美国。在同年举办的因斯布鲁克冬奥会上,苏联以金牌13 枚、银牌6 枚、奖牌27 枚的成绩问鼎。苏联汲取了1964 年和1968 年2 届夏奥会备战教训,总结了1972 年奥运会的成功备战经验,在夏奥会和冬奥会备战中精心准备,因而获得了双奥佳绩。需要指出的是,本届夏奥会美国首次跌到奖牌榜第3 的位置,而获得1976 年夏奥会和冬奥会第2 名的都是来自东德的奥运军团。东德奥运军团的崛起,不仅是东德运动训练成功的表现,也是东欧集团优势项目成功的反映,更是苏联实施盟国之间重点项目合作布局的结果。

1980 年是苏联第8 次参加夏奥会和第7 次参加冬奥会。该届冬奥会在美国纽约州的普莱西德湖举办。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结果铩羽而归。1980 年夏奥会在莫斯科举办,美国以苏联侵略阿富汗为由,率领64 个国家抵制本届夏奥会。苏联在美国及其盟国缺席的情况下,自娱自乐地以80枚金牌攻城拔寨。1984 年夏奥会在洛杉矶举办。苏联及其盟国为了反制美国同样拒绝参加本届夏奥会。美国在苏联及其盟国缺席的情况下,势如破竹地夺得83 枚金牌。但是,依据1980 年和1984 年2 届夏奥会的成绩,以及1976 年夏奥会和冬奥会的表现,从大概率角度来看,即便苏美两国在1980 年和1984 年夏奥会上直接对抗,苏联的成绩也会碾压美国。需要指出的是,当时东德奥运军团异军突起,其竞技实力有效阻挡了美国强势争鼎的趋势。这再次证明盟国分工合作谋略的有效性。

1988 年是苏联第9 次参加夏奥会和冬奥会。原以为本届夏奥会将是现代奥运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届,缘由如下:一是该届夏奥会在美国的盟国韩国汉城(现名首尔)举办;二是苏美夏奥会选手已12 年不曾交手;三是苏美都想借运动成绩宣传意识形态的优势;四是苏联担心美国复制1964年夏奥会的胜利;五是美国忧虑苏联再次夺取夏奥会成绩桂冠。因此,本届夏奥会前一年,苏美就全方位地开展科训备战、舆论备战、心理备战。韩国为了缓和气氛,精心谱写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开幕式主题歌《手拉手》。当本届夏奥会结束的那一刻,赛事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苏联不仅以领先24 枚金牌的绝对优势战胜美国,而且在男篮、女排和男足项目上也获得桂冠,同时基础大项成绩卓越。苏联在汉城夏奥会的成就也是其当年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取得佳绩的延续。1988 年苏联和东德的双奥战绩再次凸显苏联奥运战略的历史功绩,再次体现盟国之间分工合作的独特功效。这启示我们必须跨届实施奥运备战方略。

1992 年奥运会前,原苏联奥委会的不少精英选手已经通过奥运会资格赛取得了奥运参赛资格,故国际奥委会同意以“联队”的名义将原苏联联邦成员国的选手组成“联队”,作为统一的参赛单位参加奥运会。1992 年2 月8 日由原苏联7 个联邦成员国组成的“联队”参加了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并获得了不俗成绩。1992 年7 月25 日,由原苏联12 个联邦成员国组成的“联队”参加了巴塞罗那夏奥会,最终获得成绩第1 的佳绩。由苏联部分联邦共和国选手组成的“联队”在仓促备战和参赛的背景下,仍能取得如此佳绩实属不易。由此可见苏联竞技运动发展方式和奥运备战模式的红利效应。正因如此,苏联竞技运动鼎盛时期的做法仍是当今世界各国竞技运动领域值得借鉴的重要方略。

综上,追记性地概括苏联鏖战奥运赛场的高光时刻和美苏争霸国际体坛的跌宕起伏,指出苏联跨届奥运备战的深谋远虑和实施盟国合作与国内协作备战的功效。基于此,认为苏联奥运战略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成果是:奥运项目布局成功,后备人才资源丰富,运动训练富有成效,“大球”发展成就斐然,基础大项成效卓著,奥运战略有效达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体育强国赫然挺立,国际影响至今犹存。对比苏联奥运成绩,对标体育强国标准,我国奥运征途任重而道远。必须指出:只有全面总结我国奥运参赛的经验和教训,对标体育强国的有效做法,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奥运战略的发展绩效[1-15]。

2 苏联辉煌奥运战绩成因解析

苏联的奥运成绩如此辉煌绝非偶然。苏联解体前后,欧美国家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分析和讨论苏联竞技运动的发展模式和奥运伟绩的成因,主要从苏联的政治制度、经济保障、文化宣传、教育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竞技战略、训练理论、训练方法、科学原理等角度,对苏联的奥运成绩进行解析或阐释。坦率地说,有关苏联竞技运动和奥运战略成就的主要观点一直以来都有正负两方面的评论。但是,苏联精英选手的早期全面训练、渐进专项训练、高强度负荷训练、放松恢复训练、素质模式训练、技术程序训练、能力融合训练、状态形成训练、周期分期训练、长期系统训练、过程监控训练等受到一致性的正面肯定。这些成功经验和相关学理已在不少专著中被论述过。本文主要从以下10 个方面讨论苏联奥运佳绩的成因,为我国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1 推崇独特的竞技精神信仰

苏联竞技运动的独特信仰主要表现对Spartakiad(拉丁语为Spartacus,又称斯巴达或斯巴达克,抑或斯巴达克斯)的深刻崇拜。Spartakiad 是约公元前 103—公元前71年间的一名角斗士,相传Spartakiad 的一生都在为解放奴隶而斗争,为此,他组织大批奴隶进行军事斗争和军事训练。苏联建国初期,就以Spartakiad 命名国内的各级运动会,旨在以Spartakiad 式的精神确定苏联竞技运动发展的基本宗旨,以Spartakiad 式的纪律形成苏联竞技运动训练条例,以Spartakiad 式的方式挖掘苏联竞技精英选手的潜力,以Spartakiad 式的斗志参与各种国际竞技运动赛事,以Spartakiad 式的教义冲淡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正因如此,苏联竞技运动教育往往渗透着Spartakiad 思想。苏联进入奥运会之前已主办过5 届国际Spartakiad 运动会,苏联进入奥运会后国内的Spartakiad 运动会仍定期召开。显然,苏联独特的竞技精神信念培养了精英选手的竞争素养。

2.2 构建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苏联成立初期就高度重视构建竞技运动的举国体制。1930 年,苏联组建了全苏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苏联体委),负责全苏竞技运动和群众体育的各项工作。1952 年,在苏联体委内设立苏联奥委会,负责全苏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奥运精英选手训练和参加奥运会等诸项工作。苏联政府赋予苏联体委和奥委会的主要职责是以获取世界大赛和奥运赛事桂冠为最高目标。为此,形成了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即举国体制。这一体制有效调配了全国的精神意志、各方资源甚至军事力量等。例如,苏联的克格勃(KGB)多次协助苏联奥委会收集对手情报和内部信息,参与奥运备战的保密教育和监控工作,介入奥运赛事的食宿检查和安保工作。苏联借助这种体制积极推动了全民体育运动,系统培养了各类竞技人才,有效强化了竞技运动的各种功能。显然,苏联由此体制构建了精英运动员的培养体系。

2.3 制定全民性国家体育制度

为了实现竞技运动的竞争、健身、教育、文化、政治、军事、法治等多元功能,1931 年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确定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旨在通过一、二级劳卫制等级制度,激励苏联国民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1934 年,苏联共青团中央建议增添《少年劳卫制》。这项制度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少年儿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30 年代末,通过一级劳卫制标准的人达到600 万人,通过二级标准的人超过10 万人。1939 年,苏联通过了全苏体育节制度并于当年举办了体育节。随后,将每年8 月的第1 个星期六举办体育节定为苏联节日。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苏联政府制定和实施劳卫制和体育节2 项制度,有效激发了国民参与体育的热情,促进了全国竞技运动的发展。此国策全面夯实了苏联国民竞技运动的基础。

2.4 组建合理的后备人才梯队

苏联进入奥运会后,一直实行并不断完善与美国对抗的“奥运战略”。在此过程中,苏联建立并逐步完善运动员培养体系。其运动员培养体系是一个三级训练网:初级是普通少年体育学校、寄宿体育学校和奥运后备人才体育学校;中级是高级体校和奥林匹克训练中心;高级是国家集训队。许多苏联著名运动员都出自这些基层学校,然后逐步进入国家队,如撑竿跳高运动员谢尔盖·布勃卡等。据不完全统计,苏联解体前共有约6 000 所普通和专项少年体校、40 多所寄宿体校、100 多所高等体校。在这种组织体系的指导下,具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通过各种渠道被挖掘出来,在不同类型的少年体育学校接受系统训练,逐步向上级单位输送。这些儿童体校、少年体校、专项体校、寄宿体校和高等体校的构建和“一条龙”上升通道的开启,构成苏联精英运动员培养系统。这奠定了苏联竞技后备人才的基础。

2.5 设置战略性重点竞技项目

为落实“奥运战略”, 苏联在项目布局方面实行了国际分工合作和国内协作的方式。在国际方面,苏联利用盟国优势项目确定训练重点:罗马尼亚重点发展体操、田径、赛艇和皮艇等项目;东德重点发展田径、游泳、赛艇和皮艇等项目;古巴重点发展拳击、田径、摔跤和柔道等项目;保加利亚重点发展举重、摔跤、田径和拳击等项目。在国内方面,苏联利用联邦共和国的传统项目确定训练重点: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主要发展冬季项目(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短道速滑等);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主要发展体操、田径、摔跤、拳击和游泳等项目;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主要发展摔跤和柔道等项目;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主要发展“三大球”、摔跤、体操、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苏联通过国际合作和国内协作的方式,使国际盟国各有任务、国内加盟国各有目标,从而削弱了美国的项目优势。此方略确定了苏联奥运优势项目的格局。

2.6 制定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

苏联根据国家的各个“五年发展经济计划”,有计划地制定奥运战略发展规划。同时,围绕奥运战略目标兴建各种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以便提供更多的体育公共设施。1960—1980 年,苏联政府大力投资体育基础设施,将体育场和游泳池的数量增加1 倍,并陆续建成6 000 余座体育馆。通过苏联的奥运备战经历和成绩不难看出:苏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科学设计至少2 个奥运周期的备战规划。苏联的奥运战略目标十分明确,以夺取金牌和名次第1 为战略任务和目标。苏联的奥运战略工作始终围绕奥运周期进行设计、实施和监控,跨届性地围绕2 个奥运周期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是其重要发明。例如,1964 年奥运会后开始设计未来8 年的奥运备战规划,使其奥运选手得以长期系统训练。

2.7 引入严格的军纪训练元素

苏联竞技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发挥军事功效。此点,通过苏联大力倡导Spartakiad 精神就不难看出。此外,通过苏联体育代表团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军事仪态,以及苏联选手在不同训练阶段参加军事训练工作等,都能看出苏联运动训练倡导严格的军纪元素。苏联精英选手能够不断在奥运赛场问鼎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渗入“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军纪训练思想。苏联的这种举措不仅符合通过竞技运动方式丰富兵源的需要, 也符合通过竞技运动平台宣传意识形态的需要,更符合依靠军纪训练元素挖掘精英选手潜力的需要。通过苏联精英选手备战训练的各种历史视频资料不难看出,其严格自律的训练作风、独立参赛的自主能力和顽强拼搏的参赛精神,都是借助军纪元素实施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塑造而成的。显然,军纪元素塑造了苏联精英运动员的拼搏血性。

2.8 构建系统的运动训练理论

苏联竞技运动的发展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20世纪50 年代N. N. Yakovlev 发现的“超量恢复”机理,提供了负荷安排的基本原理;20 世纪60 年代 L. P. Matveyev提出的“分期训练”理论,提供了周期规划的理论基础;N.A. Bernstein 提出的人体“运动控制”模型,提供了训练控制的基本理论;20 世纪70 年代Valentin Petrovski 创造的短跑训练模式,提供了具体的控制方法。20 世纪80 年代出版的苏联国立体育院校教材《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提供了全面的训练理论。上述代表性成果不仅为苏联奠定了科学训练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出一批产自东欧后移民其他发达国家的训练专家,如Yuri Verkhoshansky、Tudor Bompa、Vladimir Issurin、Anatoliy Pavlovych Bondarchuk 等。总之,正是苏联科学家的贡献,使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形成了概念清晰、内容全面、体例完整的理论体系,促进了精英运动员科学、系统的训练。

2.9 实施创新性训练方法手段

苏联竞技运动的长足进步和奥运比赛的优异成绩,离不开苏联教练员在训练方法上的创新。例如,Yuri Verkhoshansky 创造的“冲击式”爆发力训练方法,是利用肌肉牵张反射原理创造出来的。该方法20 世纪80 年代传入我国,当时称为超等长力量训练方法,美国将其称为Explosive plyometrics 方法。21 世纪后,我国赴美高访学者将其译为“增强式”方法后再传入我国。该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工艺方法(典型方法就是各种跳深练习),主要用于精英选手弹跳能力训练。再如,Valentin Petrovski 创造的训练模式也曾在20 世纪80 年代传入我国,目前我国有人称之为冠军模型训练方法。该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工程方法(典型方法就是短跑模式训练),主要用于精英选手运动训练的过程控制。上述案例均是苏联教练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和工程方法。显然,训练方法的创新强化了精英选手的有效训练。

2.10 发挥体育院所的培养功能

据统计,1981 年苏联就有体育学院25 所,分布在全苏15 个联邦共和国。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是苏联体育领域的最高学府,莫斯科全苏体科所是苏联排名第1 的体科所。苏联体育学院的任务是培养体育师资、精英选手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教练、学科专家。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成立60 周年时,就已培养出68 名奥运冠军和千余名世界冠军、欧洲冠军和苏联冠军。苏联体育学院只设体育系和运动系,多数体育学院还设体科所。苏联体育学院的培养任务明确,即为竞技运动和群众体育培养高级人才。苏联各个体育学院都有不同的专项特色和重点,并接受来自各加盟共和国的各种专项培训、课题研究任务等。这种布局十分有利于推动地方重点项目和国家整体项目的发展。因此,苏联体育学院体现出学有专项、术有专攻、授有专长的特点,有效助力精英选手的专项训练。

综上,本文解析了苏联奥运战略取胜的部分原因,其取胜之道有:独特信仰,成功培育了苏联运动员勇于拼搏的战斗品性;举国体制,有效提供了苏联运动员物质生活的保障条件;体育制度,极大焕发了苏联国民参与体育的热情;梯队建设,有序促进了苏联运动员的系统培养;项目布局,明确了苏联内外盟国的重点项目与各自任务;战略规划,有机衔接了苏联各奥运周期的队伍建设;军纪元素,渗入苏联运动训练的各个方面;理论建设,系统提高了苏联科学训练理论的指导功效;方法创新,积极拓展了苏联运动训练实践的具体手段;高教科研,科学提升了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的发展效益。总而言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因素是苏联获取奥运佳绩的关键。这里应重点指出:我们要辩证地认识苏联征战奥运赛场的经验和教训,唯此,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奥运战略的功效[16-24]。

3 苏联丰厚奥运“遗绩”现实启迪

苏联奥运“遗绩”的现实启迪主要反映在对我国竞技运动和奥运战略发展的重要启示方面。苏联所实施的精神信仰、举国体制、体育制度、梯队建设、项目布局、发展规划、军纪元素、训练理论、创新方法、科教助训等举措富有成效,对提高我国竞技运动和奥运备战工作有启示意义。我国竞技运动必须以此为镜,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笔者认为:系统设计跨奥备战方案、有序形成竞技项目文化、精心制订青少年训练规划、重启“三从一大”训练方针、组建优秀复合型执教团队、有效加强训练过程质量、精益求精专项训练细节、全面强化专业理论学习、辩证发挥科技助训功效等应是当前我国奥运备战的重要议题。这些议题分别隶属于我国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中的战略、布局、文化、规划、方针、工程、质量、工艺、教育和科训等方面。可以预言:这些任务出色完成之日就是我国体育强国展现之时。

3.1 系统设计跨奥备战方案

系统设计跨奥备战方案是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谋划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发挥我国举国体制的作用,积极做好2024 年和2028 年奥运会备战工作。我国巴黎夏奥会备战形势严峻,主要问题有:奥运设项总数减少,举重项目大幅缩减,新兴项目有所增加,备战时间大幅缩短等。为此,要从战役优先角度,精准采用扬长补短方略规划巴黎奥运备战工作。具体而言,实事求是定位巴黎夏奥会参赛目标,强化优势项目精细训练,加强基础大项补短训练,清理各项负面清单,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等。从战略优先角度,尽快启动洛杉矶奥运周期备战工作。具体而言,制定洛杉矶奥运战略方案,强化后备梯队系统训练,明确各个项目备战目标,提出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调动全国力量参与备战等。简而言之,应以巴黎奥运任务为战役目标,以洛杉矶奥运任务为战略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有谋略地落实巴黎奥运会和洛杉矶奥运会的各自任务。

3.2 科学重构项目发展布局

科学重构项目发展布局是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前置任务。这项工作曾在1995 年我国首次制定《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前做过。多年实践证明:当时设置的项目布局为形成我国优势项目格局起到奠基作用。参照各体育强国和我国优势项目的形成特点不难发现,优势项目的形成与民族崇奉、体质、性格、文化等民族学要素和生活环境、海拔、地貌、维度等地理学要素高度相关。例如,高原地带居民耐力素质较好,沿海地带居民力量素质较强。因此,比照先进国家的有效做法、汲取我国的成功经验和地域民族特点,重新调整和布局项目很有必要,使“定项支持”“国省联办”等改革措施发挥效益,促进我国优势项目持续发展、潜优项目力求突破、弱势项目积极发展,促使省运会、全运会、奥运会战略有机衔接,进而实现“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系统实现我国奥运战略的发展目标。

3.3 有序形成竞技项目文化

有序形成竞技项目文化是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竞技运动文化是运动项目文化的集中体现,运动项目文化是形成竞技运动文化的基础。历数我国竞技运动传统优势项目不难看出,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专项特征的鲜明文化特色。例如,我国乒乓球项目的文化特色集中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二是实行训教结合的培养方式;三是尊重个人特点的科学训练; 四是强化思想教育的品性修炼;五是崇尚拼搏精神的相互尊重;六是形成竞争机制的战斗团队;等等。正因如此,我国乒乓球运动才能长盛不衰。反观我国某些长期落后的运动项目,都缺乏反映该项目的文化特点。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鉴于此,应该高度重视竞技项目的文化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有序地形成我国奥运战略发展的文化底蕴。

3.4 精心制订青训发展规划

精心制订青少年训练规划是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基础任务。各个项目应精心制订适合青少训练的长期发展规划,这类规划要旨是:必须明确“兴趣培养、基础训练、学习训练、学会训练、学习竞技、学会比赛、学会取胜”等7个阶段的训练任务、训练目标、过程分期、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负荷安排、考核标准等具体内容。长期发展规划必须提出“为啥练”的思想要求,必须列出“练什么”的系统内容,必须指出“怎么练”的主要方法,必须注明“练多少”的负荷要求,必须写明“练咋样”的评估方法等。一份科学的运动员长期发展规划的主要特点是:各个阶段任务明晰、训练目标量化具体、训练过程分期适宜、训练内容系统明确、训练手段特点突出、训练方案标有案例、训练进度有序体现、考核内容统一规范等。显然,只有精心设计青少年训练规划,才能全面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建设水平。

3.5 重启“三从一大”训练方针

重启“三从一大”训练方针是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我们应该旗帜鲜明、不必忌讳地重启“三从一大”训练方针。近年来,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中屡破世界纪录,苏联精英运动员成功训练案例,日本女排“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示范训练,我国中长跑和竞走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以及“老女排”蝉联3届世界冠军的顽强拼搏战例,都体现一条训练方针——“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实施大运动量训练”,这是通往胜利的不二法宝。重启“三从一大”训练方针的科学依据有二:一是我国许多项目已建立了负荷等级和相应指标,可以精准定位极限负荷;二是许多项目已配齐监控设施和恢复设备,可以确保运动员机体的恢复和实时监控。重启科学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是时代的呼唤,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奥运项目训练的短板问题。

3.6 组建优秀复合执教团队

组建优秀的复合型执教团队是落实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奥运备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支优秀的复合型执教团队就是主导这项系统工程的主体。优秀复合型执教团队的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责任主体的领导体制;二是具有使命担当的主教练;三是具有专项特长的助理教练;四是具有科医参与的保障体系;五是具有分工明确的执教职责;六是具有高度统一的执教理念;七是具有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八是具有严格执教的建队条例;九是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十是具有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目前,为我国竞技体育贡献较多奥运金牌的跳水(47 枚)、举重(39 枚)、体操(33 枚)、乒乓球(32 枚)、射击(26 枚)、羽毛球(20 枚)等优势大项和游泳(16 枚)、田径(11 枚)等优势小项的执教团队都有上述特征。由此可见,只有科学地组建优秀的复合型教练团队才能完成我国奥运优势军团的铸金使命。

3.7 有效强化训练过程质量

有效强化训练过程质量是落实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工程任务。换言之,必须强调训练过程的质量问题。训练过程质量决定赛场竞争质量。运动训练过程的质量主要包括计划质量、实施质量和监控质量。计划质量的核心是指导思想、各类目标、现实状态、训练内容、检测指标和负荷趋势等是否实际、具体、细化;实施质量的核心是任务安排、练习顺序、负荷指标、方法选用、手段应用、场地布置等是否合适、清晰、精准;监控质量的核心是计划设计、实施过程、教练指导、队员反馈、负荷安排等是否有效、适宜、正确。运动训练过程质量是逐次训练课质量的集合。换言之,各次训练课质量是训练过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训练课的质量。当前,应从质量角度理顺三者的关系,提出相关内容的元素、环节、细节的质量标准。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我国各级竞技运动的训练质效。

3.8 专项训练细节精益求精

专项训练细节精益求精是落实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工艺任务。我国优势项目奥运选手的一个共同点是特别注意参赛的各个细节,如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等项目。参赛细节是训练细节的一种镜像,细节决定成败是细节意义的高度概括。抽象地讲,细节反映教练员对训练哲学的理解程度,对专项特征的认识高度,对训练内容的梳理细度,对训练进程的规划深度,对工程方法的驾驭精度,对工艺手段的熟练程度。具体地讲,细节反映教练员对基础阶段技术规范认识的程度,对高级阶段技巧应用的理解精度。应该说,基础阶段细节训练的厚度决定高级阶段竞技表现的高度。因此,必须始终注意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各个细节的工艺训练。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我国奥运精英选手的训练绩效。

3.9 全面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全面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是落实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教育任务。2018 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了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线下线上教材建设工作,经过4 年建设,教材已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对于精英运动员而言,这项工程可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训练动机,全面认识训练内容体系,尽快掌握训练方法手段,深刻理解负荷训练功能,准确领会监控评估结果。因此,须加强各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其中,奥运训练史论、基本训练原理、重要训练原则、少儿训练特点、长期规划设计、周期分期结构、训练计划制订、运动负荷安排、运动训练方法、恢复训练方法、运动素质训练、运动技巧训练、竞技心理训练、素质模式训练、技术程序训练、训练过程监控、赛前负荷调控、参赛程序、赛间训练等,应是各级教练员岗培的重点选题,让训练理论指导训练实践,进而有效提高我国奥运精英选手的训练成效。

3.10 辩证发挥科技助训功效

辩证发挥科技助训的功效是落实奥运备战工作的一项科技任务。科技助训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规范动作、控制负荷、提高精度、监控进程、预防伤病、缩短周期、延续运动寿命等方面。科技助训的产品很多,如: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相关设备可以辅助提高负重下的动作质量;Heart Rate Monitors 相关设备可以辅助调控游泳、划船、自行车等项目的负荷强度;Catapult Playr 相关设备可以辅助捕捉和计算足球、曲棍球等项目的运动轨迹;Shooting Machine 等相关设备可以辅助提高球类运动项目的精度;等等。但是,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些产品的功能,必须充分调动精英运动员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据,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鼓励应用科技助训设备的同时,须辩证发挥科技助训的功效,以便精准提高我国奥运精英选手的训练效益。

综上,本文遴选性地提出我国奥运备战亟待破解的10个方面议题,是基于苏联奥运“遗绩”解析和我国优势项目成功经验的总结。当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不仅限于上述10 点,诸如协会改革、项目管理、基层建设、资格认证等领域的漏洞,甚至腐败问题,都是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极大干扰。这些体制内问题应及时得到解决。本文基于运动训练的角度,希冀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尽快“系统设计两奥备战方案、科学重构项目发展布局、有序形成竞技项目文化、精心制订青训发展规划、重启“三从一大”训练方针、组建优秀复合型执教团队、有效加强训练过程质量、精益求精专项训练细节、全面强化专业理论学习、辩证发挥科技助训功效”等,助力2024 年和2028 年奥运备战。必须强调:只有历史地剖析我国各项目参加奥运会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提高我国奥运战略的效益[25-30]。

4 结束语

以史为鉴,可望未来。本文概述了苏联鏖战奥运赛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苏联取得的奥运伟绩为主要线索,梳理其征战奥运赛场的足迹和主要特点;以苏联奥运战略的演变为历史脉络,重点讨论其奥运参赛的战略规划和方略举措;以苏联鏖战奥运赛场概况为思维导图,择要解析其取得奥运佳绩的关键因素、主要依据及制胜因素(信仰理念、举国体制、体育制度、梯队建设、项目布局、战略规划、军纪元素、理论构架、方法创新和科技助训等)。据此,结合我国奥运备战现状,启示性地提出10 个方面的议题及解决思路。最后,需要指出:只有辩证认识苏联奥运战略的历史贡献,全面总结我国奥运战略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推动我国奥运战略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苏联竞技运动
竞技精神
不正经运动范
花与竞技少女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竞技体育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