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2023-08-22 19:39:44李风玲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23年8期
关键词:抱石傅抱石篆刻

李风玲

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美术大家和中国现代美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究竟是怎样的际遇,成就了傅抱石传奇的一生?

1904年,傅抱石出生在南昌城棚户区一个修伞匠的家里,小名长生。长生家所在的那条街,是各色匠人的聚居地,瓷器店、裱画店、刻字摊遍布。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小长生天赋异禀,他对着瓷器上的图案学会了绘画,跟着刻字摊习得了篆刻,还在装裱店里欣赏了很多名人真迹。他不仅知道了石涛、赵之谦等美术大家,自己也成了远近闻名、能刻会画的小天才。当时的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张先生因为惜才特许他免费进小学读书,13岁的长生第一次走进学堂,老师为他取名“傅瑞麟”。

傅瑞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发奋读书,成绩优异,4年之后被保送到了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艺术科就读。17岁的傅瑞麟鱼跃龙门,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醉心篆刻的他技艺渐精,尤其是仿刻的“赵之谦”印章,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学校的门房动起了歪脑筋,瞒着傅瑞麟把这些仿刻的印章当作真迹来卖,竟无人识破,十分抢手。但市面上突然出现20多枚“赵之谦”印章,收藏者们难免困惑。最后还是一位收藏者的儿子道破了天机:“这是我同学傅瑞麟刻的,我亲眼见过!”真相大白之際,南昌城里的收藏家们恼羞成怒地去学校兴师问罪。校长是爱才之人,他不仅平息了事态,还对傅瑞麟说:“你的手艺这么好,何不以自己的名义刻?”也就是从那时起,傅瑞麟为自己取了一个斋号:抱石斋主人。从此,傅抱石的名字跟随了他一生,并在日后名扬四海。

1926年,22岁的傅抱石从师范学校毕业,做了美术教员。教书之余,他开始撰写《摹印学》,对篆刻的历史和理论进行初步的探究。1931年夏,著名画家徐悲鸿来到了南昌。傅抱石抱着自己的《摹印学》手稿,前去拜访这位自己慕名已久的大师。傅抱石手稿里的工笔小楷和其对篆刻的真知灼见,让徐悲鸿眼前一亮,他为发现了一个艺术奇才又惊又喜。慧眼识珠的徐悲鸿决定帮助傅抱石去日本留学。多方奔走之后,傅抱石终于在1933年东渡日本研读东方美术史。他一边学习一边不懈地刻印、作画,于1935年在东京举办了篆刻个展,引起轰动。其中的微雕作品《离骚》,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一方宽2.2厘米、高4.4厘米的石头上,居然刻了近2500字的《离骚》全文。显微镜下,字字雄健,行距清晰。观者问他为何刻得这么好,傅抱石笑曰:“我是用精神在雕刻。”看似戏言,实为箴言,它道出了一名艺术家用心创作的真谛。

留学归来后,傅抱石在南京中央大学担任教职。当时的江西省主席想让他出任某县县长,但傅抱石的心思不在官场,他刻了一方“不求闻达”的图章相赠,婉言谢绝。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傅抱石带着家人辗转来到重庆,落脚沙坪坝西郊金刚坡下的一个农家院,也就是他日后常在画上题署的“金刚坡下斋”。在这里,傅抱石经历了他人生中最痛苦也最幸福的一个阶段。痛苦,是因为外敌入侵,家国破碎,傅抱石常常借酒浇愁;幸福,是因为山城的重峦叠嶂、青林翠竹给了他崭新的创作激情。他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是辜负了四川的山水。”

一天晚上,酒后微醺的傅抱石饱蘸笔墨,站在画案前。“还我河山”的家国豪情、酒至半酣的艺术冲动,让一向谨言慎行的傅抱石情感突然喷发,他将笔锋打散,放手在纸面上扫刷。他打破了传统的“勾勒皴擦”的程序,逾越了“笔笔中锋”的雷池,一幅粗犷雄健、飘逸洒脱、气韵生动、酣畅淋漓的画作喷薄而出。

一旁的妻子问:“你这是用的什么笔法啊?”

傅抱石答:“我以我法!”

这个“我法”,就是日后响彻中国画坛的独特技法:抱石皴。傅抱石以此开创了自己的画风,也让整个中国画坛为之一振。在一篇文章中,傅抱石这样写道:“中国画的精神,即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也迎来了自己创作的新时代。他说:“中国的画作,可以是繁华景、君子风,也可以是家国情、英雄志。”1960年9月,时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率领一行13人的写生团,从南京出发,历时3个月,途经6个省,行程23000里,用大量展现祖国山河新貌的画作,点燃了一盏时代之灯。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傅抱石被急召进京,和画家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迎宾大厅创作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宽9米、高6.5米的巨幅画作,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蓝本,画面中长城万里、黄河滔滔,云开雪霁之中,一轮旭日喷薄而出,恰是“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因为知晓傅抱石“往往醉后见天真”的创作习惯,周总理还特批了两箱茅台酒。因酒而醺、为江山而醉的傅抱石,让自己的创作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山川烟雨抱石皴,潇湘竹影丽人行。松崖对饮将进酒,满身苍翠惊高峰。”这首诗包含了傅抱石多幅画作的名字,也是对其艺术人生的高度概括。1965年,正处于创作旺盛时期的傅抱石突发脑出血,不幸逝世,年仅61岁。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一生勤奋的傅抱石,留下了数千枚印章和数千幅画作,他为中国美术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猜你喜欢
抱石傅抱石篆刻
视界
户外探险(2021年3期)2021-03-10 03:48:40
抱石
ViVi美眉(2020年1期)2020-04-26 10:09:49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0:54
烟雾溟漠——“迷远法”在傅抱石山水画中的应用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40
傅抱石《古长城下》:凡画山水,得其性情
艺术品鉴(2019年6期)2019-09-02 01:36:58
篆刻
对联(2018年7期)2018-08-02 06:26:14
瑩波篆刻
傅抱石画三峡
中国三峡(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非凡抱石
户外探险(2015年12期)2015-12-15 0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