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里住着夫妻二人,他们有两个儿子,孩子们逐年长大,父母也越来越老。
长子叫常茂,年满二十岁时就结了婚。常茂作为长子,责无旁贷地侍奉年老的父母,但为了让父母晚年不分心费力,一家人仍然住在一起。
小儿子叫常苏,不久也结了婚。常苏在村庄的另一头东拼西凑地建了房子,开始自己独立过日子。但他处境艰难,置备了耕地的用具后,就不剩什么东西向地主交租了。
可是常苏非常勤奋,出工比左邻右舍都早,收工却比谁都晚!
次子生活艰难,长子过得也并不轻松。他不仅要养活老婆孩子,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
虽然两兄弟半饥半饱、操劳不休,但是他们还是兄友弟恭、和睦相处。
有一年秋天,常茂察看自己贮存的稻谷,暗自想道:“我的稻谷不多,统共才十袋,可是弟弟的还要少。我应该接济接济他,还得不让他发现。”
天黑下来,他就背上一袋稻谷往弟弟家里走。路上他碰上一个人,只是在黑夜里没有认出是谁。
常茂把稻谷背到弟弟家里,放下后,就急忙回了家。他想再给弟弟送一袋去。
常茂回到家里,發现家里仍然还剩十袋稻谷,一袋也没少。
他顾不得仔细思量,就又背起一袋稻谷,给弟弟送去。
在回家的路上,他又碰上了一个人,天太黑了,还是没认清是谁。
常茂回家后,同样的情形又发生了,原来的十袋稻谷,仍然还是十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常茂心想:“这么一来,我还得再给弟弟送两袋去。”
于是他又沿着自己熟悉的小道向村的另一头走去。
这次,月亮出来了,把这条小路照得通明,常茂扛着东西走路也轻松些了。
常茂刚走到半途,忽然看见一个人也扛着一袋东西迎面走来。这个人走近时,常茂认出来了,原来是他的弟弟。
常茂问道:“这么晚了,你到哪儿去?”
常苏也问:“这时候,你又到什么地方去呢?”
两兄弟恍然大悟,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常苏也决定帮助哥哥,要把自己的收成分一些给哥哥,他们就同时给对方送去了稻谷。
这就是为什么常茂给弟弟送去了两袋稻谷,自家的稻谷却不见少。
两兄弟哈哈大笑了一阵,又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虽然粮袋很重,但是他们丝毫感觉不到,这自然是因为手足的情谊使重负变轻了。
(选自《民间故事》,胡晓晴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