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权云
沉寂6年后,中国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机制吹响重启的号角。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加快推动各项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CCER市场。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就为此密集发声,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交易系统验收,再到近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出炉,并公开征求意见。
从2017年CCER机制暂停到酝酿重启,中国碳交易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CCER重启又将为市场带来什么新的价值和空间?
CCER,即核证自愿减排量,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作为自愿性的补充机制,CCER和强制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碳交易体系。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告称,由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为了完善和规范相关交易,暂停新CCER的申请受理,但已备案的CCER减排量仍然可以交易。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CCER暂停是存量CCER项目的供需失衡,以及个别项目的数据质量存在问题。
对此,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管余岚表示,碳市场是政策催生的市场,CCER作为碳市场的补充机制,最高占比只有5%。当时正值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蓬勃发展的时期,CCER项目集中登记和签发,而碳市场整体还处于试点阶段,交易规模有限,最终导致CCER项目出现囤积。由此,供需失衡造成了交易价格失衡。
余岚补充道,从技术层面来看,作为典型CCER项目来源的风光发电项目,其自身的技术迭代和降本速度快,而CCER方法学的迭代及申请管理机制的更新相对滞后,也是CCER暂停的原因,“如果说在经济性可行性上没有额外性的话,CCER就失去了其作为自愿性减排机制的意义。CCER的量跟质是要兼容的,质要高于量的权重”。
事实上,这些问题也给CCER重启明确了方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委梁希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政府为避免供需失衡需要做好源头项目把关工作,建立科学的市场预期,聚焦支持高质量减排项目进入市场,避免大量不符合要求、没有额外性的项目涌入市场。自愿减排市场不仅仅需要考虑数据质量问题,还需要考虑纳入项目的质量问题,包括双重计算、额外性、碳泄漏等考虑因素。
根据《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强调“成熟一个,发布一个”,而非之前由审定机构进行批量审定,市场也由此感受到CCER政策趋严。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要使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每一吨减排量的严格签发是其底层保障。对CCER来讲,如果碳市场主管部门统一对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进行管理,CCER项目的公信力无疑会增加,同时也能部分规避国际自愿减排市场的质疑。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此前指出,重启后的CCER审批规则、方法学体系势必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保证自愿减排项目通过审批进入CCER交易市场。同时,CCER项目须在方法学确认、项目审定、额外性论证、边界确定、实施监测、减排量核证等方面配套更加具体、严格的管理规定,以解决当初造成CCER暂停的项目不规范、减排量泛滥现象。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以竹闻名,曾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20%的产值,区域内竹加工企业数量多达921家。2021年,“双碳”目标给安吉竹林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根据相关政策,安吉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
截至目前,安吉通过2轮浙林碳汇项目开发,完成核证面积4.92万亩,累计有21家企业(机构)购买竹林碳汇2.5万吨,交易额172万元,实现村集体年均增收65万元,农户户均增收6751元。
正在运行的光伏发电站。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光伏可申请备案自愿减排项目(CCER)。图/CNS 胡卫国 摄
绿普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碳交易总监颜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区域性质的交易平台,安吉竹林碳汇不仅盘活了当地竹林资源,也带动绿色金融实现了当地农户增收。
对此,余岚表示,“双碳”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地方。CCER重启后,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减排资源并纳入全国范围的交易,对于整个市场将会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目前全国碳市场仅覆盖电力部门的情况下,重启CCER机制无疑可以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到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当中,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碳减排意识,服务国家整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本次CCER重启的重要看点就是能为碳交易市场带来多少增量。
王遥表示,CCER重启能够拓展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范围,除控排行业企业之外,更多自愿减排项目业主也可以参与市场交易,进一步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市场性和交易活跃度,助力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参与碳市场。
此外,基于CCER机制,更多绿色金融衍生品将得到开发,推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发展,为碳市场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投融资渠道。
也有业内分析师认为,对减排企业而言,CCER机制能够增加绿色收益,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相关企业应提高碳资产管理能力,积极参与CCER开发和交易,将减碳项目转化为实际收益。
根据《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全国碳市场到2025年的预期碳价将升至每吨87元/吨,在2030年前将达到130元/吨,这意味着未来CCER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当然,CCER重启进程中一些关键性问题仍不能忽略,比如数据质量。梁希认为,数据质量提升需要不断完善方法学,同时加强第三方核查的力量以及加大政府监管和惩罚力度。长期来看,可以研究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并积极开展试验和示范,但需要客观考虑这些手段的可实施性、经济性。
余岚也表示,进一步收紧的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提升数据质量,给CCER重启后论证额外性提供保障。
目前,尽管CCER方法学存在不确定性,但市场呼声依旧,CCER重启无疑将为碳交易市场带来新的红利机遇。从“双碳”目标长达几十年的进程来看,这场盛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