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背景下的医疗云平台建设探究

2023-08-22 10:30陈楥帅杨伟利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联体医疗机构医疗

陈楥帅,吴 勇,杨伟利

(1.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2.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3.浙江大学校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0 引言

在各家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医联体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目前根据调研,医联体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对其在安全网络环境下的业务协同协作和信息化平台支撑进行研究[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1 系统架构瓶颈和信息化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医院信息化采取烟囱式的建设部署模式。 系统涉及多个厂家,各个厂家采用不同的开发环境、部署独自的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大多采取传统低效的点对点方式。 医院常年忙于做接口,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低效接口工作产生的成本也将不断增加,成为医院的负担。 同时,医院的医疗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据统计,我国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占医疗机构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不足0.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5%[2]。

1.1.2 信息共享度不足

医联体之间,患者信息与诊疗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和调阅,患者个人档案没有通过唯一号在各个医疗机构中信息互通,抽取工作绩效相关数据也比较困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增强网络安全防护,制定智慧医联体建设标准[3]。 其他相关领域专家提出了信息共享以减少患者重复检查和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指数[4]。 同济医院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实现了医疗资源互通共享[5]。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同领域专家提出了建设大数据平台来保护居民健康[6],也有其他专家提出了特定患者整合,通过PACE 注重医疗行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7]。 2018年,美国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初级保健协助(Patient-Centered Primary Care Collaborative)[8]。

2 系统整体架构设想

2.1 搭建医联体信息交互平台

采集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数据后按照管理要求对业务数据需求进行数据清洗、治理和转换,并为医联体业务协同、“互联网+健康”等应用服务与二级医疗机构间对接提供交互服务支撑。

2.2 构建医联体数据中心

将信息服务平台采集转换的数据进行分类,完成集中存储,形成患者主索引、电子病历EMR、健康档案以及管理指标数据仓库,成为医联体数据资产,为业务应用平台提供数据基础。

2.3 建设区域服务管理平台

建设内容可以包括区域影像共享、区域检验、双向转诊、统一检查资源预约等应用。 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和业务协作。

建立医联体内的长效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健康数据质量和可利用性,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监管,辅助决策支持的功能,降低运营成本。

2.4 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

系统功能上可以包括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签约、聚合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云闪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医保报销查询和线上护理平台,为医联体内居民提供相关医疗机构从诊前、诊中到诊后的全程服务,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改善居民就医体验。

3 云平台信息化应用架构

3.1 总体设计

从患者角度,需要优化、创新服务流程,支撑患者从诊前、就诊开立住院申请、入院、在院到出院后随访的一系列服务。

从临床角度,需要借助集成平台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签章等,建立闭环化、智能化、无纸化的临床辅助诊疗体系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从管理者角度,需要建立起包含财务管理、敏感数据管理、医保DRGS 等系统的运营体系,对医联体内各种业务和服务进行监管,辅助医院管理层更加便捷、精准、合理地决策,建立一流的管理体系。

医联体内部通过信息化来支撑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等基础需求,提高临床的工作效率与医疗质量,拓展医疗健康服务范围,功能上满足等级医院和智慧医院评审相关要素,最终实现从功能到业务流程的智慧一体。

医联体外部依托于互联网,为居民提供从寻找医生或科室开始,到诊后随访的全周期可持续化医疗服务,全方位地把握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打造医院品牌。

3.2 数据集成平台服务层

搭建数据集成平台:在遵循国际、国家、省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医联体内统一的数据标准格式和内容,并能进行管理和发布,有数据字典转换和交换协议转换等功能。 在符合该领域标准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包括采集工具ETL、采集脚本的个性化配置、采集监控和日志记录等。 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包括服务总线、数据交换、服务组件等,完成医联体内的数据共享和服务交互。

3.3 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层

建设临床数据中心,实现对医联体内各个医疗机构数据的统一管理,并基于患者主索引,实现患者临床数据的全景视图展现[9],为以患者健康档案为主体的医疗数据在医联体内各系统间的流转使用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途径。

打造运营数据中心是用于院内各类指标体系的梳理以及信息标准化的建立,作为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架构,以数据为基础,为决策指标提供依据。

3.4 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层

搭建面向院内临床医护人员的决策支持模块、患者全景视图、病历结构化检索等应用,以此提高医疗数据的共享与利用率,提高服务效率与医疗质量。

搭建面向医院管理者的综合运营分析、等级评审辅助分析、移动掌上BI、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DRGS,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搭建面向患者的互联网和移动端应用,令患者获得主动、持续的医疗健康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

3.5 数据集成平台用户层

数据集成平台的用户层一般包含居民、医护人员、医联体内各个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卫生监管部门,需要保证用户接入的数据安全和效率。

4 功能应用探究

4.1 患者主索引及病历数据共享

同一医联体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针对同一患者,需要建立患者的唯一档案,使用“唯一号+姓名”来识别患者,患者的处方、病历、检查检验报告、体检报告、住院记录、手术记录通过唯一号关联数据。

患者在医联体搭建的信息云平台上进行病案登记后,可以随时进行数据共享,从而保证了病历信息的连续性[10]。

4.2 医疗影像数据云存储

对医疗影像采用云存储,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搭建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平台[11]。 根据某些医院的使用经验,短期内的数据重复调阅可以依托超融合技术,通过多节点、在线数据压缩、应用优化、快照技术等元素,保证业务量大的时候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和访问效率。 同时,医联体内多个医疗机构需和云存储平台一起形成容灾备份机制。

4.3 建设远程医疗平台

目前5G 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基于此的远程医疗有助于医联体扩大医疗资源的覆盖面,横向上看,从各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让更多患者接受医疗专家的远程问诊或会诊,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医联体服务。 各个医疗机构在共享专家技术与资源的同时,除了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可以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普及到基层[12]。

5 结语

目前,国内医联体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相关标准还不健全,信息安全意识也需提高,做好顶层架构部署和功能设计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如何充分利用IT 技术来保障患者医疗数据的安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医联体发展,仍然是当前卫生事业信息化发展中重点探讨的话题。

猜你喜欢
联体医疗机构医疗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