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和中国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2023-08-21 01:53徐菊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与中国民间故事在故事来源、表达方式、思想内容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又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上显示出差别。本文在比较两者同异点的基础上,阐述民间文学比较研究的价值所在。

一、《一千零一夜》及中国民间故事概述

《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是一部阿拉伯中古时期的著名民间故事集,生动地描绘了阿拉伯的社会生活,尤其展现了阿拉伯浓郁的商业气息,是广大民间艺人、文人作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非一时一人之作。从国王、王后、公主、大臣、仆从、神仙到普普通通的民众等,人物形象众多。故事内容也极为丰富多样,有格言谚语,有寓言童话,有宫廷趣闻,也有航海冒险故事,其中,冒险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四种:其一是旅行,一般是航海旅行的冒险。其二,是为获得某种宝藏而展开的冒险。其三,是为爱情所经历的冒险。其四,是为探索未知世界经历的种种冒险。[1]《一千零一夜》至今仍广为流传,且影响深远。

中国民间故事“是由民众以自发方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口头叙事散文”。[2]中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和多民族融合的格局,孕育了丰厚优美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广泛地反映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善于捕捉民众身上勤劳、善良、勇敢、朴素等闪光点,篇幅相对比较短小,但常常巧中见智、化繁为简、引人入胜。中国民间故事常常散落在各类书籍中,有的甚至还存活在口头传播中,而且随着文化的交流与社会的发展,民间故事增添了许多新的故事元素,并广泛流传。《一千零一夜》和中国民间故事虽同属于民间文学,且两者有诸多相似性,但因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发展状况等的影响,势必会有诸多差异,这些相似及差异性都是本文研究的侧重点。

二、《一千零一夜》及中国民间故事的相似之处

(一)故事来源的多元化

作为民间故事,本土文化是两者首要,也是最主要的来源,但由于受历史、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者又有着其他来源,这就构成了其故事来源的多元化。据记载,《一千零一夜》从八世纪开始在阿拉伯人之间流传,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极为强盛,地域广阔、经济繁荣,东起印度,西至大西洋,因此,在《一千零一夜》真正定型前,除了阿拉伯,其中还杂糅了波斯、印度、希腊、埃及等的民间传说和文学故事。如果稍作划分,其故事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波斯和印度;二是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三是埃及麦马立克王朝。例如,《一千零一夜》中的第一个故事就出自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又如《一千零一夜》中猫和乌鸦的故事与印度《五卷书》第一卷的故事相同,据研究,《一千零一夜》中这则猫和乌鸦的故事是受《五卷书》故事的影响改编而成的,因为《五卷书》早在1—12世纪就已经编纂完成,且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在欧洲和阿拉伯流传开来。

而中国的民间故事,来源同样多元,例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中记载的阳羡鹅笼的故事,“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季羡林的《一个故事的演变》考察了中国流传的故事“中夜起舞踏破瓮”,也指出它源自印度的《嘉言集》《五卷书》,可见印度文化是其可能来源之一。另外,中国和阿拉伯自古以来就交往频繁,陆上、海上皆有通道,经济文化间的交流丰富,民间故事同样在这种交流之内,可见阿拉伯文化也是可能来源之一。虽然两者的故事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不管这些故事来自哪里,都经过了各自民众的吸收、融合及再创造等流程,从而成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故事,这是在故事来源多元化背后独特的相似之处。

(二)表达方式的口语化

民间故事作为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口语化是其突出特点。《一千零一夜》以山鲁佐德给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讲故事为线索,而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带有口语的特色,中国译者将《一千零一夜》又译为《天方夜谭》,夜谭即夜谈,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很多中国民间故事散见于各类书籍中,有的甚至仍存活在口头传播之中,并未见之书面形式,其口语特征也就可见一斑了。

例如搜罗了很多民间故事的南宋人洪迈,他所记录的大部分材料都来自他人的口述,且忠实记录,口语化特色极为浓厚。不仅如此,中国民间故事中还含有大量的方言、俗语、俚语等,地方口语特色比较鲜明。《田螺姑娘》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农夫拨转马头假装逃跑。跑啊,跑啊,跑上了一个大山包。眼看国王就到跟前了,农夫不慌不忙地掏出绿瓶子,拧开盖儿朝地上一扔,就听‘哗啦啦‘哗啦啦一阵响,顿时发起了绿色的大水,翻江倒海一样向国王和士兵们涌去,就听国王的兵马呜噢喊叫,一下子就淹死了一多半儿,以后这个地方就成了鸭绿江。”[3]口语化的词汇在故事的叙述中俯拾皆是,但这并没有削弱故事的可读性,反而显得更为亲切活泼。

(三)思想内容的趋同化

思想内容趋同化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故事情节相似。例如《一千零一夜》中的《第二个僧人的故事》就和中国的《说不完的故事》在情节结构上类似,前者叙述了公主与魔鬼以连续变形的方式来斗法的故事,而后者则叙述了主人公顿珠偷学法术之后,同凶恶的魔法师变形斗法的故事,两者极为相似;《嫉妒者与被嫉妒者的故事》和中国的《两老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而情节的相似,极大可能会在思想内容上相似。

二是故事的寓意趋同。虽然人物不同,情节也不同,但作品所要表达的寓意相似。例如《一千零一夜》中有一篇讲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主要讲兄弟俩因为父亲的遗产“铜拐杖和皮帽子”争夺不下,让哈桑裁决,哈桑以抛石捡石的方式让兄弟俩追抢,哈桑趁机拿了宝物远去,这则故事与中国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意相似。

三是人类共通的深层心理。例如《一千零一夜》中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渔翁的故事》等,中国民间故事中则有《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都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渔翁撒网捞瓶、开瓶遇魔、智斗恶魔、装魔入瓶,一系列的叙事巧思让读者看到了渔翁的聪明勇敢,其凭借自己的聪明勇敢,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贫寒的马良用仙人赠送的神笔帮助穷苦的人们,用智慧与其作斗争,最终惩恶扬善,充满了正义的力量。这种向善向上的心理都可视作是人类共通的深层心理。

三、《一千零一夜》及中国民间故事的不同之处

(一)叙事结构

巴尔加斯·略萨将小说的主要结构分为:连通式、组合式和套盒式。所谓套盒式,即“剧中剧”。《一千零一夜》中最典型、最原始的叙事结构就是套盒式,故事套故事,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小故事中又套着更小的故事,一夜又一夜,故事不断衍生。例如《国王与王子》《渔夫和魔鬼》《宰相与王子》等,都是故事中嵌入了若干个小故事。这种叙事结构的开放性为故事的展开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甚至为传播者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民间故事常常散落在各类书籍中,例如笔记小说中就保存了不少,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唐戴孚的《广异记》、南宋洪迈的《夷坚志》等就吸收了大量民间故事资料,还有在普查基础上选编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已成书的按省市分卷的国家卷本30册,所选录的故事就有1万多篇,2009年达到了2万多篇,接着又选编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规模宏大。自此,中国民间故事的呈现方式才逐渐清晰且系统。

虽然整体的呈现方式开始书面化,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其原有的叙事结构大都是独立成篇的特点,一篇一事、简洁利落。例如传承千年的“云中落绣鞋”的故事,故事不足百字,且只是梗概,却接着发展为志怪作品《岩洞的故事》,随后又被改编成弹词,刻印成小说,改编成越剧、桂剧、闽剧等各种戏曲,成为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可这并没有改变其单篇的结构。即使有相关的故事,大部分也都是同一题材的异文篇目,例如“求好运”这个故事类型,有很多情节大同小异的异文,如《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中的《孤儿问贫》,《谷城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放牛娃朝南海》,《神农架民间故事集》中的《百锦衣》,等等,都是“求好运”系列故事的异文,情节相似,因此,仍应将其看作单篇独体。

(二)人物形象

阿拉伯和中国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差异,如一个是广袤无垠的沙漠,一个是沃野千里的平原;一个以商贸为主,一个以农耕为主等,这些差异很明显地反映在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上。《一千零一夜》展示了阿拉伯高度繁荣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对商人形象的塑造是作品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如《阿卜杜拉·法狄勒和两个哥哥的故事》中的阿卜杜拉·法狄勒,《阿里·沙琳和祖曼绿蒂的故事》中的阿里·沙琳,《商人阿里·密斯里的故事》中的阿里·密斯里等。这些商人,有的宽容善良,有的势利贪婪,有的痴情执着,有的狡诈虚伪,有的聪明智慧,也有的道德高尚,还有的敢于冒险。例如《辛巴达航海历险记》中的辛巴达,前后七次出海,有船只被打翻、流落荒岛的时候,也有被巨人抓获、差点丧命的时候,还有被巨鹰叼起,从高空抛入深谷的时候,航海可谓历尽艰辛,可辛巴达仍不改冒险本色的商人形象。同时,因为对商业的重视,作品中还有很多与此相关的对富商大贾和奢华生活的描绘,为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塑造增添了亮色。

中国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却恰恰与此相反,中国以农业为主,其中的商人形象与《一千零一夜》中的商人有极大不同。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商人大多小心谨慎,即使去冒险,也更多的是被动冒险,这和中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有关,同时,温文尔雅的儒家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商人的冒险行为。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的农人生活和心理的故事占了很大比重,农人形象在作品中比比皆是。如《田螺姑娘》所叙述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辛勤劳作的青年农民;《牛郎织女》中的牛郎也是一位农人;又如在《金豆与银豆》的故事中,老大和老二也都是农人,等等。在中国民间故事中,这种农人形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即使有的故事不是写农人,它的故事背景还是置于农耕生活中的,最典型的就是灶王爷的故事,所涉及的故事都与农家生活相联系,这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故事中一个突出的方面。

四、结语

中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和多民族融合的格局,让中国的民间故事格外丰盈璀璨,不仅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民间故事在这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中深受青睐。民间故事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同时,又饱含民族智慧和情感,很好地体现了民族心理。《意大利童话》中文版题词中写道:“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時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本文通过对二者同异点的比较,展现了《一千零一夜》和中国民间故事各自的生动面貌,有利于更好地呈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一千零一夜》散发出的独特异域风情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它“以多种新的艺术形式传遍世界,包括戏剧、歌剧、电影、动画片、视频游戏、时装、儿童玩具,当然还有其他文本”,这对于我国的民间故事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4]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故事,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和美好愿景,与世界接轨能让人们看到中国故事,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佚名.天方夜谭[M].郅溥浩,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刘守华.论中国民间故事史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69-76.

[3]陶冶,主编.中国童话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代乐.从边缘到中心:《一千零一夜》与世界文学经典的民族性[J].学习与探索,2021

(06):188-194.

(作者简介:徐菊,女,硕士研究生,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魔法糖的故事(一)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魔法糖的故事(三)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端午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