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萌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有能力也有条件在创新引领方面有更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那么,在具体的创新实践过程中,国企如何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历史使命真正落地?5月28日,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举办首届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嘉宾围绕国企如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分享经验心得,积极建言献策,共谋新阶段国企创新新征程。
树立前瞻意识 重视研发投入
国企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过程中,国企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在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上指出,中央企业要突出创新引领、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挥引领作用,首先要有前瞻意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表示,无论是自然达峰还是政策驱动达峰,发达国家由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普遍在50到70年,我们的过渡时间只有30年,所以非常紧迫,将面临更加艰巨的节能降碳任务。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技术进步、能源体制机制完善,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势在必行。从能源转型的动力来看,原创技术突破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表示,国机集团专门设立了战略规划研究院,所属企业也设立了战略研究室,研究未来20年、30年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从未来30年角度看眼前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保证能解决眼前的‘卡脖子问题,还要解决未来不被卡的问题。”陈学冬说。
同时,要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中国石化首席科学家、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吴长江表示,原创技术、基础研究是一个科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既然是原创技术,肯定没有前人经验可循,也没有什么参照物,只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难点也在这里,但必须突破。
“基础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而且求真的过程有时候和市场认可不一定一致,所以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坐长期的冷板凳。”吴长江说。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高分子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戴维·寇茨表示,基础研究就是底层科学,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应聚焦基础性原理与理论研究,以基础性原理与理论研究的突破助推新性能或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
发挥引领作用,需要有实实在在的研发投入。近10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6万亿元,拥有研发人员119万人,设有国家级研发平台759个,创新成果高效能产出,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相关領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与会嘉宾也纷纷强调研发投入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副总经理向巧表示,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航发每年拿出一部分费用专门开展产学研合作,和高校一起凝练问题,发榜解决问题。“这是实实在在的投入。”向巧说。
吴长江表示,科研条件、科研平台的建设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必备的要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这些基础,原创技术很难实现。所以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障研发的顺利进行。”
京东方科技集团副董事长刘晓东表示,半导体显示领域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多年来,京东方坚持在创新方面保持高强度投入,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把每年营收的7%左右投入到研发中。“我们是一个上市公司,所以也面临着当期经营业绩和长期投入的平衡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坚持了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到目前为止我们累计自主专利申请量超过8万件。”刘晓东说。
完善创新机制 激励创新人才
近年来,在鼓励国企创新方面,国资委实施了一揽子创新支持政策,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为世界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过程中,国企应继续重视体制机制的作用。赵世堂指出,要坚定创新自信,坚持长期主义,强化正向激励,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与会嘉宾们也纷纷分享了经验和心得。
中国移动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工作是从0到1,而真正实现产品、能力、服务全过程,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所以如何考核评价更加合适,如何体现对创新的坚定不移,是国企面临的挑战,关系着国企如何能够探索好、完成好中央和国资委交给的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任务。
吴长江也表示,如何发挥活力动力,高效率地把原创技术、基础研究向前推进,体制机制非常重要。“现在中国石化按照国家、国资委的要求,正在尝试产学研一体化、大兵团作战,揭榜挂帅等,这些体制机制使得产业队伍、基础研究队伍都可以发挥作用。”
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陈学东介绍说,在工程师培养方面,国机集团采取的办法是,在技术高地上形成学术高峰,在科技团队中产生领军人才。“我们把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陈学东说。
刘晓东介绍说,为了让工程师能够潜心钻研,京东方有专门的激励体系。比如,针对技术研发工程师,京东方每年会对集团重大研发项目、优秀的项目,包括个人提出表彰奖励。
京东方设立了技术人员专门的晋升通道,同级别专家和同级别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相同。研发人员还有自己研发项目的收入和奖励,因此收入更高。“我们通过这样的方法鼓励工程师潜心钻研,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刘晓东说。
强化协同创新 构建创新生态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需要强化国有企业在产学研中的协同创新作用,推动创新型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赵世堂指出,要突出开放共享、深化高层次的全球创新合作,以高水平合作带动高水平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技术挑战。
对于如何发挥协同创新作用,与会嘉宾纷纷建言献策。向巧表示,要做好协同创新,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三个角色扮演好。首先是出题。要联合国内相关的科研机构、高校,把科学和技术问题凝练好。其次是答题。不仅仅是自己答,还要协同相关外部力量一起答。再次是阅卷,成果到底好不好,还是得看应用。应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硬应用,就是真正用到了产品上。一个是软应用,是把成果变成了我们的知识、经验,提升了我们的体系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我们的产业基础。这也是一种应用。
陈学东介绍说,国机集团贯彻落实国资委的要求,将相关国家级平台,比如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均聚焦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目标下开展研究工作。同时,联合全国产学研机构开展未来的研究工作,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凝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一级顾问郭剑波强调,电力系统要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加大科技协同创新,不断攻关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清洁低碳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健康发展。
在开展协同创新过程中,国企的创新生态不断完善。陈学东表示,国机集团利用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的契机,把全国相关的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联合在一起,和全国知名高校一起,形成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的局面。
刘晓东介绍说,在创新生态的构建方面,京东方有两个具体的做法。一是通过京东方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链上下游,包括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一起合作研发,共同选项、立项。二是举办年度创新伙伴大会,邀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表彰报告最佳年度创新实践的案例。京东方还会举办很多细分领域的论坛,与合作伙伴深入研讨在未来技术方向上如何合作共赢,成立项目组,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国企责无旁贷。在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上,包括多家国企在内的24家中国企业首次共同发布《加强基础研究全球合作 支撑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倡议书,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基础研究合作,更好服务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交流激发创新活力,以合作共享美好未来,共同营造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享、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赵世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