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永红 康亚飞
当前,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快突破,创新领域、创新方式和创新范式深刻调整,科创载体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更加聚焦服务、聚焦硬科技、聚焦产业、聚焦生态。科技型骨干企业位于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以“科技型骨干企业+产业垂直孵化”模式,搭建开放式创业孵化平台,不仅能为企业增加新的创新点和营收点,还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场地、人才和市场等全要素的孵化服务,进而实现共生、共享、共赢。国际创新咨询机构Mind the Bridge 研究显示,截至2021 年全球已有319 家知名跨国企业在硅谷布局孵化平台,谷歌、微软、PNP、TechStars等科技巨头利用大企业场景、平台、资金、资源等,积极主导或参与共建孵化器;国内的海尔、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也依托技术平台和产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建设专业孵化器和科创园区。加快推动以科技型骨干企业为主导的孵化器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孵化模式和实践路径,对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的孵化器具有专业领域聚焦、产业结合紧密、服务平台共享、资源配置高效等显著特征,是促进“四链”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以内部创业为导向的内生孵化模式。科技型骨干企业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促进创新型企业形成裂变效应。由朗新集团建设的朗新科技企业孵化器(CPU 空间),注重对内部项目的孵化和打磨,每个独立的项目或事业部相对成熟后,设立独立公司进入孵化器进行孵化,孵化器配套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创新和研发公共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截至目前,共吸引30 多家合资和控股子公司及上下游生态圈合作伙伴入驻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2 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 家。由中车戚墅堰机车公司建设的中国轨道交通双创园区(常州)高度重视内部员工的创新,鼓励员工加强与外部人员的联合申请立项,条件成熟的项目在孵化器内设立独立公司进行孵化,并任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直接担任“双创园区”主任,负责技术难题的解决。截至目前,孵化器内在孵企业27 家,累计毕业企业16家。
以产业孵化为导向的外延孵化模式。挖掘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产生强大的创新创业聚变效应。欧洲最大的电子服务制造提供商欧朗集团打造的欧朗物联硬创空间及硬创孵化器,围绕上下游产业领域开展项目招引和孵化,建立一站式快速打样中心—微工厂,为初创型企业提供生产打样服务,并借助自身丰富的供应链资源,提供物料一站式采购,实现快速打包式备料,大大缩短硬件研发者从研发到终端市场的时间周期。截至目前,欧朗物联硬创空间、孵化器累计入驻科创企业180 余家,吸纳投融资3200 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 家,举办智能硬件创新服务活动80 余场。苏博特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依托技术创新、产业链、市场和行业等优势资源打造的国家级孵化器,聚焦新材料领域,建设专业实验、中试服务、投资成长和创业导师四大服务平台,专门面向新材料项目孵化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共有在孵企业50 余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超千万企业4家。通过专业化载体培育集聚新材料创业企业,苏博特加快拓展稀土发光材料、特种金属材料以及高端石膏材料等新兴产业市场,每年新增利润超过3000万元。
以联合孵化为导向的协同孵化模式。以联创、共创的形式进行孵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引入投资机构,助推孵化企业独立上市发展。由五星控股集团打造的星创汇加速平台,遵循“选项目、搭班子、建体系、立机制、助成长”的发展思路,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和有孵化项目的科技型上市公司,成立孵化器项目公司,开展联合孵化。现已培育出2 家上市公司(汇通达、孩子王),1 家国家级独角兽企业(好享家),2 家瞪羚企业(橙易达、阿格拉),形成创新创业的生态网络。
江苏历来鼓励并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业载体,在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科技型骨干企业依托产业链和市场优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全省科技创业载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 年底,全省纳入统计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由科技型骨干企业主导建设的超过40 家,其中10 余家具有上市公司背景,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当前江苏省科技型骨干企业主导建设的孵化平台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载体层次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由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的孵化器中,仅有50%为省级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30%的孵化器是综合类孵化器,层级相对偏低,服务能级受限。二是运营模式单一。对于科技型骨干企业而言,在内部创新成本趋高的情况下,布局产业孵化本质上是基于内在需求和自然选择,但载体运营模式的单一,特别是大企业内部事业部门具体负责,发展过程中缺少资本陪伴,制约在孵企业加速成长。三是科技服务能力不足。科创载体内的企业主要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科技服务、科技政策依赖程度较高,而不少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的孵化载体未成立专业的运营团队或借助第三方运营机构力量,孵化服务水平和能力相对较低,资源共享优势无法充分体现。
积极引导构建“科技型骨干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带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成长,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新局面。
加强引导支持,提升建设发展层次。加强顶层设计。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涉及规划、土地、产业、政策等方面,可由科技部门牵头,联合发改、工信等部门,制定针对性举措,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支持。聚焦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引入高校院所智力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平标杆孵化器,为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和引领。
创新运营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鼓励科技型骨干企业制定出台内部创新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开放式创新孵化平台,开放共享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支持。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等,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技术众创、人才众筹、需求发布、成果共享等,集聚全球资源为入孵对象服务。采取“委托运营”“合作共建”等方式,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共享大企业资源平台。
搭建服务平台,增强孵化服务能力。搭建培训平台。各主管部门或孵化行业组织要围绕孵化器运营管理人才短缺等问题,打造培训体系,加快提升孵化载体运营服务人员、在孵企业高管的整体能力和创业导师的辅导能力。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与银行、投资机构等积极对接,定制化设计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及创业团队的金融信贷产品,让金融新产品、新服务能够精准聚焦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的孵化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搭建行业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交流会、游学、创业孵化论坛等,推动各类孵化器载体之间的对接交流、拓展资源,实现业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