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胜利,安玳宁,吴少帅
(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前,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对治疗仪的要求较高,需要根据患者肢体部位,实时调整仪器参数,并要求对输出端信息进行采集,及时作出反馈,使得电刺激治疗过程安全有效。为实现上述目标,做好中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器的设计研究尤为关键。
为预防人体阻抗对仪器输出电流影响,将治疗仪的输出方案设计为恒流源输出,根据治疗具体情况,对功率进行调整。在电刺激模块框架设计过程中,有关人员也应关注MCU、调制波形,确保设计效果达到预期,提升治疗仪的使用可靠性。在设计中,选取MCU中的DAC1输出作为调制波的波形,波形主要是正弦波与方形波。在仪器的具体使用中,相关人员只需对定时器进行调节,便可实现变更调制波形目的。为获取调制波与方波两种波形,要求设计人员关注电压跟随器的带载能力,将DAC1输出控制在0~1V,而DAC2输出则变换到-1~1V,在AD835乘法器干预下,完成对波形的调制输出。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上机位的操作显示界面,确保各通道电刺激参数能够显示出来。
在中低频电刺激治疗仪的设计过程中,要求仪器参数满足以下标准:电流输出幅值为0~50mA,低频为0~150Hz,中频为1~10kHz、方波占空比满足0~150%,电流调节1mA,其中低频步长为1Hz,中频步长为100Hz。
电刺激治疗仪的硬件部分包括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波形调制模块、恒流源功率放大模块、电流反馈模块。具体设计思路如下:利用MCU对可调节波形进行输出,并设计波形调节电路,充分利用数字电位器,对波形进行控制。经过恒流源功率实现放大处理,确保电流稳定输出。同时做好主控板设计,调整各通道参数,将设计值以串口的方式发送到上位机。利用开关电源对交流电进行调节,确保电压在15V,为功率放大电路提供稳定电源。随后,利用DC-DV转换芯片调整电压,将电压降低到5V,对运放设备进行供电;最后采取LDO设备将电压转换为3V,作为MCU供电方案。
分析中低频电刺激治疗仪的性质可知,改变刺激波形能够达到不同的刺激效果。鉴于此,做好波形调制模块设计十分重要。为确保设计方案简化,使用MCU模块,对不同波形进行区分设计,并利用反向电路原理与放大器装置,对硬件设备中的波形电压进行调整,确保波形电压能够满足仪器使用要求。要求调制波形频率范围在0~150Hz,载波频率范围满足1~10kHz。在AD835芯片乘法器的协助下,对后续电流输出值进行控制。并使用数字电位器对调制波形电压进行调整,确保波形输出值准确、具有参考价值。
在电刺激治疗仪器设计中,相关人员需要关注双运放恒流源设计效果,掌握模型参数,对刺激电流的大小进行控制。其中电流值应满足以下表达式:
对上述公式进行整理可得到:
式中,Id为流过人体电流,Rload代表人体阻抗电流,Uin为输入波形,VDD为设备中功率放大电路电源。在Uin满足±1V情况下,Rset值一般在100Ω内。当需要输出双极波形时,应将Rset值调整到0。为确保治疗仪器硬件设计合理,也需要在放大电路与人体负载之间设计变压器装置。在具体应用中,变压器能够起到隔离电路板的作用,由此满足阻抗变换要求。根据最新设计理念,也将负载一侧较大阻抗变换为小阻抗,确保在功耗条件不变下,输出较小电流值,促使中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设计科学合理。
在本次研究中,将供电电源U1设计为15V,变压器副极匝数设定为20,此时经过实际测量,最大不失真电压为300V。后期可根据测得的阻抗值,对电源电压进行调整,确保功率输出稳定。
针对中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而言,设计人员应对电流反馈模块进行设计,将负载前串联的高精度小电阻两端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并作为差分放大器AD629的两个输入值,实现对电流大小的有效检测。在设计过程中,也将采集的模拟信号发送到STM32内置的ADC中。在做好模数转换后,当检测电流超过设计的电流阈值后,STM32会将信号发送到指定单元,实现对功率输出端继电器的快速断开,使得输出装置断开,确保电刺激治疗中人员安全性。以上设计方案应用后,也能够检测过载电流,当电流输出值增加后,电流反馈模块迅速起到保护装置,使得功率端运行状况良好。
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器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对仪器软件部分进行优化,使得设备操作便捷。在设计中,选择使用上位机、下位机功能分开设计方案,其中下位机部分主要负责电刺激波形数据的生成,并对各类参数进行实时调整,确保仪器软件功能实现。而上位机部分则借助串口连接方式,实现与下位机之间通信,并接收来自下位机各通道的信息数据,并根据实际要求,做好显示与保存。
在下位机系统设计中,选择Keil环境运行程序,完成操作部分的编写,并在其中搭载了嵌入式RTOS系统,开展多线程控制任务。下位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借助内置的STM32发送正弦波与方波,并完成对各按键部分的连续检测,通过不同按键响应,发送波形、通道、频率与电流大小指令,确保数据能够经过串口发送到上位机。在具体操作中,首先需要接通电源,随后选择输出的波形、通道与电流值,同时明确频率数与脉宽等关键参数。在设计中,也需要根据操作要求,对下位机的输出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最新设计标准,使得波形输出到电极端。
在上位机设计中,使用QT编写方案,完成界面显示简洁化设计,并选择正确的串口,通过对串口数据的调取与使用,获取电刺激参数。当确认串口数据正确后,可点击系统控件,实现对频率、电流强度、脉宽等数据参数整理。在设计过程中,为确保显示界面清晰度可靠,需要调整屏幕分辨率,并对显示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为后期调取与应用提供支持。此外,以上部分的数据也可存储在文件夹中,后续操作人员可通过Excel文件形式,打开数据表格,对不同时间段上位机显示界面参数进行统计。
为确保设计结果可靠,提升电刺激治疗仪在脑卒中治疗中应用价值,需要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参数纠正。本次研究选取模拟电阻与人体作为参数,基于研究结果搭建测试平台,用于检测波形效果、电流强度对电流刺激效果带来的影响。在检测中,使用QT上位机对各通道数据进行获取,并完成数据真实性检测,了解参数设计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使得输出误差降低。
在阻抗测试中,设计人员对不同阻抗值进行测试研究,将4组不同阻抗值的电阻接入电刺激仪器设备中,并对输出端、串口线与PC端的连接效果进行测试,了解电源供应是否具有可靠性。在测试过程中,也对波形进行调整,调整项目包括波形频率与电流大小。测试结果表明,硬件样机能够满足各样机参数调整要求。在具体测试阶段,为获得中低频调制波形、阻抗效果等关键信息,对测试电流输出值进行控制,四组电流值分别控制在5mA、10mA、15mA、20mA,得到的波形频率分别为1kHz、100Hz,阻抗测试与设计标准一致。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知,各通道电流实际输出值与设计值之间差异较小,可满足电刺激治疗仪恒流输出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可知,随着设计电流值的增加,电流值开始低于标准值。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1)测试电阻精度未能达到设计要求,部分电阻设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较大;(2)数据记录存在误差;(3)在具体测试中,软件环境未能达到行业最新标准,软件模块落后,使得电刺激治疗仪的使用标准与设计要求不匹配。在测试中,为检测各波形的显示效果,设计人员选择1kΩ的电阻作为模拟电阻,并将其置于模块按键中,了解波形发生的具体变化。经过测试可知,载波调制波的频率为1kHz,调制波的频率为100Hz,方波频率1kHz,正弦波频率为1kHz,电流幅度为2mA,与设计要求一致。
在电刺激治疗仪的使用中,以人体实验的方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选取上臂不同部位作为测试点,在测试电极片粘贴前,预先使用酒精棉对测试人员皮肤表面进行擦拭。当皮肤贴上电极片后,应连接串口线,随后接入电源。在具体测试环节,为确保电刺激治疗仪使用安全性,将初始电流幅度值控制在0mA,随后不断增加电流值,直到测试人员感受到刺痛感后停止。
为检测电刺激治疗仪设计是否可靠,在具体测试环节,需要调节不同测试位置,并设计差异化的波形调节,以确保电刺激治疗仪能够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在本次测试中,了解到人体相同部位刺激感受最佳值存在差异,分析原因是不同人体的肌肉群损伤程度不同。鉴于此,在电刺激治疗仪使用前,设计人员应考虑以上因素造成的影响,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与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在开展人体测试时,使用相同的刺激参数对上臂进行测试,得到的测波形更加准确。与模拟电阻实验比较后,发现人体实验中方波出现变化,以近似微分波形的方式显示出来。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体阻抗影响,能够对电阻与电容形成全阻抗。
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中低频治疗仪的电刺激效果理想,将其应用在脑卒中患者预后神经功能恢复中,能够达到较深部位,并缓解对神经根造成的刺激与压迫,对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需要特别关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的设计效果,做好最新设计方案应用,确保电刺激治疗仪在患者康复中发挥重要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对中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设计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在具体研究中,首先明确治疗仪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设计,通过做好波形调制、恒流源功率放大、电流反馈模块设计,使得设备硬件部分设计效果达标。在软件部分设计中,重点讲解下位机、上位机设计思路,并对治疗仪的设计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取得预期成果,不仅满足参数与波形多样化要求,而且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新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