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尿动力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效果探究

2023-08-19 14:56梁未丹段兴兴闫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尿潴留盆底肌力

梁未丹 段兴兴 闫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可通过直接切除肿瘤来限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术中肿瘤组织的切除,难免会对患者子宫颈和嵌入韧带的神经纤维造成损伤,致使神经源性膀胱麻痹,从而导致逼尿肌收缩无能,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1]。研究显示[2],及时的术后康复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膀胱功能,避免尿潴留。目前临床常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以协调患者盆底肌群,增强盆底肌力,改善膀胱功能,但该训练仅对盆底表面肌肉产生作用,无法直接刺激盆底、膀胱内深层组织肌肉,导致起效缓慢,期间部分患者因难以直观感受训练效果,导致盆底肌训练不足,阻碍肌力恢复,最终影响膀胱功能的恢复[3]。膀胱低频电刺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将电极片贴于膀胱区域,直接对膀胱肌肉进行刺激,以加快神经肌肉传导,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将其用于该类患者可能会更有效,基于此,我院将对此展开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0 年4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5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纳入标准: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Ib~Ⅱb 期;盆底电生理检查肌力<70 分;KPS 评分≥70 分;术后留置导尿管。排除标准:既往有盆腔手术史者;泌尿系统严重感染者;处于妊娠、哺乳期者;伴有出血输尿管瘘、膀胱阴道瘘者;存在低频电刺激禁忌症者。

其中对照组年龄 39~62 岁,平均年龄51.47±6.52 岁;鳞癌19 例,腺癌22 例,腺鳞癌11 例;FIGOIb2 期16 例,Ⅱa 期17 例,Ⅱb 期19例;病理分级G1 级16 例,G2 级21 例,G3 级15 例;合并糖尿病13 例,高血压23 例;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7±1.42 kg·m-2。观察组年龄 38~61 岁,平均年龄51.59±6.48 岁;鳞癌17 例,腺癌23 例,腺鳞癌13 例;FIGOIb2 期18 例,Ⅱa 期16 例,Ⅱb 期19例;病理分级G1 级17 例,G2 级22 例,G3 级14 例;合并糖尿病12 例,高血压21 例;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3±1.38 kg·m-2。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定期饮水计划,即从早上起床到20:00,每2 h 饮用200~250 mL 水,在此期间,若进食流质、粥、汤、果汁等,则减去相应的水量,每日平均总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 mL 左右。同时进行诱导排尿训练,即在离床后,坐于马桶听流水声;卧床者,放置便器,在膀胱区域敷一条温毛巾或用温水冲洗会阴,冲洗时轻轻按摩膀胱肿胀区域。

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①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术后在专业护士指导下引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保持下肢及臀部肌肉放松,以肛门-阴道-尿道的顺序进行肌肉收缩,以自感盆底肌上提为有效,每次收缩持续5 s,呼气时放松,改变体位(仰卧-左右侧卧-半卧位)。重复上述操作20 min,然后在训练结束后进行5 次快速收缩,以上训练均于术前每天进行3 次,手术当天暂停,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于第2 d 继续锻炼,每天1 次,每次20 min。②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肛门括约肌牵拉训练,医务人员将指套戴在中指或食指两个指关节,润滑后于肛门伸入一指节,分别向3、6、9、12 点钟的四个方向拉动,以缓解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痉挛,以10 次训练为1 组,每天5 组,每次10 s。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取患者于平卧位,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企晟(上海)医疗器械 型号LGT-2300S),叩出膀胱位置,根据患者手术类型粘贴电极片:分别将同一端口输出的50 mm×50 mm 的两个电极连接至脐部左侧靠近耻骨的膀胱区以及对侧大腿根部,另一端口则以相同方式连接到另一侧;根据患者耐受性以从弱到强的方式选择电流幅值、频率范围、脉冲分别为0~100 mA、200~250 Hz、20~35 μs。腹腔镜手术:仅一个端口,并将其端口输出的两个电极片粘贴于腹部曲骨穴、骶尾部神经丛S3 位置,频率设置同上。电极片粘贴完成后选择仿生物电刺激P1 模式治疗20 min,结束后选择P6 模式放松10 min,并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骶尾部两侧。每天2 次,每次30 min。如果拔出导管后残余尿量(Post Void Residual,PVR)<100 mL,应停止刺激;≥100 mL 为尿潴留,二次留置导管,并再次行电刺激训练,其余同上。

两组均观察患者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3.1 膀胱功能

训练期间统计两组尿管留置时间;在患者首次拔管后嘱其自行排尿,待其自觉尿液排尽后行B 超检查,测定PVR;之后根据PVR 进行膀胱功能评定:1 级:PVR<50 mL;2 级:PVR 为50~100 mL;3 级:PVR 为100~150 mL;4 级:排尿极为困难,PVR>150 mL,等级越高膀胱功能恢复越差。

1.3.2 尿动力参数

训练前、出院时,采用尿流率测定仪(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 型号ZNC 961A)检测两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以及最大尿流率。

1.3.3 盆底肌力

训练前、出院时,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进行评估[4],分6 级:0 级:阴道肌肉收缩不明显;I 级:轻微震颤;II 级:重复性收缩不完全两次,持续2 s;Ⅲ级:3~4 s 内重复性完全收缩3 次,无对抗;IV 级:完全收缩,重复4 次,持续4 s,轻微对抗;V 级:肌肉收缩持续时间>5 s,重复5 次,持续对抗。

1.3.4 尿潴留情况

训练期间统计两组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患者术后排尿不畅,经B 超检测膀胱PVR≥100 mL,或无法自行排出尿液,需重新留置导尿管者为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膀胱功能对比

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VR和膀胱功能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膀胱功能对比()

表1 膀胱功能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尿动力参数对比

出院时,观察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尿动力参数对比()

表2 尿动力参数对比()

注:与训练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盆底肌力对比

出院时,观察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盆底肌力对比 ()

表3 盆底肌力对比 ()

注:与训练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4 尿潴留情况对比

训练期间,观察组发生尿潴留2 例,发生率为3.77%(2/53);对照组尿潴留9 例,发生率为17.31%(9/52)。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²=5.126,P=0.024)。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具有较高发病率,加之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宫颈癌呈现年轻化趋势,对女性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通常采用根治性手术来控制宫颈癌患者肿瘤异常生长,但术中剥离会对膀胱所支配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产生影响,导致膀胱功能失常[5]。既往主要利用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力的作用来改善膀胱功能,但对盆底、膀胱深层肌肉作用甚微,加上盆底肌训练需长期坚持方可起效,部分患者往往会因时间、精力的影响而导致锻炼积极性降低,影响盆底肌肉收缩,延缓膀胱功能康复进程。低频电刺激训练可通过电流直接刺激膀胱深层组织感觉、运动神经,以增强肌肉调控,将其用于宫颈癌术后训练值得研究。

宫颈癌根治术一般需对阴道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分离,会导致附着在膀胱上的阴道前壁大面积分离,损害膀胱血管和神经,继而对膀胱逼尿肌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尿潴留。研究报告显示[6],宫颈癌手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概率高达7.5%~45.6%。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更短,PVR、尿潴留发生率更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提示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低频电刺激将电极片置入患者膀胱区域内,根据其个体电流耐受程度以低脉冲电流持续对下腹、腰骶神经肌肉进行刺激,并利用其远距离作用增加膀胱感觉输入、传出神经活动,使得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作用得以解除,从而诱发排尿反射,促使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以扩张尿道括约肌,促进尿液排泄,进而使膀胱内压力降低,有效减少膀胱内PVR 水平[7]。同时该训练利用电流对S2-4 神经根的刺激作用,可使逼尿肌和膀胱内括约肌进行被动舒缩运动,以形成排尿反射,有效调节尿道及膀胱功能,避免术后尿潴留发生风险。此外,研究显示[8],膀胱处于正常功能状态时,同时具备低压储存和自主排泄功能,并呈周期性变换。而低频电刺激可通过选择性激活较小直径的副交感神经,促使粗大神经纤维激活,以此来发挥支配骶神经根中膀胱逼尿肌功能的作用,促使膀胱压力缓慢下降,进一步改善膀胱功能,有效防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学者占惠鸣等人[9]在研究中选取24 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患者PVR 较对照组少,且尿潴留发生率仅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0.77%。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支持本研究结果。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与手术期间盆腔神经损伤密不可分。副交感神经对膀胱排尿功能具有支配作用,其侧角细胞前根在骶孔处所形成的盆腔神经丛可对尿道括约肌进行控制,而宫颈癌根治术不可避免地会对盆腔组织神经造成损伤,致使盆底肌力降低,最终影响尿道括约肌正常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均更高,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更好,提示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能够通过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有效调控尿动力学参数。可能的原因是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再起仪器辅助下利用电流对盆底神经进行刺激,增强其传导功能,以重建肌肉神经网络,促使其产生兴奋现象,以加速盆腔局部血液,刺激盆底肌肉,增强肌肉收缩。同时通过逐步刺激骶尾神经丛产生的休眠神经细胞的觉醒效应,可提升轴突再生速度,增加其数量产生,并对交感神经进行刺激,唤醒其兴奋状态,与此同时患者的身体感受器亦被激活,可使盆底肌受损部位进行主被动运动,以加快盆底肌反射恢复,强化盆底肌群,促进盆底血液循环,进而对逼尿肌异常收缩进行抑制,增强尿道阻力,改善膀胱顺应性,进一步改善尿动力学异常[10]。

综上所述,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能够增强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肌力,调控尿动力学参数,改善膀胱功能,有助于防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而本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这可能会导致结果中的一些偏差。因此,下一项研究将增加样本数量并延长观察时间,以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潴留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