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2023-08-19 17:36:29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科技成果生态

杨 光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现代城市飞速发展的背后却是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带来的城市环境危机。哈尔滨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面临着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解决哈尔滨市城市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探索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及措施,以期为哈尔滨市全面开展低碳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1.1 优势

1)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承接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重担,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哈尔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哈尔滨市已基本确立了优势新兴产业的发展框架,即以科技创新城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打造“一级三园”生物产业核心区,依托哈飞集团、东安集团等龙头企业,提高民用航空产业的集聚度;以哈南工业新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以核电装备、水电装备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业;立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哈尔滨市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已由2005年的16.4∶35.3∶48.3发展为2020年的12.0∶22.5∶65.5,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步推进,正在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共同提升[1]。

2)生态资源储量丰富。哈尔滨市在气温、日照、雨雪量、植被覆盖率、主要水体水质等方面有着较好的表现。松花江流经哈尔滨市489 km,绵延城区123 km,江水丰盈,冲击出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12.5万hm2,万亩以上城市湿地12处。哈尔滨市属林业面积107万hm2,森林覆盖率46%,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2处,省级6处。哈尔滨市拥有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26个,3A级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15处,总面积19.69万hm2,各类自然公园58处,总面积51.33万hm2。哈尔滨市黑土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043万亩,居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2]。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3)科研人才优势明显。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技术开发与储备充足,人才优势明显。截至2020年底,哈尔滨市有普通高校50所,其中本科高校27所,含985大学1所,211大学(双一流大学)4所。拥有科研机构78个,含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1个,高新技术企业1180家,备案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3家,含国家级孵化器15家[3]。低碳技术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节能与低碳技术研究院、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结合哈尔滨市优势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围绕产能、储能、节能等关键材料与技术,开展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及性能优化。生态技术方面,东北林业大学与东北农业大学组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力开展森林植物、农业植物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各类科研人才为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4]。

1.2 劣势

1)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据2020年哈尔滨市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哈尔滨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58 t标准煤下降到2020年的0.67 t标准煤,每万元GDP减少能耗0.91 t标准煤,节约能源650万t。尽管哈尔滨市在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国能源利用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2005—202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由1.22 t标准煤降为0.49 t标准煤,同期能源利用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在省会城市中排名靠后,这表明哈尔滨市能源有效利用率较低,依靠能源资源消耗换取GDP增长的发展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5]。

2)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是联系科技研究与经济繁荣的重要桥梁。哈尔滨市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科技综合实力强劲,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供应方、需求方及中介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与缺陷,很多优秀科技成果被空置或被收购,导致其转化为技术和商品的效率较低[1]。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供应方,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初未能密切关注产业市场需求,缺乏对产业市场的考察,致使科研成果脱离市场,难以进入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方,主要通过市场途径获取转化成果,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沟通,导致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中介机构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方,未能很好地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有效组织供应方与需求方合作,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转化效率低。

2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1)国际环境利好。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共同实现全球碳减排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成为CDM项目大国,超5000个注册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市,每年贡献50%以上的碳减排量[4]。哈尔滨市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遇,积极开展CDM项目,目前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有哈尔滨第三电厂CDM项目、黑龙江风电CDM项目及中广核电黑龙江风电CDM项目等,获得用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技术,降低了哈尔滨市发展低碳产业、实现节能减排的资金压力。积极有利的国际环境吸引了资金、先进技术及经验,哈尔滨市应争取更多的CDM项目,为发展低碳经济、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新机遇[6]。

2)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务院印发实施多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的综合工作方案,从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方面提出严格的环保目标,明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等一系列重点任务,全面部署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深化低碳发展的各项工作,明确未来五年我国节能减排的总目标,细化各地区节能目标,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行动方案,鼓励人才培养,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在节能减排、低碳生态、科技人才培养及成果转移转化上为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3)“互联网+”助力。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把互联网与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各行业结合起来,让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为传统产业开辟新的市场渠道[5]。哈尔滨市可将低碳理念融入传统产业生产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的广泛宣传功能,倡导低碳健康生产,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培养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先进产能低碳变革在加速进行,共享交通、网上购物、在线办公及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等正成为助力哈尔滨市低碳发展的新方式。

2.2 挑战

1)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堪忧。城市周边地区在地域组成上兼具城市与乡村的要素,属于城乡过渡带,哈尔滨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城市周边的乡村用地,对乡村原有的水、土、气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城市周边水源、土地、能源等资源逐渐萎缩,城市周边乡村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导致土壤中农药化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低,进而产生残留超标、降解难度大的污染源,使得城市周边水域与土壤环境污染严重[6]。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技术水平不高,除进行简单的饲料备用及堆肥处理外,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弃置在田间地头或直接焚烧,引发雾霾天气,加重了城市空气污染。

2)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缺失。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方面。2010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及低碳政策四大类指标,由于城市间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城市的评价效果不一。哈尔滨市正处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没有办法“一刀切”地用同一个评价体系进行指导,且在产业及生态旅游方面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无法合理地进行生态环境评价,使得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流于形式化。

3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措施

3.1 吸引外商投资,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哈尔滨市城市经济要获取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必须放眼长远,超前谋划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已形成集群优势且具有研发基础的新兴产业,力争在这些产业内形成长期的技术优势及产品标准话语权,借CDM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契机,可在新兴产业发展上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引进投资,全力打造项目合作的投资硬环境与软环境。扩大开发建设规模,完善基础设施的“旧九通一平”,遵循国家标准和惯例,借鉴国际经验的“新九通一平”,构筑包括生物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未来产业在内的“6+X”新兴产业体系,推动哈尔滨市新兴产业的发展。

3.2 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培养引进科研人才

2017年,哈尔滨市政府出台《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吸引培养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及《哈尔滨英才集聚计划实施方案》,将新兴产业发展与引进培养科研人才工作相结合,大力支持培养引进科研人才,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为首的科研型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科研人才引进机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科研启动资金、实验室建设资金等,搭建专业科研平台,为培养引进科研人才提供完善的科研环境。哈尔滨市各高校应建立分类分层次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有计划培养不同层次的科研人才,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强化培养中青年科技骨干,以确保科研人才的持续供给,为推动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7]。

3.3 推动能源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推动能源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根本途径,尤其是高效地开发与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政府应加大节能技术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支持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选择成熟的清洁能源关键技术开展系统集成、优化及实用化的研发工作,以便尽快推广使用。哈尔滨市企业应积极运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推动能源技术的进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改善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能源技术支持。

3.4 借力互联网,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互联网发展为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打破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效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供应方层面,哈尔滨市高校、科研院所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官方网站发布科研成果信息,积极寻求可供开发或合作支持的企业。在需求方层面,哈尔滨市企业可在互联网上发布市场需求信息,通过合作开发,获得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支持,精准定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在中介方层面,可借助互联网为供需双方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实时高效沟通、形成互动开放的市场信息交流格局。

3.5 构建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开发生态资源

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合理开发生态资源的重要依据。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要在总结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从低碳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及环境维度建立评价指标备选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备选库中三级指标层各指标的初选与精选,对符合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化指标进行定量评分并将其指数化,为科学合理地开发生态资源提供量化依据。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科技成果生态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中小学校长(2021年1期)2021-03-01 01:30:50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