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寒旱农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2023-08-18 19:07张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技术创新甘肃省

张荣

关键词:河西走廊;寒旱农业;技术创新;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07-0594-04

由于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有大量的戈壁、高原和沙漠地区,形成发展寒旱农业的独特环境条件。甘肃最早于2019年正式提出发展“寒旱农业”这一理念。关于现代寒旱农业的内涵定性,甘肃提出了“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充分集成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资源潜力,探索現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的论点,较为准确地解释了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且从2019年开始陆续就如何发展现代寒旱农业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政策制定准备工作。2021年4月8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全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3239.6亿元增长到5452.0亿元,增长68.3%,效益实现倍增。2021年5月19日,国家农业农村部与甘肃省签署共同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个地级市,国土总面积接近25万km2。戈壁和沙地是河西走廊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源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走廊根据自身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农作物品种资源,将发展现代寒旱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战略,明确发展导向,精准实施技术创新,深度挖掘寒旱农业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形成了节水、治土、治沙、栽培、养殖、育种等多种形式的较为完整的寒旱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为该区域寒旱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我们在对河西走廊的5个市和部分县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发展现代寒旱农业的技术创新做法,探讨了现代寒旱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总结了甘肃现代寒旱农业的实践效果和启示,以期为我国西北同类型地区推广发展寒旱农业提供了战略思路和技术创新模式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1河西走廊发展现代寒旱农业的优势

1.1地理资源优势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分布着5个地级市,即武威市、张掖市和酒泉市,还有2个较大的工业城市,即嘉峪关市和金昌市。国土面积为24.78万km2,占甘肃省的57%;常住人口约为470万,占全省的18.87%。耕地80.00万hm2以上,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3.30万hm2以上,是典型的内陆河和戈壁沙漠交汇区。境内海拔比较高,无霜期短,气候寒冷;降水量低,年平均降水量100 mm左右;风光热资源丰富;绿洲、戈壁和沙漠相间,河井灌溉互补;灾害天气少,空气纯净。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种子干物质积累,适合大力发展寒旱农作物。目前河西走廊的寒旱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山地、高原、沙漠和戈壁滩约占总面积的92.0%以上,绿洲面积只占7.1%;二是戈壁滩地有666.70万hm2以上,沙地1200.00万hm2;三是水资源主要来自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四是有大量由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的寒旱农畜产品和林产品。

1.2政策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走廊各地把大力发展寒旱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目标、新战略和新模式。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探讨寒旱农业发展现实问题,提出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二是围绕寒旱农业的长远发展编制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三是出台了寒旱农业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农户援助、公司培育、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政策,为寒旱农业提供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四是在发展措施上,围绕打造寒旱农业产业链的主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技术支持、形成链条”的导向;五是在战略导向上突出打造现代寒旱出口农业基地。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河西走廊寒旱农业快速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张掖市临泽、高台和山丹3个县被列为全国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县。

2河西走廊现代寒旱农业技术创新思路

近年来,河西走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寒旱农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在技术创新思路上实现了5个聚焦,一是聚焦地方性特色优势寒旱农作物、畜产品的品种改良工作,建设寒旱农作物和畜产品的种质库。二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寒旱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矛盾。比如,针对高寒地区气温低的问题,重点发展温室农业技术、抗寒抗旱型牧草技术;针对水资源不足问题,重点发展节水农业技术;针对沙地较多的情况,重点发展治沙技术和沙产业技术;针对戈壁荒滩问题,重点发展改土技术。三是聚焦寒旱农业产业链条的打造,从品种到生产基地建设、从规模产量到规模加工、从国内市场到出口等多方面开发寒旱农业产业发展深度和广度。四是聚焦技术创新与综合效益的融合,促进创新技术获得比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是聚焦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的高度融合,对寒旱农业技术创新进行多方面的支持。

3河西走廊现代寒旱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3.1农业节水、高效用水技术

河西走廊发展寒旱农业最主要的短板是水资源不足,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并存。为此,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要在极限节水、深度节水、高效用水上狠下功夫,着力推进科技节水。具体做法一是将内陆河全部实行工程化建设和管理,解决戈壁沙漠渗漏问题;二是在所有绿洲基本农田区全部实行节水措施,不断扩大滴灌和喷灌的面积;三是在所有城镇和工业园区全部实行节水措施;四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高位蓄水池,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五是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农作物品种,推广膜下滴灌、浅埋滴灌、垄作沟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配套智能灌溉、水肥一体技术,全面提升农田节水水平。

3.2改土再利用技术

河西走廊有大面积的戈壁荒滩,土地资源非常广大,但是利用率很低。近年来,河西走廊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采取改土技术,对基本农田、城郊农田、城镇空地、农业产业带等区域的戈壁滩进行土壤改良,在此基础上建设高质量农田、林带、林区、草地。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温室技术,即在戈壁荒滩上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建设大面积的工厂化特色温室农业产业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等,河西走廊的大多数规模养殖基地、规模种植基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比如,酒泉市的戈壁农业面积累计达到0.45万hm2,为全国最大的戈壁生態农业示范基地。

3.3沙化地治理改良技术

河西走廊是甘肃主要的沙漠地区,是内蒙古沙漠的延伸地带,对区域生态安全形成很大威胁。为此,在河西走廊发展寒旱技术必须充分考虑治沙与发展同步推进。从技术角度看,这些年以来,河西走廊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整体治沙问题,从实践上积累了大量比较成功的先进治沙技术。比如,利用麦草在沙漠中铺设草方格,形成沙障;用机械铺设草方格防风固沙和涵养沙地水分;研发栽植“仿真灌木”;推广“麦草沙障+沙生苗木”以及保水剂、生根粉、泥浆蘸等技术;在沙地上种植适宜的林草。2013年以来,武威市累计完成治沙造林15.85万hm2,封育12.19万hm2;张掖市累计治沙0.79万hm2,其中工程固沙0.18万hm2、人工造林0.49万hm2、人工种草0.12万hm2。金塔县近五、六年来,各类沙生植物又向大漠深处推进了约10 km。

3.4特色作物种植技术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河西走廊形成了许多地方性、地域性,完全适合寒旱生长条件的农作物。比如祁连山地区种植的青稞,在走廊区域种植的小麦、玉米、甜瓜、番茄、辣椒、洋葱、马铃薯;还有大量药用植物,如中药材、藏药材等。为了丰富寒旱农作物资源,近年来在河西走廊还大面积种植野菜。以上技术就是甘肃在河西走廊全力打造寒旱区节水增粮的“科技密码”。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还有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粮菜倒茬、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密植增产、秸秆还田等,形成了以“耐密品种、适水定密、以密定产、高效施肥”为特征的综合技术方案。

3.5绿色养殖技术

目前,河西走廊不仅仅是甘肃的商品粮主产区,而且是甘肃商品牛、商品羊、商品猪等养殖业的主要产业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养殖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主要发生了如下几大变化:一是对天祝县白牦牛、肃南县黑牦牛、阿克塞县骆驼等特种动物的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措施,并进行适应性的改良;二是利用河西走廊大面积的荒滩、荒山、荒坡等,大力发展草产业,人工牧草面积已经超过66.67万hm2;三是在沿祁连山几个少数民族县域的自然草场全部实行轮牧政策,保护自然草场,建设大面积人工草场;四是在城郊区域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大型现代化的牧业公司,如张掖市的前进牧业公司和武威市的海升公司。目前在甘肃河西走廊,大多数养殖业已经实行工厂化、公司化和现代化。

3.6农作物育种技术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河西走廊是我国最适宜的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繁育地带,由此奠定了育种技术创新和发展成为甘肃河西走廊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一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河西走廊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农作物育种研究架构和基地。二是依托企业建立高标准育种推广和生产组织体系。三是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种业市场销售体系。四是建立具有河西走廊特色的作物品种架构,比如玉米、油菜、甜瓜、花卉、蔬菜等。其中,在玉米育种上采取的精准分子育种技术非常先进,创建了新种质资源,目前制种面积达到10万hm2以上,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4河西走廊发展寒旱农业实践效果和启示

4.1实践效果

目前,在技术创新的支持下,河西走廊的寒旱农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以小麦、玉米、藜麦等种植与加工为主导的寒旱粮食产业链;集露地蔬菜、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寒旱蔬菜产业链;集蜜瓜、枸杞、人参果、草莓、樱桃、火龙果、串番茄、水果彩椒等种植、分拣、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寒旱瓜果产业链;集肉牛、奶牛、肉羊、生猪、鸡、鸽等养殖、屠宰、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寒旱畜禽产业链;以玉米、瓜果、蔬菜、花卉、人参果等为代表的多元化寒旱制种产业链;以白酒、葡萄酒、啤酒、食用醋等为主打的寒旱酿造业产业链。

4.2启示

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近年来发展寒旱农业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出发展寒旱农业有充分的开发条件和实践价值,河西走廊的做法对于我国西北同类型地区的农业发展战略选择有借鉴意义。

4.2.1坚持技术创新是发展寒旱农业的关键 河西走廊各地政府在发展寒旱农业的过程中,坚持优先开展技术创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机构融合、农户参与的方式,切实解决了寒旱农业发展中的各种技术难题,使寒旱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充分技术支持,创新成为主要发展动力。目前,在河西走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寒旱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和人员实力。

4.2.2坚持高效合作是发展寒旱农业的基本保障河西走廊的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是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配合。甘肃省政府鼓励兰州和其他地区的高级人才、相关科研机构、战略和政策研究者,与河西走廊相关地方政府、产业基地、大型企业之间进行对接,这对解决技术难题的帮助作用很大,效果明显。

4.2.3坚持打造特色种质库,为寒旱农业发展提供长久稳定的种源支持 在发展寒旱农业的过程中,河西地区十分重视寒旱农业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将资源库分成地方特色种子库、改良种子库、引进推广种子库等,加强对现有优良品种的筛选,不断从国内外其他地方引进更加先进的品种。同时,在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的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又建立了品牌种子和产品库。

4.2.4坚持高水平上规模发展寒旱农业 一是在省级以上的园区中都规划有寒旱农业产业区,用功能规划保证发展;二是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农业企业发展,大力打造寒旱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这在武威市、张掖市和酒泉市比较突出;三是在过去“一村一品”的基础上,逐步向“一乡一品”和“一县一品”升级;四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鼓励跨界连片发展。

4.2.5坚持不断提升寒旱农业的技术层次 根据河西走廊的实践经验,在西北其他地方发展寒旱农业,也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一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寒旱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源”,解决“人才+科技+管理”等3个关键问题。二是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攻关,加强决策咨询和战略、政策研究。三是加快培育寒旱农业型的科技企业,坚持实体发展、支持创新的基本模式。四是支持从农村田间到城镇实验室的创新链条构建,促进寒旱农业科技创新需求与现实的直接对接。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技术创新甘肃省
河西走廊的风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在河西走廊聆听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