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丽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农机监理站,安徽 阜阳 236200)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已初步实现机械化发展,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在农业机械中持续应用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是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必然路径[1]。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农业领域大力财政支持,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农业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各地农业基础建设愈发完善;二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包括地方农业部门的管理、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农业基地基础工程建设等,以先进农业技术助力农业机械发展;三是现代农业向专业化、产业化协同发展,传统农业模式被逐步取代,各地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合作社等专业统筹规划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并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打造区域农业龙头企业与品牌,使现代农业成为地方经济支柱[2]。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以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下乡”工作全面推进,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实践。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而农业技术是持续有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人们对农产品、农副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长,而城市化进程中地方耕地面积受到了极大影响,对我国农产品结构与供应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至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并且预计至2025年能将机械化率提高至75%。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84%、90%,初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依靠人推马拉的落后局面。”但在农业机械的实际应用中,功能单一、品种不齐等问题仍十分突出,要向农业机械化强国发展,必须重点关注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加速农业发展[3]。
扩大地方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当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要路径,农业机械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调整,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新时期网络贸易平台为家庭联产制下的农民开拓了营销渠道,但相对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该形式仍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需求。因此,基于各地农业生产经营基础条件实际,选择合适的先进农业技术,有助于转变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加速提高机械化生产的覆盖率,有序提升各地区、各农业类型的机械化率。
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影响下,对现代农业的关注度越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标准要求越高。相较以往,当前农业经济中“有机”“无机”“绿色”“纯天然”“非转基因”等标签化越发明显,高品质的农业产品趋向于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并逐步走“新研发”路线。可见,现代农业即将实现种植、收获、加工、营销、运输等产业化流程,仅依靠传统劳动力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亦无法占领市场。全面推广应用农业机械中的先进农业技术,是对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再次解放,在提高农业生产环节效率的同时,更有助于逐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各类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现有农业产业结构[4]。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各地农业科研,但科研成果的有效落地仅有30%的成功率。加大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将更多高价值的科研成果带到农民群体中,通过思想意识引领、先进技术培训、生产营销扶持等多途径,取得广大农民群体的真正理解与信任接纳,真正实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大众化的农业生产中,逐步替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从根本上发挥“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作用[5]。
1)灌溉机械。灌溉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且无法替代的环节。传统灌溉选择大水漫灌,操作简单,但不易于把控水量,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同时,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对农作物影响较大,且无法适度把控。灌溉类机械是农作物自动灌溉的设备,可实现灌溉需求的“定时、定量、定向”,给予农作物适度、适量水分补给的同时,通过增加肥料、杀菌药剂等辅助物品起到改善土壤环境、适度补肥杀菌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生长质量与产量。
2)施肥机械。不同地域的土壤基质情况不同,适宜耕种的农作物品类也有较大差异。但肥料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因素,能有效解决各种土壤基质营养缺失的问题,并且辅助解决农作物“病害”问题。不同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度不同,且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肥料”品种不同。对于大规模农业基地,施肥环境耗时耗力,劳作强度大。机械化施肥能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可实现定量、定时、分类、定向等功能,达到精准施肥的效果[6]。
3)耕种机械。农作物生长是周期性、阶段性的。为提高产值和产量,合理利用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规律,以达到“一地多生”的效果。通过及时进行土壤翻耕,可以提升土壤内部结构疏松度,提高营养元素输送效率,加快土壤耕种条件的恢复与环境的优化。实现翻耕环节的机械化,是对现有农田的维护与保养,并结合其他基础农田工程、水利工程等,及时改良、改善土壤环境,可以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有利于开田开荒,扩大农业生产面积。
1)灌溉技术。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可通过全套监控系统模拟人工劳作的条件,分析农田空气干湿度、土壤干湿度、土壤营养成分比例等,设定不同农作物需要的水肥标准,当系统采集到对应信息时,可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直接将水分、营养等必要物质通过农作物根系直接灌溉,加快水肥吸收速度。极大地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使水溶性肥料或液体肥料能被充分吸收,大大提高利用率。在技术应用中,还增加并改善了农田排水系统,以应对暴雨天气、地下系统破损等突发情况,以防农作物长时间泡水而导致根系腐烂等问题。同时,灌溉模式根据不同地域需求还设定有滴灌类技术、微喷灌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特别对于北方水资源缺口较大的农业地区,通过控制水资源的用量,可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营养[7]。
2)无人机技术。“药物”亦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药物”既被农民迫切需要同时又被消费者努力“规避”。实际上,农业生产的保质保量需要常规用药、合理用药的支持与保障。传统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无法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要,现代化的无人机喷药技术被广泛应用。利用无人机喷药可以均衡药物喷洒量,加速劳作时间,在短时间内便能获取明显的治理效果,由此可以有效解决农民传统给药治理中“药量不足或过多”“药效不良而重复给药”等情况造成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作物异化等问题。无人机的红外摄像功能可通过航拍技术同步监控整个农田情况,了解农田间病虫害的分布情况,能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可靠的病虫害预防信息。更有无人机自动识别天气情况,如风向、风力等,在药物喷洒过程中可以根据数据设定及时调整喷头大小、喷洒速度、喷洒药量、喷洒方向等,确保药物能精准喷洒在农作物表面。无人机在进行田间作业时,农民只需在远处进行设定操控,避免了直接或长时间接触各类药物,极大减轻了部分毒性物质对农民身体的影响[8]。
3)农业管理技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农业技术的关键还体现在农田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上,通过模拟人类劳作的生产管理流程,在精细化管理中对灌溉、施肥、撒药、授粉、催果等相关作业环节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可以提高田间管理效率。例如当下流行的GPS技术,在进行农作物收获时,能根据前期栽植的情况,清晰分辨哪些田间植物可以采摘,提高收获率,也保证农作物的品质;或者能够合理规划作业路线等,避免机械运行中对农作物造成物理损伤等,让田间的机械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又如农田保护技术,模仿一些传统土壤保护、农作物保护的技法,依托机械设备的更新优化,实现农作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如秸秆资源,在收割后进行秸秆的粉碎和还田,利用秸秆自然发酵产生的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肥力、提升土壤微量元素等,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经济的基础薄弱,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农业经济的潜能以及抵抗产业发展风险的能力,要有“顺势而为”的理念。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步步、一层层,有选择性、科学性、针对性地推进。例如,要始终以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中心,面对我国部分农村土地资源紧缺、水资源不足、自然环境恶劣等实际情况,要以先进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发展的经济结构,通过有序发展农业,提高地方农民的经济收益;面对部分处于农业生产经营困境的产业,要以先进农业技术解决突出问题、难点问题;要对农民与市场负责,尽量降低新技术在市场检验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不要让农民来承担科研成本。总之,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服务农业生产[9]。
面对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形态,各地在进行农业机械的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立足于地方农民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农民对新农业理念、新农业技术、新农业产业链的疑问与顾虑。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及时了解农民需求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基础条件等,同时了解农民群体的机械化、新技术应用能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提供政策扶持等,以鼓励为主,引导农民主动积极地尝试应用新技术,造就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培养农业机械中先进农业技术应用辅导队伍,不是简单地进行技术推广,而是边推广、边培训,让农民意识上接纳、技术上跟进、效果上凸显,能够看到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效[10]。
先进农业技术为农业机械的创新性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持,让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但农业机械中先进农业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农民既是先进技术的试验者,也应是先进技术的受益者。因此,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要始终立足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始终围绕农民生产作业的需要,从应用范围、应用效能上发挥作用,真正加快农业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