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德育要素体系化建构与落实

2023-08-17 22:03:08王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要素

王佳

立德树人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它的实现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将德育要素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德育要素的体系化建构,将不同学段中承载德育要素的内容融入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之中,并通过具体教学活动加以落实。

一、以课程标准建构

语文德育要素体系的建构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心,兼顾反映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先进的科技成果,体现儿童的日常生活。在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的,为探索课程标准中德育要素体系是如何建构的,教师就需要从具体的学习任务群中分学段进行梳理。

首先梳理第一学段。语言文字学习与积累方面的任务是“诵读、记录学到的成语、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方面的任务是“学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将相关的故事讲给他人听”;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方面的任务是“阅读、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跨学科学习方面的任务是“参与节日等活动,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梳理第二学段。语言文字学习与积累方面的任务是“诵读、积累成语典故、古诗词等,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方面的任务是“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等事迹,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方面的任务是“阅读、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表达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方面的任务是“阅读中华智慧故事”;整本书阅读方面的任务是“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跨学科学习方面的任务是“参观物质文化遗产等,关注传统节日节气等,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等中华文化意象”。

最后梳理第三学段。语言文字学习与积累方面的任务是“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所积累的词语典故等语言材料并尝试运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方面的任务是“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方面的任务是“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与人格力量”;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方面的任务是“阅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等短论,阅读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的故事,学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整本书阅读方面的任务是“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跨学科学习方面的任务是“参与学校等举办的书法等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以上梳理来看,课程标准从内容与载体上对德育要素文化主题进行了规划,分别体现在不同学段的不同学习任务群中,教师还需要从阅读内容、阅读目的与学习要求等层面进行研读,才能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

二、以统编教材建构

统编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要素,还可以按照新课标的表述进行梳理。

首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编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统编教材中占比提高,一是体现在古诗文学习上,二是体现在传统节日学习上,三是其他传统文化因素的呈现。

其次是革命文化内容的编排。革命文化方面的课文在统编教材中有数十篇,在中低年级主要是以单篇的形式分散在不同单元中,到了高年级则是以单元形式呈现,共同形成了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整体感知教学氛围。这些课文具有鲜明的精神象征,承担着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任务,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编排。从课程标准中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看,统编教材中选入的课文也有不少。如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大成就的课文有《我多想去看看》《千年梦圆在今朝》等,反映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事件的课文有《开国大典》等,反映模范人物先進事迹的课文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反映和谐互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课文有《搭石》《草原》《走月亮》《青山不老》等,反映科技进步方面的课文有《太空生活趣事多》《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

三、以教学活动落实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素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制定目标上,而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润物无声地渗透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首先是在群文阅读中落实。小学低中年级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的课文往往都分散在各个单元中,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集中感受。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情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形成对相关德育要素的深入感悟。

其次是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中落实。许多传统节日都列为法定假日,学生都会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而教材中也安排了不少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教师要善于将二者有机结合,系统设计学生在参加各项传统节日活动时需要落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重点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传统节日中民风民俗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与美德。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清明》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校与家里的清明节活动进行比较:在家里主要是上祖坟,祭祀先人,有寻根问祖的意味;在学校里是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所受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清明节的古诗词进行诵读,从中发现古人过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哪些在传承中发生了变化,哪些一直流传到现在。经过这样的学习,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就可以很好地融入系列教学活动中。

总之,要想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德育要素,教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进行系统建构,使德育要素随着语文教学共同进阶,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要素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