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七
邹平市的黄河浮桥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绵延五千多公里,流经九省区,东入渤海。因河道较宽,自古以来过黄河就是一大难题,但祖先的智慧是伟大的,他们用羊皮筏子、船只摆渡过黄河,还有一种那就是浮桥。
关于黄河浮桥的历史记载众多,第一座正式浮桥是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初作河桥”。第二座浮桥是东汉永元五年(93)于逢留河(黄河在今青海贵德一带之别名)河峡处作船浮桥。第三座浮桥系晋泰始十年(274)所建孟津浮桥。北魏、唐在黄河上所建浮桥甚多,著名的有蒲津、大阳、孟津三桥,大阳桥建于茅津(今山西平陆西南),余二者均在原址。五代后唐庄宗在杨留口造浮桥。宋代在黄河上造浮桥更多,有兰州附近浮桥,永和关(今陕西延和附近) 浮桥,河南浚县大伾的天成桥和圣功桥。明代在黄河上修造的浮桥最著名的是镇远桥(1372)。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兰州附近的黄河上修建第一座铁桥后,除军用浮桥外不再造永久性浮桥。
绿皮火车穿过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直至今日,黄河上的浮桥依然有很多,在山东地界就有鄄城的融贯浮桥、梁山的陈垓浮桥、东平的银河浮桥、东阿的顺民浮桥、平阴的鱼姜浮桥、长清的友谊浮桥、天桥区的泺口浮桥等。从古至今,浮桥之所以能得到普遍使用,因为其具备三个优点: 一是构造简单。浮桥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浮体、梁板、缆索及岸上或水中的锚定装置。二是装拆便捷。做好架设准备工作后,多则数天,少则数小时乃至更短时间内便可架设完成。三是造价经济。浮桥不用设置水中基础和桥墩,工期也短,尽管日后维护费用可能不菲,但建造费用通常远低于固定式桥梁。
麦收季节,东明县长兴集乡辛店集,农民组成的三轮车队浩浩荡荡过黄河去收割麦子,任务完成又满载而归 摄影/郑曙光
夕阳下的济南东郊(历城区)浮桥 摄影/郑曙光
汤汤黄河之上,除了浮桥,还有铁桥。历史悠久又远近闻名的黄河铁桥当属中山桥。中山桥的前身是明代的浮桥,在1908 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和甘肃总督升允的建议下,动用国库银30.669 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 米,宽7.5 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目前,在山东境内现代化的黄河大桥有十来座,如1982 年通车的济南黄河公路大桥、2016年通车的鄄城黄河公路大桥、京沪高铁线上的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中国第一座双钢箱式斜拉公路桥”东营胜利大桥、2001 年通车的利津黄河大桥等等。
如今,不管我们是穿过黄河浮桥还是登上黄河铁桥,更多的是聆听大河与大桥的故事,眺望黄河两岸的景观,观察两岸百姓的生活,传承黃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