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杰
(东台市农业干部学校,江苏 盐城 224200)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两者共同促进、互相影响。为了实现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平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透过问题看本质,始终以辩证的视角分析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以保护植物资源为目标,充分凸显农业发展的社会价值及时代意义。因此,两者的协调发展势在必行,直接关乎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植物保护是一种农业技术措施,主要结合有害生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农事管理活动。以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利用为基础,借助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积极保护目标植物,稳步提升生产回报率以及收入水平。在逐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植物保护备受瞩目,成为一种特殊的农业措施,能够更好满足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有效分析及研究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加强对植物的维护以及管理。从目前来看,植物保护工作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但是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和环境较为严峻。为了积极防治病虫害,农民会使用农药、化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质的危害系数越来越高,由病虫害所导致的损失居高不下。在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时,农业原有的生态平衡直接被打破,土壤结构产生变化,土壤质量越来越差,农产品中的含药量持续上升。这些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1]。
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为目标,以整合利用多种保护措施以及科学技术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有效改革及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及好评,这一发展理念能够为农业的发展创新指明道路及方向,确保农业既能够满足人民对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保障两者的协调平衡[2]。
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最为关键,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导致整体的农业生产质量不够理想,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初衷,存在许多的恶劣影响。首先,生物灾害越来越严重,各种外来有害生物直接打破了我国的生态平衡。有的地区农业技术水平较低,防治外来危害生物的能力非常有限,最终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持续下降,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备受阻碍,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影响。其次,外来生物灾害持续加剧,农民逐步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农药作用无效的问题比较严重,整体的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增。有的农民喷药设备比较落后及传统,最终导致农药、化肥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3]。
首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容忽略,其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自然环境保护质量及水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消费占比越来越高,公众对环保知识更加关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4]。其次,农业资源的使用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型产业以及粗放型产业。粗放型产业中的农业资源使用率不足,直接影响了原有的环境,不利于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相比之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密集型产业的资源使用率较高,能够有效控制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最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大有不同,有的地区对稀有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不足,流失率相对偏高。
在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过程中农膜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作用非常明显。但是废弃的农用地膜无法实现自行分解,往往直接留存于田间,不利于后期的再次耕种,直接污染了深层土壤[5]。比如江苏省羊尖镇严家桥村出现了过度使用地膜的问题,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民对地膜的后续处理不够关注,如果土壤中的农用地膜留存过多,就会导致原有的土壤结构直接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保肥保水的能力,不利于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另外,土壤之中的营养元素、空气以及水分也会产生转移,最终导致农作物的生产量持续下降。从生物技术的视角来看,农用地膜存在不同程度的物理影响,会导致水土环境以及土壤质量持续恶化[6]。
许多农民通过农药治理农作物病虫害,但是农药的毒素较强,一部分农药直接残留在生物体内,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导致原有的生态结构直接被破坏。我国的农药使用量相对偏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为有限,存在许多盲目使用农药的行为,整体的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增。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之中实质的有效率相对偏低,不足30%,一部分农药飘浮在空中或直接降落在地面,只有较少的农药会直接进入生物体、水体以及土壤中,成为食物链中的一部分,严重影响原有的食物链平衡。有部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过高,直接被退货,出口壁垒比较大,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农业生产的过程相对比较漫长。一部分农民会利用畜禽粪便为农作物施肥,整个使用过程比较复杂,极易出现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所造成的污染也较为明显。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比较有限,现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先进科技的综合使用率不高。另外,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化肥的使用量比较高,化肥残留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农民随意焚烧剩余的秸秆,最终导致一部分生物资源被浪费,空气污染逐步加剧。在使用粪便以及粪水的过程之中,整个农作物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地下水以及土壤也受到了影响[7]。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影响。要想通过植物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协调发展要求,有效协调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对症下药。其次,公众的文化水平以及科学素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如果能够逐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意识,就有助于积极解决农药、化肥使用过量这一问题,更好地践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全面保护植物资源。再次,在使用农药以及化肥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掌握技巧,深入了解农药、化肥的正负面影响[8]。一方面需要借助农药、化肥提升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另一方面需要客观认识农药、化肥对土壤以及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最后,全面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结合经济学原理以及生态学原理更好地落实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保障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地方政府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落实好农民培训工作。借助互联网、广播以及电视等新旧传播媒介有效宣传可持续发展技术以及观点,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稳步提升植物保护的质量及水准,促使农民整合利用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积极防治病虫害。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开办农民学校,以农民田间培训为主要工作,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让农民也能够参与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植物保护的目标,保障最佳的工作质量及效果[9]。
首先,结合环保法以及地方性法规逐步加强农药管理,全面创新植物保护措施以及手段,严格审核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禁止使用污染较高且残留较多的农药,明确农药使用的具体要求和规章制度。其次,地方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起一定的宏观管理责任,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能,灵活利用经济杠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生产行为的管理及协调。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关注对农药用量毒性以及使用方法的有效分析,了解农药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10]。向经营者以及农药制造商征收污染费,明确具体的征收标准,结合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生物农药使用者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其相应的经济补贴,以此来实现税收的合理配置。
政府需要关注对内外部环境以及主客观因素的有效分析及研究,充分凸显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倾斜项目活动。逐步加强对现代生物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基础数据库,重点扶持研发创新工作。其中生物农药的研发最为关键,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手段,符合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11]。政府需要促进该研发工作的产业化以及商品化发展,将工作重心放在天敌昆虫商品化以及产品化农药的研发支持上,给予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新技术更多的支持,全面加大对科研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在大力开发以及有效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及质量[12]。对于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来说,在前期投入市场时很有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存在不同的生态风险以及抗性风险,因此管理者还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比如转基因作物的社会影响比较大,正负面作用还较为模糊,前期的安全性评估不容忽略。
不管是植物保护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两大工作的难度系数偏高,任务非常艰巨。为了尽量避免发展方向以及工作目标出现误区,地方政府需要积极落实好实时监控工作,有效整合多种植物保护措施,协调平衡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整个保护工作进程以及工作手段的有效监控。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保障该体系的可操作性,实现动态性和稳定性的协调平衡,主动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探索全新的评价策略及方法。通过实时监控来调整发展方向及思路,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为植物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农田有害生物的持续治理以及植物保护不容忽略,其直接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以及效率。地方政府需要关注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分析,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主动生产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的协同并进,稳步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